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胶水液位的涂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0879发布日期:2020-06-26 20:33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制胶水液位的涂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制胶水液位的涂胶机。



背景技术:

目前,涂胶机的上、下胶池实时容量都是靠过胶工人频繁关注,然后通过人工频繁开关调节阀,保证上、下胶池实时容量。缺点是降低人工效率,如果人工胶放的太少不及时调节,会出现胶池实时容量不足影响产品质量。或者胶放的太多溢出胶池造成浪费胶、卫生差,还容易造成胶辊座轴承的损坏,不但影响生产还增加维修成本。另外涂胶机胶辊维修时拆卸和重新安装定位工作量大,途中运输还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控制胶水液位的涂胶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控制胶水液位的涂胶机,包括加胶控制系统、胶辊挤压系统和胶机底座,所述加胶控制系统包括加胶工作台,在所述加胶工作台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加胶口和下加胶口,所述的上加胶口通过管路和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连接t型三通的第一支路,所述的下加胶口通过管路和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连接所述t型三通的第二支路,所述t型三通的第三支路与胶筒对应连接,所述t型三通与胶筒之间设置有手柄球阀,所述加胶工作台侧面分别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针组和下液位传感器针组,所述的上液位传感器针组的上端设置上液位传感器,所述下液位传感器针组的上端设置下液位传感器,所述的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分别与电控柜电连接,所述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和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分别与电控柜电连接,在所述加胶工作台的两端设有固定支脚;

所述胶辊挤压系统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内上下平行设有上胶辊挤压组件和下胶辊挤压组件,所述上胶辊挤压组件和下胶辊挤压组件均包括平行排列设置的胶辊和挤胶辊,所述上液位传感器针组与上胶辊挤压组件相匹配,所述下液位传感器针组与下胶辊挤压组件相匹配。

所述的上液位传感器针组包括第一感应针、第二感应针和两个的多齿不锈钢片,所述多齿不锈钢片与上液位传感器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针、第二感应针均分别与多齿不锈钢片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感应针和第二感应针为顶部弯曲成°的倒“l”型结构,所述第二感应针的高度大于第一感应针的高度,所述的第一感应针和第二感应针平行排列。

所述的下液位传感器针组包括第三感应针、第四感应针和两个的多齿不锈钢片,所述多齿不锈钢片与下液位传感器对应连接,所述第三感应针、第四感应针均分别与多齿不锈钢片对应连接。

所述第三感应针和第四感应针为顶部弯曲成°的倒“l”型结构,所述第三感应针的高度大于第四感应针的高度,所述的第三感应针和第四感应针平行排列。

所述固定支脚分别与支架和胶机底座对应连接。

所述支架与胶机底座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分层设计,采用了三层组合式结构,解决了系统维护难、定位难等问题。

2.增加了加胶控制系统、提高了胶池胶量控制精度。

3.中间层胶辊挤压系统可独立拆装,方便胶辊、挤胶辊维保和运输。

4.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控制涂胶机胶池实时容量的效果,降低成本和降低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消除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胶水液位的涂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胶水液位的涂胶机的主视图;

图中:1为加胶工作台,2为上加胶口,3为下加胶口,4为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5为t型三通,6为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7为胶管,8为手柄球阀,9为上液位传感器,10为下液位传感器,11为电控柜,12为第一感应针,13为第二感应针,14为第三感应针,15为第四感应针,16为固定支脚,17为支架,18为胶机底座,19为胶辊,20为挤胶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控制胶水液位的涂胶机,包括加胶控制系统、胶辊挤压系统和胶机底座18,加胶控制系统、胶辊挤压系统和胶机底座18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分层设计,使得本身实用新型为三层组合式设计。本实用新型上部安装有首层加胶控制系统,解决了胶水人为控制繁琐和不安全问题;中间层胶辊挤压系统可方便独立拆装维修,解决了胶辊不易拆卸维修问题;底部胶机底座18安装有电机和减速机的机架,解决了胶机底座18和加胶控制系统与胶辊挤胶辊组件及单板自送机各系统间无缝连接和定位的问题。

所述加胶控制系统包括加胶工作台1,在所述加胶工作台1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加胶口2和下加胶口3,所述的上加胶口2通过管路和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4连接t型三通5的第一支路,所述的下加胶口3通过管路和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6连接所述t型三通5的第二支路,所述t型三通5的第三支路与胶筒7对应连接,所述t型三通5与胶筒7之间设置有手柄球阀8,所述加胶工作台1侧面分别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针组和下液位传感器针组,所述的上液位传感器针组的上端设置上液位传感器9,所述下液位传感器针组的上端设置下液位传感器10,所述的上液位传感器9和下液位传感器10分别与电控柜11电连接,所述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4和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6分别与电控柜11电连接,在所述加胶工作台1的两端设有固定支脚16。首层加胶控制系统指由电控柜11、加胶工作台1、气动组件、检测开关组件等组成的装置,所述电控柜11由电控柜箱、变频器、plc和继电器组合而成,所述电控柜11通过plc信号控制所述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4和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6。气动组件是指装在加胶工作台1上方的部件,包括气动按钮盒、航空插座接口、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4、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6、1个手柄球阀8、三联件、消音器、电磁阀、排气节流阀、t型三通5、法兰、法兰密封垫、弯头、数段pvc管等。检测开关组件共2组分别由上胶池和下胶池液位检测探针连接液位传感器组成,每组检测开关包括1个液位传感器、1个液位传感器长针、1个液位传感器短针,液位传感器也可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雷达液位传感器等代替。胶水控制装置为通过两组探针式液位传感器监测涂胶机上、下胶池液面的起伏变化,当液位到达指定位置时动作,液位检测探针连接的液位传感器给plc一个信号,plc控制气动单板闸阀的电磁阀打开或闭合,保证胶池实时容量在指定范围波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涂胶机的胶池实时容量。

所述胶辊挤压系统包括支架17,在所述支架17内上下平行设有上胶辊挤压组件和下胶辊挤压组件,所述上胶辊挤压组件和下胶辊挤压组件均包括平行排列设置的胶辊19和挤胶辊20,所述上液位传感器针组与上胶辊挤压组件相匹配,所述下液位传感器针组与下胶辊挤压组件相匹配。中间层胶辊挤压系统由两个平行设置的胶辊19和挤胶辊20、胶辊调节机构、挤胶辊调节机构、ucp、uct、摆动架、链轮、链条、底座等组成。中间层胶辊挤压系统通过标准件与胶机底座18组件安装,可方便独立拆装维修,解决了胶辊不易拆卸维修问题。,使得胶辊维修时拆卸和重新安装定位工作量小,并能在拆装维修胶辊后不影响加胶自动控制系统与胶架的相对位置。

所述固定支脚16分别与支架17和胶机底座18对应连接。所述支架17与胶机底座18对应连接。在所述胶机底座18内设有电机、减速机、皮带轮、v形皮带、链轮等组成.本实用新型胶机底座18与首层加胶控制系统和中间层胶辊挤压系统都是通过标准件连接,解决了胶机底座18和加胶控制系统与胶辊挤胶辊组件及单板自送机各系统间无缝连接和定位的问题。

所述的上液位传感器针组包括第一感应针12、第二感应针13和两个的多齿不锈钢片(在图中未标出),所述多齿不锈钢片与上液位传感器9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针12、第二感应针13均分别与多齿不锈钢片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针12和第二感应针13为顶部弯曲成90°的倒“l”型结构,所述第二感应针13的高度大于第一感应针12的高度,所述的第一感应针12和第二感应针13平行排列。当上加胶口2对本实用新型注入胶水后,胶水和上胶辊挤压组件形成上胶池,上液位传感器针组中的第一感应针12和第二感应针13的高度能插入到上胶池中。

所述的下液位传感器针组包括第三感应针14、第四感应针15和两个的多齿卡片,所述多齿卡片与下液位传感器10对应连接,所述第三感应针14、第四感应针15均分别与多齿卡片对应连接。所述第三感应针14和第四感应针15为顶部弯曲成90°的倒“l”型结构,所述第三感应针14的高度大于第四感应针15的高度,所述的第三感应针14和第四感应针15平行排列。当下加胶口3对本实用新型注入胶水后,胶水和下胶辊挤压组件形成下胶池,下液位传感器针组中的第三感应针14和第四感应针15的高度能插入到下胶池中。

当上胶池液面低于第二感应针13末端时,上液位传感器9反馈信号给电控柜11中的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给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4的电磁阀打开信号,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4打开给上胶池补充胶液。当上胶池液面高于第一感应针12末端时,上液位传感器9反馈信号给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给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4的电磁阀关闭信号,上液位气动单板闸阀6关闭,停止给上胶池补充胶液,这样上胶池实时容量始终在上胶池液面上限位和上胶池液面下限位范围内波动,保证了上胶池始终在工作状态时胶池容量在安全范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涂胶机上胶池实时容量。而且不溢出胶槽、胶辊不干磨。

同理,当下胶池液面低于第三感应针14末端时,下液位传感器10反馈信号给电控柜11中的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给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6的电磁阀打开信号,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6打开给下胶池补充胶液。当下胶池液面高于第四感应针15末端时,下液位传感器10反馈信号给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给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6的电磁阀关闭信号,下液位气动单板闸阀6关闭,停止给下胶池补充胶液,这样下胶池实时容量始终在下胶池液面上限位和下胶池液面下限位范围内波动,保证了下胶池始终在工作状态时胶池容量在安全范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涂胶机下胶池实时容量,而且不溢出胶槽、胶辊不干磨。

上胶池中的胶水通过上胶辊挤压组件和下胶池中的胶水通过下胶辊挤压组件将胶水挤出并作用到生产线上,当胶水下降时,上胶池和下胶池重复自动加胶的过程。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