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1031发布日期:2020-09-18 17:3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主挤供料搅拌料仓系统中使用的是抽真空和搅拌方式,抽真空主要是靠旋风分离器来维持风压平衡,保持主挤料仓内的真空度,让生产线在线破碎边料能顺畅进入料仓,和生产线主原料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进入挤出机系统,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经常因混合、搅拌不均匀造成架桥,导致挤出机压力失控生产线跳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包括料仓和旋风分离器,其中:

料仓底部设有出料口且其顶端设有进料口,料仓内两侧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料仓的进料口。

优选的,第一搅拌件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螺杆与料仓转动连接并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一螺杆外部设有第一螺旋搅拌叶。

优选的,第二搅拌件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螺杆与料仓转动连接并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二螺杆外部设有第二螺旋搅拌叶。

优选的,旋风分离器的电机功率为1.5kw。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框架,料仓通过支撑杆安装在支撑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通过风机将粒料、片料以及边料送入旋风分离器内,增加旋风分离器的电机功率,能使得原料能够顺畅地进入料仓内;通过在料仓内设置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共同搅拌,增加片料和粒料的搅拌速度,确保片料和粒料混合搅拌均匀,有效的解决了架桥问题,给连续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包括料仓1、旋风分离器2和支撑框架7,其中:

料仓1通过支撑杆8安装在支撑框架7上,料仓1底部设有出料口且其顶端设有进料口,料仓1内两侧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

旋风分离器2的出料口与料仓1的进料口,旋风分离器2的电机功率为1.5kw。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将粒料、片料以及边料送入旋风分离器2内,增加旋风分离器2的电机功率,能使得原料能够顺畅地进入料仓1内;通过在料仓1内设置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共同搅拌,增加片料和粒料的搅拌速度,确保片料和粒料混合搅拌均匀,有效的解决了架桥问题,给连续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

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件包括第一螺杆3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螺杆3与料仓1转动连接并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一螺杆3外部设有第一螺旋搅拌叶4。

本实施例中,第二搅拌件包括第二螺杆5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螺杆5与料仓1转动连接并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二螺杆5外部设有第二螺旋搅拌叶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1)和旋风分离器(2),其中:

料仓(1)底部设有出料口且其顶端设有进料口,料仓(1)内两侧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旋风分离器(2)的出料口与料仓(1)的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挤供料搅拌料仓(1),其特征在于,第一搅拌件包括第一螺杆(3)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螺杆(3)与料仓(1)转动连接并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一螺杆(3)外部设有第一螺旋搅拌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挤供料搅拌料仓(1),其特征在于,第二搅拌件包括第二螺杆(5)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螺杆(5)与料仓(1)转动连接并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二螺杆(5)外部设有第二螺旋搅拌叶(6)。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挤供料搅拌料仓(1),其特征在于,旋风分离器(2)的电机功率为1.5kw。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挤供料搅拌料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框架(7),料仓(1)通过支撑杆(8)安装在支撑框架(7)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包括料仓和旋风分离器,料仓底部设有出料口且其顶端设有进料口,料仓内两侧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料仓的进料口。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将粒料、片料以及边料送入旋风分离器内,增加旋风分离器的电机功率,能使得原料能够顺畅地进入料仓内;通过在料仓内设置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共同搅拌,增加片料和粒料的搅拌速度,确保片料和粒料混合搅拌均匀,有效的解决了架桥问题,给连续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张贤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5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