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1343发布日期:2020-03-24 14:4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吃得饱的前提下愈发追求饮食质量,故而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外出就餐,因此人们就餐之后遗留的餐厨垃圾也就越来越多,那么也就需要对餐厨垃圾进行后续处理。

餐厨垃圾可以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液体主要是由油与水两种组分组成,将固体、油和水进行分离再分别处理可以提高餐厨垃圾的处理效率和再利用率。现有的餐厨垃圾分离设备在分离固体和液体之后需要人工手动将固体倾倒至垃圾桶中,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油水分离器,解决了现有的餐厨垃圾分离设备手动倾倒固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斗和驱动机构,所述过滤斗的下方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铰接有底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板转动,进而实现所述过滤斗的开启和关闭。

通过转动的底板实现了过滤斗的开启和关闭,同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底板的转动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更简单,节约人力。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连接杆和盖板,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盖板,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盖板作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接触后推动所述底板转动进而实现所述过滤斗的开启和关闭。

驱动机构驱动底板的转动进而实现了过滤斗的开启和关闭,同时驱动机构保持对底板的支撑进而支撑截留在过滤斗内的固体,驱动机构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优选地,所述过滤斗还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匹配的围板,所述围板上下方均设有开口且上方开口大,下方开口小。

过滤斗实现了餐厨垃圾中液体和固体的分离,同时过滤斗的结构简单,分离效果根据过滤斗上的过滤孔尺寸而定,从而使过滤斗根据实际过滤物的尺寸进行定制,适用于更多的过滤情况。

优选地,所述围板包括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侧板;

所述第一斜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端铰接;

所述第二斜板相对所述第一斜板设置;

所述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

围板的结构简单,方便设计和加工,制造成本低,节约经济成本。

一种餐厨油水分离器,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油水分离装置;

任一所述的餐厨固液分离装置,所述餐厨固液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通过油水分离装置的设置分离油与水,且分离效果好,通过设置在第一腔室上的出油管和油水分离装置上的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将分离后油与水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内,方便了后续进一步的处理。

优选地,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器、出油管和第一出水管;

所述分离器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分离器的出水口的上方;

所述出油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且设置了单向阀。

第一出水管的设置保证了第一腔室内水的彻底排出,同时也将堆积在第一腔室底部的小尺寸垃圾带走,实现了第一腔室的冲洗,保证了油与水分离的效果和效率。

优选地,所述分离器包括进水管、油水分离槽和第二出水管;

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

所述第二出水管穿过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外界;

所述油水分离槽,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并与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均连通,且槽底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油管的高度。

分离器同第一腔室配合,在油与水物理性质不同的基础上,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分离油与水,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同时将进水管的进水口设置在进水管的下方,避免了液体中小尺寸颗粒堵塞进水管,提高了油水分离装置的过滤效率。

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开口,所述过滤斗搭设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上出水口使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出油管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

第一腔室为油水分离装置提供安装空间的同时,连通了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实现了液体的流转,保证了油与水的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腔室包括固液分离槽和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槽下方的盛渣室,所述固液分离槽上设有与所述围板下方开口同轴的出渣口,且所述出渣口高于所述固液分离槽的底板;

所述第三腔室包括安装室和位于所述安装室下方的盛油室,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室内,所述盛油室内设有盛油桶和与所述出油口相连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出油口悬置在所述盛油桶的上方。

第二腔室为餐厨固液分离装置提供了安装位置,为盛装固体的垃圾桶提供了放置位置;通过滑杆的设置保证了盖板的使用,进而增加了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通过高于固液分离槽的槽底的出渣口的设置保证了液体不会从出渣口流入垃圾桶内,保证了餐厨垃圾中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第三腔室的设置为盛油桶的安放和驱动机构的设置提供了空间,同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优选地,所述餐厨油水分离器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称重装置和加热装置;

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称重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通过wifi无线连接方式与终端相连;

所述称重装置设置在所述盛油室内;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控制装置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保存,同时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力投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油水分离器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过滤斗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减少工序,简化操作,同时提高了过滤斗开启和关闭的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油水分离装置的设置保证了油与水的分离,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通过第一出水管的设置保证了第一腔室内水的彻底排出和第一腔室内垃圾的冲洗;通过多个腔室的设置使各个腔室实现不同功能,提高了餐厨垃圾的处理效率,同时各个腔室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油水分离器去除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及餐厨油水分离器去除驱动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过滤斗(过滤孔未图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盛渣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三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箱体;21-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21-固液分离槽;222-盛渣室;223-挡板;224-出渣口;225-滑杆;226-出水口;23-第三腔室;231-安装室;232-盛油室;3-过滤斗;31-底板;32-侧板;33-第一斜板;34-第二斜板;4-驱动机构;41-动力装置;42-连接杆;43-盖板;5-油水分离装置;51-出油管;52-分离器;521-油水分离槽;522-第二出水管;523-进水管;53-第一出水管;6-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餐厨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斗3和驱动机构4,所述过滤斗3的下方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铰接有底板31,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底板31转动,进而实现所述过滤斗3的开启和关闭。

本餐厨固液分离装置过滤时,驱动机构4驱动底板31将过滤斗3关闭,具体而言,启动动力装置41使连接杆42在动力装置41驱动下伸展,进而使与连接杆42相连的盖板43运动,使盖板43与底板31的下端接触并推动底板31以底板31的上端为轴转动,最终将过滤斗3关闭,同时保持盖板43的位置使盖板43支撑底板31;过滤斗3关闭后,将餐厨垃圾倒入过滤斗3内,餐厨垃圾中的固体被过滤斗3截留,而液体顺着过滤斗3上的过滤孔流走,实现餐厨垃圾中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本餐厨固液分离装置过滤一段时间后,由于截留在过滤斗3内的固体数量增加,过滤斗3的过滤效率下降,需要对固体进行清理,即暂停餐厨垃圾倒入后,启动动力装置41使连接杆42收缩,盖板43也随着连接杆42的收缩而逐渐回到初始位置,盖板43在失去盖板43的支撑,同时又受到重力的作用,底板31不再封闭过滤斗3,截留在过滤斗3内的固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本餐厨固液分离装置。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4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动力装置41、连接杆42和盖板43,所述连接杆42连接所述动力装置41和所述盖板43,所述动力装置41驱动所述连接杆42与所述盖板43作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盖板43与所述底板31接触后推动所述底板31转动进而实现所述过滤斗3的开启和关闭。

驱动机构4为过滤斗3的开启和关闭提供动力来源,提高了本餐厨固液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动力装置41至少包括电机和控制器,电机需要为连接杆42、盖板43和底板31提供动力,同时由于过滤斗3在过滤过程中,由于截留后固体的质量是逐渐增加的,那么电机还会承受来自固体重力的一个分力,这个分力也会逐渐增大,可以在电机与连接杆42之间设置减速器以保护电机。

通过控制器的设置方便了对过滤斗3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过滤斗3的工作效率,控制器可以是与电机电连接的按压式开关、通过wifi、蓝牙等通信协议与终端相连的控制模块等实现对电机工作状态控制的装置。连接杆42将动力装置41与盖板43连接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整体,连接杆42进而将电机提供的作用力传递至盖板43,盖板43进而推动底板31并在底板31关闭过滤斗3后支撑底板31。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斗3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过滤斗3还包括与所述底板31相匹配的围板,所述围板上下方均设有开口且上方开口大,下方开口小。

过滤斗3是本餐厨固液分离装置的主要组成部件,通过可转动底板31的设置实现了过滤斗3的开启和关闭,即底板31有两个极限位置,一个是底板31不与盖板43接触时在重力作用下竖直向下,此时过滤斗3开启;另一个是底板31与盖板43接触同时盖板43对底板31施加作用力,底板31向上转动进而关闭过滤斗3,同时在餐厨垃圾过滤过程中,盖板43支撑底板31从而使过滤斗3进行过滤。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围板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围板包括第一斜板33、第二斜板34和侧板32;

所述第一斜板3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31的上端铰接;

所述第二斜板34相对所述第一斜板33设置;

所述侧板32连接所述第一斜板33和所述第二斜板34。

在过滤斗3关闭时,底板31与第一斜板33位于同一直线上,底板31的下端与第二斜板34下端接触,且在盖板43的作用力作用下保持过滤斗3的关闭状态。这是过滤斗3一种可行的方案,其余可实现的方案也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餐厨油水分离器,包括:

箱体2,所述箱体2上设有第一腔室21,所述第一腔室21内设有油水分离装置5;

任一所述的餐厨固液分离装置,所述餐厨固液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2上。

本餐厨油水分离器工作前,首先在盛渣室222内放置垃圾桶盛放过滤斗3截留的固体,在盛油室232内放置盛油桶,同时通过驱动机构4使底板31转动进而关闭过滤斗3,并在第一腔室21内注入一部分水,最后保证第一出水管53上的单向阀6处于关闭状态。

本餐厨油水分离器工作时,将餐厨垃圾倾倒在过滤斗3内,过滤斗3将餐厨垃圾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即固体被截留在过滤斗3内而液体流过过滤斗3进入固液分离槽221内,固液分离槽221内设置了出水口226,进入固液分离槽221内的液体将通过该出水口226从固液分离槽221流入第一腔室21内,进而通过设置在第一腔室21内的油水分离装置5实现液体中油和水的分离。

液体进入第一腔室21后,由于油和水物理性质的不同,油与水将分层,即油层位于水层上方。随着进入到第一腔室21内液体量的增加,液面上升,液体将进入进水管523,进水管523和第一腔室21形成一个连通器,进水管523内液面高度与第一腔室21内液面的高度一致,由于事先注入了一部分水在第一腔室21内,那么就尽可能减小了油进入进水管523的可能性;第一腔室21内液面进一步上升并且高于油水分离槽521槽底的高度时,进水管523内液面也就高于油水分离槽521槽底的高度,此时水进入油水分离槽521并通过与油水分离槽521连通的第二出水管522流出本餐厨油水分离器;第一腔室21内液面的高度进一步上升,油层高度高于出油管51的高度,油将通过出油管51流出第一腔室21,油最终将进入放置在盛油室232内的盛油桶中;液体中的油分离完毕之前,持续向第一腔室21内注入水保证油的分离,油全部进入盛油桶后停止向第一腔室21内注入水,此时第一腔室21内也只有水,由于通过进水管523进入油水分离槽521内的水通过第二出水管522流出,所以第一腔室21内的液面会持续下降,当液面高度低于油水分离槽521槽底的高度后,第一腔室21内的水将不再通过第二出水管522流出,此时打开第一出水管53上的单向阀6使第一腔室21内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管53快速流出第一腔室21,就实现了油与水的分离。

同时,本餐厨油水分离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斗3内截留的固体的量持续增加,固体量过多后降低过滤斗3的过滤效率,此时通过再次启动驱动机构4使盖板43不再支撑底板31,同时将盖板43封闭的出渣口224打开,固体在重力作用下依次穿过过滤斗3、出渣口224后最终落入放置在盛渣室222内的垃圾桶内。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水分离装置5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油水分离装置5包括分离器52、出油管51和第一出水管53;

所述分离器52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分离器52的出水口226的上方;

所述出油管5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21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出水管53,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21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腔室21连通,且设置了单向阀6。

油水分离后,第一腔室21内还有部分水,且这部分水并不能通过第二出水管522排出,故设置第一出水管53方便这部分水的排出。第一出水管53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一腔室21的底板上,为了节约管线的使用量,第一出水管53的出水口226与第二出水管522连通。单向阀6的种类多,选择范围大,任意实现第一出水管53开启和关闭的单向阀6均可使用在第一出水管53上。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器52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分离器52包括进水管523、油水分离槽521和第二出水管522;

所述进水管523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21内,且所述进水管523的进水口在下,出水口226在上;

所述第二出水管522穿过所述第一腔室21连通外界;

所述油水分离槽521,设置在第一腔室21内并与所述进水管523、所述第二出水管522均连通,且槽底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油管51的高度。

油水分离装置5的设置实现了油与水的分离,具体而言,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即油水分离装置5与第一腔室21组成一个连通器,由于油与水由于物理性质不同出现分层,上层是油,下层是水,此时通过连通器的设置使液体在气体压力作用下进入连通器内并保持液面高度一致,通过将连通器的进水口设置在下方保证只有水能够进入连通器内,避免油进入连通器内,进而实现油与水的分离。同时为了保证分离效果,油水分离槽521的槽底高度低于出油口的高度,反之则水不能通过第一出水管53流出,使第一腔室21内液体只能通过出油口流出,在液体总量大时,不能进行油水分离。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箱体2上设有上盖1,所述上盖1上设有开口,所述过滤斗3搭设在所述开口上。

上盖1覆盖在箱体2上,避免灰尘、残渣等杂质落入箱体2内,进而影响到油水分离的效果和驱动机构4的使用,起到了隔绝外界,保持箱体2内整洁度的作用,进而能够减少分离后液体中杂质的含量和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2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箱体2内还设有第二腔室22和第三腔室23,所述第二腔室22的侧壁上出水口226使所述第二腔室22与所述第一腔室21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1通过所述出油管51与所述第三腔室23连通。

第一腔室21内油水分离进行,同时第二腔室22设置出水口226和第一腔室21上出油管51使分离的油和水装入不同容器中,方便后续进一步的处理;同时通过出水口226的设置保证固液分离槽221内的液体顺利流入第一腔室21内。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22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第二腔室22包括固液分离槽221和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槽221下方的盛渣室222,所述固液分离槽221上设有与所述围板下方开口同轴的出渣口224,且所述出渣口224高于所述固液分离槽221的底板;

第二腔室22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即上方的固液分离槽221和下方的盛渣室222,盛渣室222的结构和作用都简单,具体而言就是盛渣室222内放置了二个垃圾桶,垃圾桶用于装过滤斗3所截留的固体。

固液分离槽221的结构复杂,作用也多,具体而言,首先是通过悬置在连接杆42上方的挡板223遮挡流出过滤斗3的液体,由于液体也还会有部分尺寸小的颗粒,附着在连接杆42上后会增加连接杆42运动过程中的磨损,缩减连接杆42的使用寿命,同时考虑到方便液体快速流过挡板223进而流入固液分离槽221,所以挡板223设置为倒v字型挡板223,同时也可以是其它可实现相同功能的不同形式的挡板223。

所述固液分离槽221两侧设有与所述连接杆42平行的滑杆225,所述盖板43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杆225上;所述固液分离槽221的侧壁上挡板223和所述出水口226。滑杆225的设置一是方便盖板43的运动,二是增加驱动机构4的使用寿命,具体而言就是盖板43不套结在滑杆225上时,驱动机构4也是能够使用的,但是长期使用后,由于重力作用,连接杆42在自身重力和盖板43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下倾斜,这样带来两个后果,即盖板43的前端低于出渣口224的上端,盖板43在关闭过滤斗3的过程中位移受到出渣口224的阻挡,使过滤斗3不能正常进行开启和关闭;同时连接杆42偏心,长期使用后连接杆42的磨损增加,所以要设置滑杆225,保证本餐厨油水分离器的长期正常使用。

盖板43在本餐厨油水分离器工作时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底板31施加作用力进而完成过滤斗3的开启和关闭,二是在完成过滤斗3开启和关闭的同时对设置在围板下方开口下方的出渣口224进行开启和关闭,即盖板43直线运动并对底板31施力使过滤斗3关闭的同时,盖板43逐渐运动到出渣口224上方进而关闭出渣口224。出渣口224高于固液分离槽221的底板是为了保证流入固液分离槽221内的液体顺利流入第二腔室22内,避免液体从出渣口224流出,使油水不能分离;同时,出渣口224不仅要与过滤斗3下方开口同轴,出渣口224在尺寸上也要大于等于过滤斗3下方开口以保证所有固体能够进入垃圾桶内。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腔室23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第三腔室23包括安装室231和位于所述安装室231下方的盛油室232,所述动力装置41设置在所述安装室231内,所述盛油室232内设有盛油桶和与所述出油口相连的出油管51,所述出油管51的出油口悬置在所述盛油桶的上方。

第三腔室23的结构与第二腔室22相似,即为了安装驱动机构4而分为上方的安装室231和下方的盛油室232,盛油室232内放置盛油桶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腔室21内分离后的油,上方的安装室231内则安装了驱动机构4的动力装置41和部分的连接杆42,连接杆42穿过所述第三腔室23的侧壁进入所述固液分离槽221内,且连接杆42位于挡板223下方。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餐厨油水分离器52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称重装置和加热装置;

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称重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wifi无线连接方式与终端相连;所述称重装置设置在所述盛油室232内;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22内。

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本餐厨油水分离器52的自动控制和实时监控,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分离效率。通信模块通过wifi无线连接方式与终端相连,此外,通信模块还可以是rfid、蓝牙、3g/4g等方式与终端相连。

作为一种选择,称重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室231的底部的计重传感器和设置在箱体2警报器,计重传感器和警报器均与处理器电连接,计重传感器上方设有平板,盛油桶放置在平板上并进行调零以准确测量油的重量,当分离后的油进入盛油桶后开始计重并将重量信息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通过通信模块继续反馈至终端,进而实现远程监控和信息存储;进一步,盛油桶的盛放重量是一定的,那么可以设定一个盛油桶盛放的上限值,当盛油桶内盛放的油达到该上限值后,计重传感器将该信息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启动警报器以暂停餐厨垃圾的倒入并及时更换盛油桶。

作为一种选择,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均放置在第二腔室22内,且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处理器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控第二腔室22内油水混合物的温度,通过预设一个温度下限值,当温度传感器监控到油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所设定的温度下限值时,处理器启动加热器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加热,避免油水混合物温度过低导致油凝固进而降低油水分离的效率。

处理器是stc89c52rc,stc89c52rc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字节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处理器还可以是stc89c51rc、at89、at90、tms370等实现数据处理的处理器。

进一步,箱体2上设有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移动终端查看该餐厨油水分离器52的实时数据,如油重、对应资金、分离时间等,实现远程监控,合理安排收运。更进一步,微信小程序上设有预约收油服务,方便快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