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0262发布日期:2020-11-06 13:4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



背景技术:

暖通空调是具有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功能的设备,伴随着雾霾和城市室内污染,空气净化系统是暖通空调设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常为了提高净化效率,采用多孔介质净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多孔介质孔隙中容易堆积灰尘,影响出风空气质量,降低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且堆积的灰尘不易清理,灰尘长期堆积,容易滋生细菌,降低空气的清洁度,危害健康,影响居住舒适性;此外,多孔介质会极大地增加净化系统的压损,降低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增加耗电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能够有效清理二次产物的同时对系统进行排污,提高空调的进出风空气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舒适性的要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紫外线灯、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和尾部气流组织段,所述紫外线灯设置在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和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包围的空间的中心位置,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段上壁和进气段下壁,所述进气段下壁面上设置有第一涡旋发生器,所述进气段上壁面上设置有第二涡旋发生器,所述进气段上壁与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之间设置有进气口局部气流导流口,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上设置有进口气流回流口,所述进气口局部气流导流口与进口气流回流口之间连接有进口回流输气管,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与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之间设置有尾部局部气流回流口,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与尾部气流组织段之间设置有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所述尾部气流组织段上设置有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所述尾部局部气流回流口、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和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均通过尾部回流输气管连接,所述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与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的交汇处设置有位于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上的第三涡旋发生器,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与尾部气流组织段之间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的末端设置有位于进气段下壁下方的排水口。

上述的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靠近紫外线灯的表面、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靠近紫外线灯的表面、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靠近紫外线灯的表面和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靠近紫外线灯的表面均涂抹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

上述的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所述紫外线灯垂直进气方向设置。

上述的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所述第一涡旋发生器、第二涡旋发生器和第三涡旋发生器均为直角三棱柱结构。

上述的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所述进口回流输气管中气流方向从进口气流回流口流向进气口局部气流导流口。

上述的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所述尾部回流输气管中气流方向从尾部局部气流回流口流向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和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

上述的一种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和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一体成型,且壁面均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通过第一涡旋发生器和第二涡旋发生器对携带污染物的来流进行起涡时,通过气流组织,配合导流和射流,将污染物快速、高效地输运到二氧化钛光催化壁面,在紫外线灯的作用下,通过紫外线激发二氧化钛光催化壁面的活性,通过二氧化钛光催化壁面的光降解过程,降解来流污染物,然后通过尾部的导流口使净化后的大部分气流二次进入系统空腔,发生二次光催化反应,最后反应产物通过系统下壁面倾斜的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排出,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来流污染物第一次通过系统下壁面倾斜的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后,受到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气流与第三涡旋发生器共同产生的涡旋作用,在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处,由射流输运到尾部上壁面导流壁面,进一步在中心腔体的相对负压作用下,二次回流到进气口局部气流导流口,伴随进气口的来流,二次通过系统下壁面倾斜的二氧化钛光催化负载壁面,发生二次光催化反应,最后反应产物通过系统下壁面倾斜的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排出,清理二次产物的同时能够对系统进行排污,提高空调的进出风空气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舒适性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能够有效清理二次产物的同时对系统进行排污,提高空调的进出风空气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舒适性的要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涡旋发生器、第二涡旋发生器和第三涡旋发生器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紫外线灯;2—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

3—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4—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

5—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6—进口气流回流口;

7—进气口局部气流导流口;8—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

9—尾部局部气流回流口;10—进气口;

11—出气口;12—第一涡旋发生器;

13—第二涡旋发生器;14—第三涡旋发生器;

15—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16—排水口;

17—进口回流输气管;18—尾部回流输气管;

20—尾部气流组织段;21—进气段上壁;

22—进气段下壁;31—涡旋发生器本体;

32—外延段;3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暖通空调用涡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紫外线灯1、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2、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3、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4、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5和尾部气流组织段20,所述紫外线灯1设置在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2、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3、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4和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5包围的空间的中心位置,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10,所述进气口10处设置有进气段上壁21和进气段下壁22,所述进气段下壁22面上设置有第一涡旋发生器12,所述进气段上壁21面上设置有第二涡旋发生器13,所述进气段上壁21与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4之间设置有进气口局部气流导流口7,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4上设置有进口气流回流口6,所述进气口局部气流导流口7与进口气流回流口6之间连接有进口回流输气管17,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4与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5之间设置有尾部局部气流回流口9,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3与尾部气流组织段20之间设置有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15,所述尾部气流组织段20上设置有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8,所述尾部局部气流回流口9、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15和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8均通过尾部回流输气管18连接,所述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8与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15的交汇处设置有位于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3上的第三涡旋发生器14,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5与尾部气流组织段20之间设置有出气口11,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2的末端设置有位于进气段下壁22下方的排水口16。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2靠近紫外线灯1的表面、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3靠近紫外线灯1的表面、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段4靠近紫外线灯1的表面和光催化负载壁面顶部排气段5靠近紫外线灯1的表面均涂抹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灯1垂直进气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涡旋发生器12、第二涡旋发生器13和第三涡旋发生器14均为直角三棱柱结构。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涡旋发生器12、第二涡旋发生器13和第三涡旋发生器14均包括涡旋发生器本体31,涡旋发生器本体31较长直角边上外延段32,外延段32的上方设置有螺栓33。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口回流输气管17中气流方向从进口气流回流口6流向进气口局部气流导流口7。

本实施例中,所述尾部回流输气管18中气流方向从尾部局部气流回流口9流向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15和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8。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3和光催化负载壁面排水段2一体成型,且壁面均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室内外的气体污染物通过第一涡旋发生器12和第二涡旋发生器13对携带污染物的来流进行起涡时,通过气流组织,配合导流和射流,将污染物快速、高效地输运到二氧化钛光催化壁面,在紫外线灯1的作用下,通过紫外线激发二氧化钛光催化壁面的活性,通过二氧化钛光催化壁面的光降解过程,降解来流污染物,然后通过尾部的导流口使净化后的大部分气流二次进入系统空腔,发生二次光催化反应,最后反应产物通过系统下壁面倾斜的二氧化钛光催化负载壁面段末端的排水口16排出,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当来流污染物第一次通过系统下壁面倾斜的光催化负载壁面气流组织段3后,受到尾部局部气流导流口15气流与第三涡旋发生器14共同产生的涡旋作用,在尾部气流协调射流口8处,由射流输运到尾部上壁面导流壁面,进一步在中心腔体的相对负压作用下,二次回流到进气口局部气流导流口7,伴随进气口的来流,二次通过系统下壁面倾斜的二氧化钛光催化负载壁面,发生二次光催化反应,最后反应产物通过系统下壁面倾斜的二氧化钛光催化负载壁面段的排水口16排出,清理二次产物的同时能够对系统进行排污,提高空调的进出风空气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舒适性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