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微孔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248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微孔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类,具体涉及一种微孔双层过滤、碰撞、沉降的智能微孔滤尘器。
与本实用新型有所接近的一种装置是布袋除尘器,是扁布袋机构,电阻加热、强制拍打清灰层,气流无配气。其缺点是总体布局不合理,扁布袋结构陈旧,滤料技术落后,加热不匀透,拍灰面窄小效率差,无法维持高效除尘,且架设布袋的袋室为不密封结构,清灰层落灰引起再扬尘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孔滤料、梯形滤袋、远红外加热干燥,适度大面积拍灰(或物理阻灰层)、清灰湿化放抖、滤袋室严格密封、进气配气以及得当的总体结构,除尘效率高、传感技术监测的自动化运行的智能微孔滤尘器。
该智能微孔滤尘器,由壳体110、滤袋130、拍打机构140、远红外加热器15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10为上方开有天孔、下边带有连接法兰的长方体夹层结构,在长边一侧开有矩形检修窗孔,壳体的中部为滤袋室,壳体的下部与两级锁气百叶门相连,凹型底板125自上而下落入壳体110的天孔内,在凹型底板与壳体上表面接触面之间有软衬垫111,滤袋130布置在凹型底板上,拍打机构140安装在矩形检修窗孔的对侧,拍打机构140控制的相对运动的带拍片149-2间隔穿插布置在滤袋130的间隙之中,固定滤袋的凹型底板125与隔板201形成气仓190和滤袋室120,隔板201与罩壳202形成风机叶轮室200,引风电机203固定在罩壳202的上面,远红外加热器150固定在滤袋的下部。
滤袋130断面为梯形,大端开口朝上,小端封底,在滤料131外有硬质材料织成的衬网134,在衬网内通过楔形块132衬撑成型。
拍打机构电机141的出轴带动小伞齿轮142转动,小伞齿轮142与大伞齿轮143啮合,大伞齿轮143与偏心轴144固定连接,偏心轴144带动偏心转动凸轮145-1在椭圆孔滑块145的椭圆孔内转动,推动椭圆孔滑块145在滑座146内作直线运动,椭圆孔滑块145与齿条147连为一体,扇形直齿圆柱齿轮148与齿条147啮合摆动,扇形直齿圆柱齿轮148带动推拉杆149作周期性直线运动,推拉杆149与摆杆149-1的活铰,摆杆149-1带动带拍片149-2作往复运动,每一摆杆穿过且支承于壳体110上。
远红外加热器150的加热元件151相互平行布置在滤袋的下部,加热脱盘152与半管盖153将加热元件遮挡,通过端板154固定在壳体上。
锁气门为两级锁气门,其中,锁气门Ⅱ160的法兰与壳体110的下法兰连接,锁气门Ⅰ170与锁气门Ⅱ160连接。在锁气门Ⅱ160短边一侧装有行程电动执行机构162,执行机构连接锁气百叶门163的水平推拉杆164,水平推拉杆164与百叶门的轴165的摆杆167铰接,百叶门的轴165支承于两侧的滑动轴套166内。电动执行机构的行程为60°。在锁气门Ⅰ170短边一侧装有电动执行机构172,执行机构连接锁气百叶门173的水平推拉杆174,水平推拉杆174与百叶门的轴175的摆杆177铰接,百叶门的轴175支承于两侧的滑动轴套176内,电动执行机构的行程为90°。
风机叶轮室200内有涡形板204,涡形板204上有清音孔。壳体的侧壁有检修门180,门体为保温夹层结构,周边成45°斜角与壳体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效果如下1.新型梯形滤袋结构造型独特,扩大了配气空间,滤袋排气流道合理,拍打清灰摆角与滤袋斜角一致,尘粒易于脱落,清灰层效果好,有利于净化。
2.拍打机构在拍打时布面时分时合,除了依靠拍打滤料面上的积尘外,还使积灰在拍打过程中滤袋间生成低气压,各滤袋间的气压差构成了反吹的脉冲气流,使积灰彻底清理干净。另外拍打运动使滤袋间的间距反复改变,消除了积灰在滤袋间搭桥堵塞的条件,提高了拍打清灰效率,降低了过滤层的气阻。
3.远红外加热干燥,由里往外发热升温,干燥透而均匀。
4.清灰层下落的粉尘,经湿化处理放料,不产生再扬尘问题。
5.进风配气,含尘气体可均匀地通过滤袋,使过滤面积得到充分利用。
6.滤袋室结构合理,更换窥视方便,克服了现有布袋除尘器的滤袋室不密封严重问题。
7.附带的吸尘器干式吸尘,可将地面的埃尘吸进滤尘器内,有效地改善了作业环境。
8.为隔振、减振、消音,在凹形底板与壳体上表面接触面之间有软衬垫,在风机涡壳上布置清音孔。
9.本机应用了先进的快速测尘传感技术,一旦滤袋损坏或密封漏气可及时显示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见下列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图2为
图1的A-A向视图图3为图2的B-B向视图图4为拍打机构结构图图5为图4的C-C向视图图中110-壳体 111-软衬垫 112-外壁113-内壁 114-法兰120-净气室 121-法兰 122-前板123-窥视窗盖板 124-垂直螺母板 125-凹型底板126-压条 127-压板 128-软扁塞129-压紧螺栓130-滤袋 131-滤料(布) 132-楔形扁钢块133-聚绿乙烯衬板 134-钢丝140-拍打机构 141-电机147-齿条 148-扇形直齿圆柱齿轮 149-推拉杆149-1-摆杆 149-2-带拍片150-远红外加热器 151-圆形或扁形加热元件152-加热脱盘 153-半管盖 154-端板160-锁气门Ⅱ 161-长方法兰 162-电动执行机构163-锁气百叶门 164-推拉杆 165-轴166-滑动轴套 167-摆杆170-锁气门Ⅰ 171-长方法兰 172-电动执行机构173-锁气百叶门 174-推拉杆 175-轴176-滑动轴套 177-摆杆 178-喷淋管179-电磁阀180-检修门 181-铰叶 182-铰座183-销轴 184-旋转舌板 185-扣板190-气仓 191-法兰 192-吸振隔振软衬垫193-法兰
200-风机叶轮室 201-隔板 202-罩壳203-引风电机204-涡形板205-法兰206-叶轮组 207-出口本实施例的总设计方案结构为由附图中的壳体110、滤袋室120、滤袋130、拍打结构140、远红外加热器150、锁气门Ⅱ160、锁气门Ⅰ170、检修门180、风仓190和风机室200所组成。它们的装配关系如下壳体110是金属板焊成的,由外壳112、内壁113构成的保温夹套、长方夹套结构,壳体110四壁底边缘内翻边,天孔焊成长方法兰114、在长边的一侧开周边外45°密封面的矩形窗孔,检修门180安装在矩形窗孔内、焊于门体下边缘的铰页181与焊于壳体110的铰座182,通过销轴183铰链而支承门体,焊于门体上边缘的旋转舌板184与焊于壳体110带自锁斜面的扣板185压紧自锁密封;凹型底板125自上而下落入壳体110的天孔内,凹型底板125与隔板201形成气仓190和滤袋室120,法兰121与法兰114固接,在两法兰的接触面之间有软衬垫111;前板122下边缘开若干“Π”形槽,上部开若干窥视窗,窥视窗盖板123与前板122固接。中部内侧焊接垂直螺母板124,每螺孔中心与“Π”形槽同心。每螺孔旋入压紧螺栓,底板125开与“Π”形槽同心的狭细长槽,狭细长槽朝前板122方向为开口。带自锁斜面的压条126焊于狭细长槽的止端,压条126垂直于狭细长槽的中心线,压板127一端深入压条126自锁斜面内,另一端为用垂直螺母板124的螺栓压紧,软扁塞128塞入“Π”形槽内密封。梯形滤袋130大端开口翻边朝上,小端封底,滤布131由不锈钢丝、楔型扁钢块132衬撑成型。大端翻边上、下为中硬聚氯乙烯衬板133,从前板122“Π”形槽推进滤袋室120的底板125的狭细长槽内,压紧密封。
拍打机构140的电机141安装在检修门180对侧外壁112上部,电机141出轴小伞齿轮142与大伞齿轮143啮合,大伞齿轮通过偏心轴144带动偏心转动凸轮145-1在椭圆孔滑块145内转动,带动椭圆孔滑块145在滑座146内作直线运动,椭圆孔滑块145与齿条147连为一体,扇形直齿圆柱齿轮148与齿条147啮合摆动,扇形直齿圆柱齿轮148带动推拉杆149作周期性直线运动,推拉杆149与摆杆149-1的摆杆臂活铰,摆杆149-1带动带拍片149-2作往复运动,每一摆杆穿过且支承于壳体110上。
远红外加热器150的圆形或扁形加热元件151两端导线连接,加热器托盘152与半管盖153固接,加热器端盖154为保温夹层结构,托盘152与端盖154固接,端盖154与壳体110固接密封。
锁气门Ⅱ160为上、下长方法兰短筒体,短边一侧上部装有行程电动执行机构162,该电动执行机构连接若干个转差60°的锁气百叶门163,锁气百叶门163通过水平推、拉杆164带动连动,百叶门163的轴165简支于两侧的滑动轴套166内,推拉臂杆167与推拉杆164活铰,行程电动执行机构162转角60°。锁气门Ⅰ170为上、下长方法兰的短筒体,短边一侧中部装有行程电动执行机构172,该电动执行机构连接若干个转差90°的锁气百叶门173,该锁气百叶门173通过水平推、拉杆174带动连动,百叶门173的轴175筒支于两侧的滑动轴套176内,推拉臂杆177与推拉杆174活铰,行程电动执行机构172转角90°。
锁气门Ⅰ170上口长边对称设置喷淋管178,进水主管装有电磁阀179控制进水,气仓190为上、下长方法兰短筒体,下法兰191与法兰121固接。风机叶轮室200内有涡形板204,罩壳202与隔板201形成风机室,隔板201固接在气仓190的上法兰193上,蜗形板204钻满Φ6孔,引风电机203出轴穿过壳体202悬装叶轮组206,蜗形板204切线出口207带直角型材法兰短管接口。
梯形滤袋130之滤料131为微孔滤布、不锈钢丝网,梯形滤袋130的端面为折边,梯形高与对称斜面夹角β=10°~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质量非常小的微细尘粒,在气流运动的过程中,因分子的热运动的作用,还产生于气流运动方向不同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当这些微粒在随气流通过微孔滤料时,由于滤料的长度小于气体分子运动的自由路径,使微粒滤料碰撞而粘附在滤料缝隙间,而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由于粘附在滤料缝隙间的微粒与滤料形成双层过滤配合,使过滤达到理想的效果,可维持99%以上的高效滤尘。
含尘气体经配气匀化,以一定的速度通过滤料而自然地形成灰层,由于含湿气体及亲水性粉尘的粘堵性,滤料表面的灰层越来越厚,过滤效率呈下降趋势,所以,要进行间断加热干燥、拍打清灰,以维持高效的双层过滤,洁净的空气就地放空或引出放空。对清灰层下落的灰进而进行湿化放料,避免产生再扬尘,同时,对周围约20米半径范围内的地面积尘采取吸尘清扫,以此改善作业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部分为常规控制电路,设有控制中心PC、输入指令、输出开关和执行元件等,PC内部设有“看门狗”定时自检电路,通过编程器控制锁气门开启、拍打机构动作、远外红加热、电磁阀动作等完成智能化工作。其主要控制程序分为工作程序和清理程序工作程序滤尘器运行→锁气门开→风机开清理程序设备停→风机停→锁气门Ⅰ开→加热→锁气门Ⅱ开→锁气门Ⅰ关→电磁阀开→拍打→锁气门Ⅱ关→电磁阀关→锁气门Ⅰ开→加热→锁气门Ⅱ开→锁气门Ⅰ关→电磁阀开→拍打→锁气门Ⅱ关→电磁阀关→锁气门Ⅰ开→待命。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微孔滤尘器,由壳体110、滤袋130、拍打机构140、远红外加热器15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10为上方开有天孔、下边带有连接法兰的长方体夹层结构,在长边一侧开有矩形检修窗孔,壳体的中部为滤袋室,壳体的下部与两级锁气百叶门相连,凹型底板125卧在壳体的天孔上,在凹型底板与壳体上表面接触面之间有软衬垫111,滤袋130布置在凹型底板上,拍打机构140安装在矩形检修窗孔的对侧,拍打机构140控制的相对运动的带拍片149-2间隔穿插布置在滤袋130的间隙之中,固定滤袋的凹型底板125与隔板201形成气仓190和滤袋室120,隔板201与罩壳202形成风机叶轮室200,引风电机203固定在罩壳202的上面,远红外加热器150固定在滤袋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孔滤尘器,其特征在于滤袋130断面为梯形,大端开口朝上,小端封底,在滤材131外有硬质材料织成的护网134,在滤材内通过楔形块132衬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孔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拍打机构电机141的出轴带动小伞齿轮142转动,小伞齿轮142与大伞齿轮143啮合,大伞齿轮143与偏心轴144固定连接,偏心轴144带动偏心转动凸轮145-1在椭圆孔滑块145的椭圆孔内转动,推动椭圆孔滑块145在滑座146内作直线运动,椭圆孔滑块145与齿条147连为一体,扇形直齿圆柱齿轮148与齿条147啮合摆动,扇形直齿圆柱齿轮148带动推拉杆149作周期性直线运动,推拉杆149与摆杆149-1的活铰,摆杆149-1带动带拍片149-2作往复运动,每一摆杆穿过且支承于壳体1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孔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红外加热器150的加热元件151相互平行布置在滤袋室的下部,加热脱盘152与半管盖153将加热元件151遮挡,通过端板154固定在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孔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气门为两级锁气门,其中,锁气门Ⅱ160的法兰与壳体110的下法兰连接,锁气门Ⅰ170与锁气门Ⅱ16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微孔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气门Ⅱ与壳体110的下边法兰连接,在锁气门短边一侧装有电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连接锁气百叶门的水平推拉杆164 ,水平推拉杆164与百叶门的轴165铰接,百叶门的轴165支承于两侧的滑动轴套166内,电动执行机构的行程为60°。
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微孔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气门Ⅰ与锁气门Ⅱ的下边法兰连接,在锁气门短边一侧装有电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连接锁气百叶门的水平推拉杆174,水平推拉杆174与百叶门的轴175铰接,百叶门的轴175支承于两侧的滑动轴套176内,电动执行机构的行程为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孔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叶轮室200内有涡形板204,涡形板204上有清音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孔滤尘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壁有检修门180,门体为保温夹层结构,周边成45°斜角与壳体密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微孔滤尘器,其特征在于锁气门Ⅰ170上口长边对称设置喷淋管178,进水主管装有控制进水的电磁阀179。
专利摘要一种智能微孔滤尘器,壳体为上方开有天孔、下边带有连接法兰的长方体夹层结构,在长边一侧开有矩形检修窗孔,壳体的中部为滤袋室,壳体的下部与锁气百叶门法兰相连,凹型底板安装在天孔上,滤袋纵向布置在滤袋室的底板上,拍打机构安装在矩形检修窗孔的对侧,拍打机构控制的带拍片间隔穿插布置在滤袋的间隙之中,固定滤袋的底板与隔板形成气仓,隔板与罩壳形成风机叶轮室,引风电机固定在罩壳的上面,远红外加热器固定在滤袋室的下部。该滤尘器拍打清灰层效果好,远红外加热干燥,干燥透而均匀,不产生再扬尘问题,更换滤袋方便,噪音低,可维持99%以上的高效滤尘。
文档编号B01D46/12GK2323853SQ9820371
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7日
发明者潘家治 申请人:电力工业部苏州热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