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胶供胶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2662发布日期:2021-05-25 12:4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AB胶供胶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供胶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ab胶供胶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ab胶广泛应用于包装领域,用于包装袋的粘接,ab胶一般需要将ab胶挤出后经混合、搅拌方可使用,而ab胶的混合的均匀度会影响胶的粘结度,相关技术中的ab胶混合装置一般为储胶器连通有混合管,储胶器内设有推杆,使用时人工推动推杆将储胶器内的a、b胶挤入混合管内,使其混合流出,推动推杆时比较费时费力。

针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8004256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ab胶混合装置,包括储胶器、出胶混合头、支架、竖板、传动装置以及定位装置,该竖板固定在支架上,该传动装置和定位装置安装在竖板上,该储胶器安装在定位装置上,该储胶器包括胶筒以及在胶筒内活动的推胶杆,该胶筒连接出胶混合头,该传动装置包括夹板、齿轮、齿轮条、齿轮轴,该夹板的中部设有安装孔,该齿轮位于夹板之间,该齿轮轴通过安装孔穿接在齿轮上并一端凸出于夹板外,该齿轮轴凸出端穿接有轮盘,该轮盘上螺接有压杆,该齿轮条垂直于夹板之间并与齿轮啮合,该齿轮条上设置有推杆,该推杆穿过夹板的安装孔与储胶器连接,在使用时,通过旋转轮盘带动齿轮轴转动,齿轮轴带动齿轮条和推杆对储胶器内的ab胶进行挤压,比较省力。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时,ab胶仍然需人工挤出混合,且ab胶在出胶口存在混合不均匀的情况,混合效果差,对胶体的粘结度有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ab胶的混合均匀度,本申请提供一种ab胶供胶喷嘴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ab胶供胶喷嘴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ab胶供胶喷嘴结构,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包括动态混合结构和静态混合结构,动态混合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混合腔,混合腔内设置有用于混合a胶和b胶的混合器,混合腔连通设置有进胶口,静态混合结构包括混合管,混合管与混合腔连通设置,混合管内设置有静态混合件,静态混合件包括混合叶片,混合叶片设置在混合管内,混合叶片沿混合管走向方向设置,混合管连通设置有出胶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a、b胶通过进胶口注入混合腔内,混合腔内设置的混合器对混合腔内的a胶和b胶进行混合,混合后的胶体进入与混合腔连通的混合管内,混合叶片对进入混合管内的胶体进行分散混合,混合叶片沿混合管走向方向设置可以增加胶体混合的路径,延长胶体混合的时间,使胶体混合的更加充分,混合后的胶体经出胶嘴排出使用,经过两步混合后胶体得到充分的混合,胶体的均匀性高,粘结度较好。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器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一端伸出壳体外设置并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轴另一端位于混合腔内且外侧壁上设置有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对混合腔内的a胶和b胶进行搅拌混合。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叶片呈螺带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带状设置的搅拌叶片的搅拌面积更大,同时搅拌叶片在旋转时,搅拌叶片会沿搅拌轴走向方向推动胶体沿混合腔走向方向移动。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胶口设置为两个,进胶口均连接有进胶管,进胶管分别与a供胶管和b供胶管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a供胶管和b供胶管同时向进胶口内供胶,方便控制注入混合腔内的a胶和b胶的比例。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腔背离出胶口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出胶口,出胶口连通有出胶管,出胶管与混合管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合腔内混合后的胶体通过出胶口注入混合管内进行进一步的混合。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叶片包括依次交错连接设置的混合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单元依次交错连接可以将胶体进行多次剪切分散。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单元呈双螺旋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单元的双螺旋结构可以增大胶体在混合单元上的展开面积,增加胶体流过的路径长度,可以进一步分散胶体,使胶体分散的更为均匀。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管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有使混合管与出胶管可拆卸密封连接的紧固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混合管与出胶管可拆卸密封连接,设置有紧固管,可以在混合管需要更换和维修时取下,方便快捷。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管外侧壁上设置有加热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管外侧壁上的加热丝对紧固管加热,紧固管与混合管进行转热,保持混合管的温度,混合管与混合管内的胶体之间进行换热,保持胶体的温度,进而保证胶体的粘度和流动性,防止胶体因温度下降导致粘度增加而堵塞混合管。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混合腔内的搅拌叶片对混合腔内的a、b胶进行混合,使胶体混合的均匀性得到提高;

2.通过混合管内的混合叶片对胶体剪切混合,进一步提高了胶体混合的均匀性;

3.通过加热维持混合管内胶体的温度,保证胶体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加胶体的均匀性,也防止胶体堵塞混合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动态混合结构和静态混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混合管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混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结构;101、支撑杆;102、支撑块;103、转向块;104、转动孔;105、紧固螺孔;106、紧固螺栓;107、安装孔;108、限位螺孔;109、限位螺栓;3、动态混合结构;301、壳体;302、混合腔;303、进胶口;304、出胶口;305、进胶管;306、a胶供管;307、b胶供管;308、混合器;309、搅拌轴;310、搅拌叶片;311、搅拌电机;312、出胶管;4、静态混合结构;401、混合管;402、静态混合件;403、混合叶片;404、混合单元;405、出胶嘴;406、环形凸沿;5、固定装置;501、紧固管;502、抵接平台;503、通孔;504、加热丝;505、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ab胶供胶喷嘴结构,包括支撑结构1,支撑结构1包括支撑杆101,支撑杆101竖直设置,支撑杆101上固定有支撑块102,支撑块102上转动连接有转向块103,转向块103上固定有动态混合结构3和静态混合结构4,动态混合结构3包括壳体301,壳体301水平设置,壳体301内设置有混合腔302,混合腔302为圆柱型空腔,混合腔302连通有a胶供管306和b胶供管307,混合腔302内设置有对混合腔302内的ab胶进行混合的混合器308;静态混合结构4包括混合管401,混合管401固定在转向块103上,混合管401与混合腔302连通,混合管401内设置有静态混合件402,混合管401连通有出胶嘴405,在使用时,使a胶与b胶分别通过a胶供管和b胶供管注入混合腔302内,通过混合器308对a胶和b胶进行混合,混合后的胶体然后送至混合管401内经过静态混合件402的进一步混合后,最后混合好的胶体经出胶嘴405排出使用,a胶和b胶通过动态混合结构3和静态混合结构4两次混合,混合的更加均匀,保证了混合胶体的质量。

参照图1和图2,为了向混合腔302注入a、b胶,壳体301为矩形块状,壳体301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进胶口303,壳体301背离进胶口303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出胶口304,进胶口303和出胶口304均与混合腔302连通设置,进胶口303设置为两个,出胶口304设置为一个;进胶口303连通设置有进胶管305,进胶管305螺纹连接有a胶供管306和b胶供管307,通过a胶供管306和b胶供管307将a胶和b胶分别经各自连接的进胶管305注入混合腔302内。

参照图2,为了对混合腔302内的a胶和b胶进行混合,混合腔302内转动连接有混合器308,混合器308包括搅拌轴309,搅拌轴309与壳体301转动连接,搅拌轴309平行于混合腔302走向方向,搅拌轴309上设置有搅拌叶片310,本实施例中搅拌叶片310设置为螺带状,搅拌轴309的一端伸出壳体301外设置连接有搅拌电机311,搅拌电机311的输出轴与搅拌轴309同轴固定连接,搅拌电机311固定设置在壳体301上,通过搅拌电机311带动搅拌轴309转动,搅拌轴309带动搅拌叶片310转动,搅拌叶片310对混合腔302内的a胶和b胶进行混合,同时搅拌叶片310在转动时对胶体有朝向出胶口304推送的作用,最后混合后的胶体经出胶口304和出胶管312排出。

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对a、b胶体进行混合,混合管401内设置有静态混合件402,静态混合件402包括混合叶片403,参照图5,混合叶片403由依次均匀交错固定连接的混合单元404组成,混合单元404设置为双螺旋叶片,混合叶片403沿混合管401的走向方向设置,当被混合器308混合后的胶体注入混合管401后,胶体在压力驱动下流经混合叶片403,混合叶片403对胶体进行剪切分流,混合单元404依次交错固定连接,混合单元404的连接处的边线为互相垂直设置,当胶体从上一个混合单元404流至下一混合单元404处时,胶体被重新分流,每经过一个混合单元404胶体就被剪切分流一次,使胶体进一步得到很好的混合。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使混合管401与出胶管312可拆卸连接,混合管401和出胶管312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包括紧固管501,紧固管501套设在混合管401外侧壁上,紧固管501朝向出胶管312的一端一体设有凸起部505,凸起部505的长度大于出胶管312的长度,凸起部505内开设有与紧固管501管腔连通的通孔503,通孔503的直径大于紧固管501的直径,通孔503与紧固管501同轴,通孔503与紧固管501的管腔的连接处形成有抵接平台502,抵接平台502为环形,出胶管312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通孔503的内侧壁上配合外螺纹设置有内螺纹;混合管401正对出胶管312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凸沿406,环形凸沿406的直径比通孔503的直径小,环形凸沿406背离出胶管312的侧面可以与抵接平台502的顶面抵接,在使用时,使混合管401上的环形凸沿406与出胶管312自由端的端面抵接,然后将紧固管501套设在混合管401上,旋转紧固管501,通孔503与出胶管312外侧壁螺纹连接,凸起部505不断向出胶管312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平台502的侧壁与环形凸沿406的侧壁抵接,最后旋紧紧固管501即可完成对混合管401的固定。

参照图4,为了保持混合管401内的胶体的温度,紧固管501外侧壁上套设有加热丝504,通过加热丝504对紧固管501加热,紧固管501与混合管401进行转热,保持混合管401的温度,混合管401与混合管401内的胶体之间进行换热,保持胶体的温度,进而保证胶体的粘度和流动性,防止胶体因温度下降导致粘度增加而堵塞混合管401。

参照图1,支撑块102上开设有转动孔104,转动孔104内转动设置有转向块103,支撑块102正对转动孔104的侧壁开设有紧固螺孔105,紧固螺孔105内穿设有紧固螺栓106,转向块103上开设有安装孔107,紧固管501穿设在安装孔107内,转向块103正对安装孔107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螺孔108,限位螺孔108内穿设有限位螺栓109,通过将紧固管501穿设在安装孔107内,然后旋紧限位螺栓109,限位螺栓109向限位螺孔108内移动,限位螺栓109顶紧紧固管501的外侧壁实现对紧固管501固定,然后转动转向块103至合适的位置,旋紧紧固螺栓106,紧固螺栓106顶紧转向块103的外侧壁并将转向块103固定。

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本申请公布的一种ab胶供胶喷嘴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混合管401上的环形凸沿406与出胶管312的管口抵紧,然后将紧固管501套设在混合管401上,向内旋转紧固管501,通孔503内的抵接平台502与环形凸沿406抵接,当紧固管501与出胶管312拧紧时,抵接平台502使环形凸沿406与出胶管312的管口顶紧密封,接着将紧固管501穿设在安装孔107内,拧紧限位螺栓109顶紧紧固管501外侧壁并将紧固管501固定,转动转向块103调整混合管401至合适位置,拧紧紧固螺栓106顶紧转向块103外侧壁并将转向块103固定;

接着打开a胶供管和b胶供管,a胶和b胶通过进胶管305和进胶口303注入混合腔302内,打开搅拌电机311,搅拌电机311带动搅拌轴309转动,搅拌轴309带动搅拌叶片310转动,搅拌叶片310对混合腔302内的a胶和b胶进行搅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胶体在搅拌叶片310的推动下经出胶口304和出胶管312注入混合管401内;

注入混合管401内的混合胶体被静态混合件402上混合叶片403的切割分流下进一步混合,同时紧固管501外侧壁上的加热丝504对紧固管501加热,紧固管501与混合管401进行转热,保持混合管401的温度,混合管401与混合管401内的胶体之间进行换热,保持胶体的温度,进而保证胶体的粘度和流动性,防止胶体因温度下降导致粘度增加而堵塞混合管401,最后混合后的胶体经出胶嘴405排出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