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荞麦的热脱壳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4921发布日期:2021-01-05 18:1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苦荞麦的热脱壳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苦荞麦的热脱壳生产线。



背景技术:

苦荞麦即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等物质,因其富含其他谷物所没有的生物类黄酮,苦荞成为调理心血管,防治和缓解“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食疗杂粮,成为民间公认的“五谷之王”。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为一体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有特殊疗效。

现有苦荞的热脱壳工艺是:除杂-清洗-浸泡-炒制-脱壳,苦荞浸泡即用常温自来水浸泡苦荞,浸泡后的苦荞放入炒制设备中烘干炒制。现有一公开的专利名称为“履带式苦荞茶连续炒制机”、公布号为cn105685332a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喂料机料斗、喂料机平板槽、电磁振动器、主动辊轮、从动辊轮、调速电机、电加热板、温度传感器、网带、网带涨紧机构、支架、料位传感器和收料器的连续炒制机,苦荞放入喂料机料斗后在电磁振动器作用下落在网带上,电加热板的位于网带下方,且电热板的上表面与网带接触,利用电加热板与网带的近距离加热,实现低温快速烘干荞麦的目的。

但是,根据有现有苦荞的热脱壳工艺,由于浸泡后的苦荞带有大量的水,浸泡后的苦荞直接放入喂料机料斗,会导致炒制装置进水,造成电路短路。而且由于苦荞表面附带有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水被加热至沸腾,导致苦荞被煮熟,苦荞内的营养成分随热溶液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苦荞麦的热脱壳生产线,其能够解决浸泡后的苦荞带有大量的水,浸泡后的苦荞直接放入炒制装置的喂料机料斗,会导致炒制装置进水,造成电路短路。而且由于苦荞表面附带有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水被加热至沸腾,导致苦荞被煮熟,苦荞内的营养成分随热溶液流失的问题,实现避免炒制装置进水,防止苦荞内的营养成分随热溶液流失,更好的保留苦荞原有的营养成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苦荞麦的热脱壳生产线,包括炒制装置,所述炒制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设隧道式机壳和配置于隧道式机壳上表面的脱水部,所述脱水部配置有外筒、与外筒动密封且顶部开口的内筒和用于驱动内筒自转的驱动件,所述所述内筒筒壁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内筒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配置有用于控制内筒出料的挡料组件,所述外筒配置于用于排水的排水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料组件包括气缸、插板和与出料口固定的底板,所述气缸配置于底板表面,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插板插入并封堵出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配置有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设置于隧道式机壳内,所述传送组件用于苦荞麦的运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主动辊、从动辊、不锈钢网带和用于驱动主动辊的电机,所述主动辊、从动辊配置于机架,所述不锈钢网带套设于主动辊、从动辊表面,所述不锈钢网带用于盛接苦荞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式机壳内壁配置有加热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部用于对不锈钢网带上的盛接苦荞麦进行烘干,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对检测隧道式机壳内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配置为电热板、远红外加热管、电热丝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式机壳进料端配置有用于向隧道式机壳内鼓风的风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脱水部对浸泡后的苦荞麦进行甩干脱水,避免苦荞麦附带的水进入炒制装置中导致炒制装置电路故障,而且也能避免苦荞麦附带的水沸腾,使得在炒制烘干过程中苦荞内的营养成分随热溶液流失,进而更好的保留苦荞原有的营养成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标:

1-机架,11-隧道式机壳,12-挡料板,21-主动辊,22-电机,200-传动组,23-不锈钢网带,24-从动辊,3-脱水部,31-外筒,311-出料口,312-气缸,313-插板,32-内筒,41-加热部,42-温度传感器,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有”、“安装”、“配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2,一种苦荞麦的热脱壳生产线,包括炒制装置,所述炒制装置包括机架1,还包括设隧道式机壳11和配置于隧道式机壳11上表面的脱水部3,所述脱水部3配置有外筒31、与外筒31动密封且顶部开口的内筒32和用于驱动内筒32自转的驱动件35,所述所述内筒32筒壁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内筒32底部设有出料口311,所述出料口311配置有用于控制内筒32出料的挡料组件,所述外筒31配置于用于排水的排水口34。

为了避免炒制装置进水,防止苦荞内的营养成分随热溶液流失,更好的保留苦荞原有的营养成分,本技术方案采用脱水部3对浸泡后的苦荞麦进行脱水处理,脱水部3的外筒31可以是与隧道式机壳11一体成型,外筒31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与与隧道式机壳11固定,内筒32置于外筒31内,内筒32与外筒31之间动密封,在外筒31顶部配置有防止苦荞麦被抛出的筒盖。在机架1上还配置有用于控制挡料组件动作的控制器,在控制器内加载相应的延时控制程序。驱动件35可以是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液压马达等。

在使用时,使挡料组件封堵内筒32的出料口311,取下筒盖,将浸泡后的苦荞麦倒入内筒32中,将筒盖盖住外筒,驱动件35驱动内筒32以设定的速度转动,在离心作用下,苦荞麦附带的水透过内筒32上的透水孔进入内筒32与外筒31的间隙中,然后通过外筒31的排水口34排出外筒31。当内筒32中的苦荞麦被甩干后,控制挡料组件动作,打开内筒32的出料口,将内筒32中的苦荞麦放入内筒32向下方的不锈钢网带23上,通过后续加热部41的加热实现炒制烘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采用脱水部3对浸泡后的苦荞麦进行甩干脱水,避免苦荞麦附带的水进入炒制装置中导致炒制装置电路故障,而且也能避免苦荞麦附带的水沸腾,使得在炒制烘干过程中苦荞内的营养成分随热溶液流失,进而更好的保留苦荞原有的营养成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料组件包括气缸312、插板313和与出料口311固定的底板,所述气缸312配置于底板表面,所述气缸312用于驱动所述插板313插入并封堵出料口311。

为了实现内筒32出料口311的封闭与开放,本技术方案在出料口311设置包括气缸312、插板313和底板的挡料组件,底板水平放置,底板与出料口311固定,气缸312与底板固定,插板313水平放置且与气缸312连接,出料口311设置有可供插板313插入的插槽,气缸312与外部气源连通,气缸312的控制采用控制器控制,在控制器内加载相应的延时控制程序,气缸312还与电磁阀连通。在进行脱水之前,通过控制器控制气缸312伸出活塞杆,使插板313插入出料口311,封堵出料口311,当脱水结束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气缸312缩回活塞杆,使插板313抽出出料口311,开放出料口311,实现内筒32出料口311的封闭与开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配置有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设置于隧道式机壳11内,所述传送组件用于苦荞麦的运送。

为了实现物料的传送,本技术方案在机架1上配置传送组件,传送组件位于内筒32出料口311的正下方,内筒32内的苦荞麦从出料口311直接落至传送组件上,通过传送组件运输至后方进行加热、炒制。

传送组件可以是传送带传送,也可以是其它能实现传送物料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主动辊21、从动辊24、不锈钢网带23和用于驱动主动辊的电机22,所述主动辊21、从动辊24配置于机架1,所述不锈钢网带23套设于主动辊21、从动辊24表面,所述不锈钢网带23用于盛接苦荞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式机壳11内壁配置有加热部41和温度传感器42,所述加热部41用于对不锈钢网带23上的盛接苦荞麦进行烘干,所述温度传感器42用于对检测隧道式机壳11内的温度。

为了实现对苦荞麦加热炒制,本技术方案在隧道式机壳11内壁配置加热部41和温度传感器42,加热部41可以是电热板、远红外加热管、电热丝中的一种,而且加热部41与不锈钢网带23的距离保持较近距离,比如10~20cm,同时加热部41的温度与加热部41距离不锈钢网带23的远近相适应,保证苦荞麦既能被加热炒制,又不被炒焦。

为了保证苦荞麦能均匀的平铺在不锈钢网带23表面,本技术方案在隧道式机壳11内配置有挡料板12,挡料板12的下端端面平行与不锈钢网带23,且挡料板12的下端端面与不锈钢网带23的距离为设定距离,如1cm、2cm等。通过挡料板12的阻挡作用,将不锈钢网带23上的苦荞麦平铺在不锈钢网带23上,保证苦荞麦能被均匀加热。本实施例中挡料板12的宽度与不锈钢网带23的宽度相等。

为了保证加热炒制效果,在机架1上也可以配置若干加热部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41配置为电热板、远红外加热管、电热丝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式机壳11进料端配置有用于向隧道式机壳11内鼓风的风机5。

为了促进隧道式机壳11内湿气流出,本技术方案在隧道式机壳11进料端配置一个风机5,通过风机5向隧道式机壳11内鼓风,湿气从隧道式机壳11出料端排出。本实施例调节风机5鼓出的风速,在保证加热部41对苦荞麦的加热炒制效果下,促进湿气的排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