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及生物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0257发布日期:2020-11-06 13:4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及生物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除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及生物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除臭法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除臭方法,其通过在生物填料上培养微生物膜,臭气流经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时,由于污染物在气、液相之间存在浓度梯度,使其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此时微生物膜一方面以污染物为养料进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经废气中的有毒、有害恶臭物质分解,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简单有机物,以达到除臭的目的。

目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主要包括预洗池和生物池,通过在将臭气通入生物池前经预洗池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将臭气中包含的可溶物以及颗粒物去除,同时提高臭气的湿度,从而能够保证微生物更好的生长、繁殖,然而现有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中,臭气在经过预洗池后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从而需要经常性地对预制池补水,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其能够降低臭气从预洗池带走的水分,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系统,其能够降低臭气从预洗池带走的水分,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其包括预洗池、生物池以及第一除雾器,所述预洗池与所述生物池通过所述第一除雾器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除雾器降低从所述预洗池进入所述生物池的气体的含水量,且经所述第一除雾器去除的水分能够回到所述预洗池。

可选的,所述第一除雾器包括多个除雾球,所述除雾球具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叶片。

可选的,所述除雾球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球和第二半球;所述叶片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半球的第一叶片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半球的第二叶片;沿所述第一半球和所述第二半球的周向,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交替设置。

可选的,所述除雾球包括支架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空心的所述除雾球。

可选的,所述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生物池的出口处的第二除雾器。

可选的,所述第二除雾器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板片,相邻两个板片之间形成供所述气体流动的除雾通道,沿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除雾通道具有多个弯折段。

可选的,所述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箱体、预洗区填料和生物区填料,所述箱体内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预洗区填料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以形成所述预洗池,所述生物区填料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以形成所述生物池,所述第一除雾器设置在所述预洗池与所述生物池之间。

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顶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顶壁的两端;所述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位于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隔板与所述顶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将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除雾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除雾器位于所述预洗池的上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除雾器的厚度为d,200mm≤d≤400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系统。该生物除臭系统包括上述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及生物除臭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其包括预洗池、生物池以及第一除雾器,预洗池与生物池通过第一除雾器连通,使从预洗池流出的气体经过第一除雾器除雾后进入生物池,有效降低进入生物池中的气体的含水量,避免进入生物池中的气体的湿度过大,同时由于第一除雾器与预洗池连通,第一除雾器从气体中吸收的水分能够顺利回到预洗池,降低预洗池的水分流失量,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由于该生物除臭系统包括上述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因此也具有能够有效减小预洗池的水分流失,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中除雾球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中除雾球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中第二除雾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10-箱体;111-顶壁;112-底壁;113-第一侧壁;114-第二侧壁;115-排气孔;121-第一隔板;122-第二隔板;123-第一格栅板;124-第一支撑柱;125-第二格栅板;126-第二支撑柱;127-第一开口;131-预洗池;132-生物池;140-第一除雾器;141-第一半球;142-第二半球;143-第一叶片;144-第二叶片;145-支架;150-第二除雾器;151-框架;152-板片;153-除雾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相应地,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系统(图未示出)。

生物除臭系统包括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以及收集装置(图未示出),收集装置与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连通。通过收集装置对待除臭的气体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气体送入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中,从而通过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对该气体进行处理。

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包括预洗池131、生物池132以及第一除雾器140,预洗池131与生物池132通过第一除雾器140连通,使从预洗池131流出的气体经过第一除雾器140除雾后进入生物池132,有效降低进入生物池132中的气体的含水量,避免进入生物池132中的气体的湿度过大,同时由于第一除雾器140与预洗池131连通,第一除雾器140从气体中去除的水分能够顺利回到预洗池131,降低预洗池131的水分流失量,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的工作效率。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包括箱体110,箱体110内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通过在第一空间内设置预洗区填料以形成预洗池131,同时通过在第二空间内设置生物区填料以形成生物池132。第一除雾器140设置在预洗池131与生物池132之间气体的流通路径上,以使离开预洗池131的气体经过第一除雾器140后进入生物池132,从而降低气体的湿度,且被第一除雾器140去除的水分能够流回预洗池131,进而有效降低了预洗池131的水分流失量。

箱体110包括底壁112、顶壁111、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顶壁111和底壁112相对间隔设置,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的上端分别连接于顶壁111的两端,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的下端分别连接于底壁112的两端。进一步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箱体110内的隔板,该隔板为第一隔板121。第一隔板121的下端与底壁112连接,且设置在第一侧壁113与第二侧壁114之间,从而在第一侧壁113和第一隔板121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二侧壁114和第一隔板121之间形成第二空间。第一隔板121的上端与顶壁111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一隔板121与顶壁111之间形成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127。第一除雾器140设置在第一空间内,且第一除雾器140位于预洗池131的上侧,以使第一除雾器140从气体中去除的水分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回预洗池131中。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置水分回流方式,例如通过设置水槽收集第一除雾器去除的水分,当水槽中的水达到预设值后通过泵机抽取回到预洗池131中。

具体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格栅板123和第一支撑柱124,第一格栅板123设置在第一空间内,第一支撑柱124支撑在第一格栅板123与底壁112之间,从而在第一隔板121板与底壁112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预洗区填料设置在第一格栅板123上,从而在第一格栅板123上侧形成预洗池131。预洗池131与第一除雾器140之间设置有喷淋管道(图未示出),使用时通过喷淋管道向预洗区填料喷洒喷淋水,从而对进入预洗池131的气体进行预洗,喷淋水穿过预洗池131后经第一格栅板123落入第一容纳腔中,喷淋管道的水泵(图未示出)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第一容纳腔中的液体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喷淋管道喷洒至预洗池131,从而实现该喷淋水的循环利用。第一隔板121的上端与第一侧壁113的上端之间形成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127连通。第一除雾器140设置在第二开口处,且第一除雾器140将第二开口完全覆盖,以保证穿过预洗池131的所有气体均需通过第一除雾器140除雾后才能进入第二空间。使用时,待除臭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容纳腔、预洗区、第一除雾器140、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127进入第二空间。可选的,预洗池131的厚度为1m,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预洗池131的厚度即为第一格栅板123上侧预洗区填料的填充高度。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中除雾球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中除雾球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除雾器140包括多个除雾球。除雾球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形成的叶片,从而在携带有大量水分的气体通过除雾球时,气体中的水分凝结在叶片上,从而达到降低气体含水量的目的。凝结在叶片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回到预洗池131,从而有效降低了预洗池131的水分流失。可选的,除雾球的材质为pp(聚丙烯),采用pp制成除雾球能够有效降低重量,同时表面亲水性好。

进一步的,除雾球为空心球。除雾球包括支架145以及连接在支架145上的多个叶片,多个叶片沿支架145的周向间隔设置。具体的,支架145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筒,叶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筒连接,且多个叶片沿连接筒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形成多面空心球状,进而有效降低除雾球对流经的气体的阻力。可选的,除雾球的直径尺寸为50mm。

进一步的,除雾球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半球,两个半球分别为第一半球141和第二半球142。具体的,支架145还包括连接架,连接架设置在两个连接筒之间。叶片为四分之一圆片状,在连接架的一侧与连接筒之间沿连接筒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叶片,该叶片为第一叶片143,从而形成第一半球141;在连接架的另一侧与连接筒之间沿连接筒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叶片,该叶片为第二叶片144,从而形成第二半球142。进一步的,第一叶片143的数量为8-12个,第二叶片144的数量为8-12个,且沿除雾球的周向,第一叶片143和第二叶片144交替设置。通过对除雾球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除雾器140的阻力小,而且通过对叶片的设置在有效保证除雾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进入第二空间的气体具有足够的湿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除雾器140的厚度为d,200mm≤d≤400mm,可选的,第一除雾器140的厚度为200mm、300mm或400mm。

请参照图1,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隔板122以及第二格栅板125和第二支撑柱126。第二隔板122、第二格栅板125和第二支撑柱126均设置在第二空间内,第二支撑柱126支撑在第二格栅板125与底壁112之间,从而在第二格栅板125与底壁112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隔板122的上端与顶壁111连接,下端与第二格栅板125连接,从而通过第二隔板122、第二格栅板125和第二侧壁114围成用于容纳生物区填料的空间,通过在该空间内设置生物区填料从而形成生物池132。第二隔板122与第一隔板121间隔设置,从第一空间通过第一开口127进入第二空间的气体经第一隔板121与第二隔板122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容纳腔,从而从生物池132的下侧穿过第二格栅板125进入生物池132。箱体110开设有排气孔115,排气孔115位于生物池132上方,经过生物池132的气体穿过排气孔115排出(图1中箱体110内的箭头所示即为气体的流动路径)。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中第二除雾器15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生物池132的出口处的第二除雾器150。具体的,第二除雾器150设置在排气孔115处,从而使从经生物池132处理的气体通过第二除雾器150除雾后经排气孔115排出,以避免排出的气体含有的水分过高、出气冒白烟的问题。

进一步的,第二除雾器150包括框架151以及插设在框架151上的多个板片152。多个板片152间隔设置,从而在相邻两个板片152之间形成供气体流动的除雾通道153,沿除雾通道153的延伸方向,即气体的流动方向,除雾通道153具有多个弯折段,从而形成呈阶梯状的除雾通道153,在气体沿除雾通道153流动的过程中,气体不断撞击在弯折段处,从而使气体中包含的水分凝聚在板片152上,进而将气体中夹带的水分分离出来,通过将除雾通道153设置为阶梯状,大大增加了除雾效率,使得从排气孔115排出的气体基本不含液滴,具体的,雾滴浓度低于75mg/nm3。可选的,框架151的材质为玻璃钢,板片152的材质为pp。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待除臭的气体从进入箱体110的第一容纳腔内,随后向上运动穿过第一格栅板123进入预洗池131进行预洗,预洗完成的气体继续向上运动穿过第一除雾器140后经第一开口127进入第二空间,从而降低进入第二空间的气体的湿度,减小预洗池131的水分损耗。气体进入第二空间后,沿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之间的间隙运动进入第二容纳腔,并穿过第二格栅板125进入生物池132进行生物除臭,从生物池132离开的气体穿过第二除雾器150后,最终经排气孔115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其通过在预洗池131和生物池132之间设置第一除雾器140,有效降低了预洗池131的水分流失,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第二除雾器150,有效避免了出气冒白烟的问题。而且针对不同的除雾需求,对第一除雾器140和第二除雾器150进行了具体设置,满足了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的使用需求,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效果好。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系统,该生物除臭系统包括上述的强化除雾生物除臭装置100,因此也具有能够降低预洗池131水分流失,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