用于氨法脱硫的氨水罐吸收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5656发布日期:2020-03-03 03:38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用于氨法脱硫的氨水罐吸收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氨法脱硫的氨水罐吸收桶,与氨水罐配套使用,属于燃煤电厂氨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氨法烟气脱硫技术,以一定浓度的氨水或液氨作吸收剂,与烟气发生反应产生亚硫酸铵,亚硫酸铵在吸收塔内氧化生成硫铵溶液,硫酸铵溶液浓缩、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硫酸铵化肥。氨法脱硫技术是一项可实现循环经济的绿色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能耗低、脱硫副产物价值高等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氨法脱硫以氨水作为吸收剂的情况较为常见,氨水储存在氨水罐中供脱硫系统使用,氨水有刺激性气味且易挥发,氨气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如果氨水罐中的氨水大量挥发到大气中,会引起人员感到不适、带来安全隐患,亟需一种氨气吸收装置解决氨气外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氨法脱硫的氨水罐吸收桶,可以解决氨气外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氨法脱硫的氨水罐吸收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进气口、补水口、通大气口、排净口和溢流口;进气口包括进气口法兰、进气口竖直接管和进气口水平接管;进气口竖直接管的下端与进气口水平接管固定并连通,进气口竖直接管的上端伸出桶体外;进气口法兰安装在进气口竖直接管的上端;进气口水平接管横向固定在桶体内;进气口水平接管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孔;补水口安装在桶体的顶部;补水口包括补水管和补水口法兰,补水管的一端与桶体连接,另一端安装补水口法兰;通大气口安装在桶体的顶部;通大气口的上部向下弯曲;排净口安装在桶体的底部;排净口包括排净口直管和排净口法兰,排净口直管一端与桶体连接,另一端安装排净口法兰;溢流口安装在桶体的上部;溢流口包括溢流口直管和溢流口法兰,溢流口直管一端与桶体连接,另一端安装溢流口法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桶体直径800mm、高800mm、壁厚5mm,材质为q235-b。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气口竖直接管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800mm;所述的进气口法兰为dn50法兰;所述的进气口水平接管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800mm;所述的进气口水平接管的中心线到桶体底部的距离为200mm;所述的进气口出气孔为多个,沿着进气口水平接管的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的进气口出气孔的直径为1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补水口法兰为dn20法兰;所述的补水管的管径为dn20,长度为150mm;所述的进气口法兰的中心的和补水口法兰的中心位于同心圆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气口法兰的中心的和补水口法兰的中心位于同心圆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大气口包括通大气口直管和弯头;通大气口直管的一端与桶体连接,另一端与弯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弯头为dn50的90°弯头,且为两个,两个弯头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通大气口直管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15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净口法兰为dn25法兰;所述的排净口直管的管径为dn25,长度为15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口法兰为dn50法兰;所述的溢流口直管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150mm;所述的溢流口直管中心线到桶体顶部的距离为150mm;所述的排净口和溢流口处于同一平面角度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气口、补水口、通大气口、排净口、溢流口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可很好地解决氨水外泄问题,工程实际使用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可靠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桶体1、进气口2、补水口3、通大气口4、排净口5和溢流口6。

桶体1直径800mm、高800mm、壁厚5mm,材质为q235-b。

进气口2包括进气口法兰21、进气口竖直接管22和进气口水平接管23。

进气口竖直接管22的下端与进气口水平接管23固定并连通,进气口竖直接管22的上端伸出桶体1的顶部外。进气口竖直接管22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800mm。

进气口法兰21安装在进气口竖直接管22的上端。进气口法兰21为dn50法兰。

进气口水平接管23横向固定在桶体1内的下部。进气口水平接管23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800mm。进气口水平接管23的中心线到桶体1底部的距离为200mm。

进气口水平接管23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孔24。本实施例中,进气口出气孔24为多个,沿着进气口水平接管23的轴向每隔50mm均匀分布。进气口出气孔24的直径为10mm。

补水口3安装在桶体1的顶部。补水口3包括补水管和补水口法兰31,补水管的一端与桶体1连接,另一端安装补水口法兰31。补水口法兰31为dn20法兰。补水管的管径为dn20,长度为150mm。进气口法兰21的中心的和补水口法兰31的中心位于同心圆上。

通大气口4安装在桶体1的顶部的中心位置。通大气口4的上部向下弯曲。通大气口4包括通大气口直管41和弯头42。通大气口直管41的一端与桶体1连接,另一端与弯头42连接。弯头42为dn50的90°弯头,且为两个,两个弯头42连接在一起。通大气口直管41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150mm。

排净口5安装在桶体1的底部。排净口5包括排净口直管51和排净口法兰52,排净口直管51一端与桶体1连接,管底贴吸收塔底板,另一端安装排净口法兰52。排净口法兰52为dn25法兰。排净口直管51的管径为dn25,长度为150mm。

溢流口6安装在桶体1的上部。溢流口6包括溢流口直管61和溢流口法兰62,溢流口直管61一端与桶体1连接,另一端安装溢流口法兰62。溢流口法兰62为dn50法兰。溢流口直管61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150mm。溢流口直管61中心线到桶体1顶部的距离为150mm。排净口5和溢流口6处于同一平面角度上。

进气口2、补水口3、通大气口4、排净口5、溢流口6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钢支架上,钢支架焊接在氨水罐的顶部,由此本实用新型布置在氨水罐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

1、安装:将桶体1安装在氨水罐顶部;将进气口2通过dn50管道与氨水罐连接;将补水口3通过dn20管道与除盐水补水管道连接,除盐水补水管道上安装一个补水阀;溢流口6通过dn50管道与氨水罐连接,溢流管道接至距氨水罐底部1000mm位置;排净口5与dn25管道连接,排净管道上安装一个排净阀,排净管道接入溢流管道。

2、注水:开启补水口3连接管道上的补水阀,往桶体1内加除盐水至约500mm高度。

3、调节:关闭补水口3连接管道上的补水阀,然后将该补水阀开关手柄往开启方向转动1-2周,确保有少量的除盐水不断加入到桶体1内。

4、工作:氨水罐内挥发的气体通过进气口竖直接管22进入进气口水平接管23,然后从进气口出气孔24进入桶体1,桶体1储存除盐水,氨气在桶体1内被除盐水吸收,其余气体经通大气口4排出,补水口3不断往桶体1内补充除盐水,生成的氨水通过溢流口6回流至氨水罐使用。

5、排净:当氨水罐停止使用时,关闭补水口3连接管道上的补水阀,开启排净口5连接管道上的排净阀,将桶体1中的氨水全部排至氨水罐。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