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6187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微小气泡发生原理基本是通过管内壁的突起物撞击切割的作用将气体变成气泡的,整个气泡产生过程是在空间相对较大的整个圆筒内进行,由于气泡产生的效率(气泡的产生量和气泡的大小)受进入圆筒内气和水的比例的影响很大,因此想要控制最佳的气水比例,在实际运行中很困难,因此很难取得理想的工作效率,而且在圆筒的中心部,突起物到达不了,很多的气泡未被打碎切割就会从圆筒中心部飞出筒外,因此微小气泡产生效率偏低。另一方面,由于是利用突起物的撞击切割原理将气泡打碎的,如果气流上升的速度控制不好过快的话,水中的微生物受突起物的撞击切割,很能容易打死,如果气流上升的速度过慢,对气泡的撞击切割力量不足,微小气泡产生效力会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散气装置。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外筒以及设于外筒内部的内芯,所述内芯固定安装在外筒内并与外筒之间形成相对狭小的圈形立体空间,内芯下部为倒锥形的导流旋转装置,导流旋转装置的表面安装斜置叶片,弓丨导从底部送进的气水旋转上升导入上部有突起物横在空中的圈形立体空间内,所述内芯上部由六个以上的气泡发生装置上下叠置而成,每个气泡发生装置的四周设有六个以上横在圈形立体空间内的突起物,突起物的截面为倒三角形、菱形或椭圆形,所述上下叠置的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相互错开,所述外筒上设有内芯固定件,内芯固定件连接内芯,所述内芯固定件安装在外筒内壁或外筒上端部,所述外筒下部侧壁或底部设有进气管。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内芯上部的气泡发生装置的数目为八个,每个气泡发生装置的四周均匀分布八个突起物,上下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呈同一角度错开排列,在内芯的表面形成一个狭小的气道,如上下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角度为45° ο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内芯上部的气泡发生装置的数目为十个,依次排列的2-3个气泡发生装置构成一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每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中位于上方的气泡发生装置四周的突起物的数目大于位于下方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突起物的数目,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相互错开,内芯的表面不出现气道。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上下叠置的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数目可部分相同也可完全不同,如:1)内芯上部的气泡发生装置的数目为八个,所有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数目由下至上分别为7、9、7、10、8、12、9、11 ;2)内芯上部的气泡发生装置的数目为十个,所有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数目由下至上分别为7、9、8、12、10、13、11、14、15、17。
[0008]本发明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进气管的出气口高速吹进的气体带进其周围的水进入本装置内形成气液混合体且高速向上运动。混合体遇到导流旋转装置后,围绕内芯旋转向上运动,该混合体在运动到内芯上部气泡发生装置的突起物时向突起物两侧分流,从而造成突起物两侧的压力高于突起物上表面中心处的压力。由于压差的形成,气泡在压力变化过程中将自行分裂产生更多气蚀型微小气泡,同时,压差将突起物两侧的混合体合流向上述中心处高速运动,进而碰撞,打碎成小气泡并与液体混合并以内芯为中心的旋转流的形式从本装置上方喷出,高效散布在水中。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内芯上部由六个以上的气泡发生装置组成,每个气泡发生装置的四周均布六个以上的突起物,形成一个相对狭小的气道,气泡的发生效率高。本发明的另一种情况的内芯由多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组成,每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中位于上方的气泡发生装置四周的突起物的数目大于位于下方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突起物的数目,上下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位置相互错开,内芯的表面不出现气道,从而避免由于气道的产生而造成对气体浪费,提高微小气泡发生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中的内芯立体图;
[0012]图3为实施例二的内芯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实施例三的内芯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实施例三中的其中一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进气管;2、外筒;3、导流旋转装置;4、气泡发生装置;5、内芯固定件;6、突起物;7、斜置叶片;8、气道;9、狭小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散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外筒以及设于外筒内部的内芯,所述内芯固定安装在外筒内并与外筒之间形成相对狭小的圈形立体空间;所述内芯上部由六个气泡发生装置上下叠置而成,每个气泡发生装置的四周设有横在圈形立体空间内的七个突起物,突起物的截面为倒三角形,所述上下叠置的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在竖直方向呈40度角相互错开,形成一个较大的气道,由于气道较大,气液混合物流速快,搅拌力强,;内芯下部为倒锥形的导流旋转装置,所述导流旋转装置的表面安装斜置叶片,引导从底部送进的气水旋转上升导入上部有突起物横在空中的圈形立体空间内,相邻两个突起物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气道,外筒内的上部设有内芯固定件,内芯固定件连接内芯,外筒底部设有进气管。
[0019]实施例二:
[0020]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内芯上部改为由八个气泡发生装置上下叠置,每个气泡发生装置的四周设有横在圈形立体空间内的八个突起物,突起物的截面为倒三角形,上下叠置的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在竖直方向上呈45度角相互错开,在内芯的表面形成一个相比于实施例一小很多的狭小气道,与实施例一相比,狭小气道比气道小,该实施例中由狭小气道直接流出气泡发生装置的气体(大气泡团)比实施例一少很多,相比于实施例一而言,气体损失少,具有更高的微小气泡发生效率。
[0021]实施例三:
[0022]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内芯上部替换为数目为十个的气泡发生装置,上下依次排列的两个气泡发生装置构成一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每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中位于上方的气泡发生装置四周的突起物的数目大于位于下方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突起物的数目,上下叠置的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相互错开,内芯的表面不出现气道,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比,气损更少,微小气泡的发生效果更佳,尤为突出。
[0023]以上所述仅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在本发明涵盖的专利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散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外筒以及设于外筒内部的内芯,所述内芯固定安装在外筒内并与外筒之间形成相对狭小的圈形立体空间,内芯下部为倒锥形的导流旋转装置,导流旋转装置的表面安装斜置叶片,引导从底部送进的气水旋转上升导入上部有突起物横在空中的圈形立体空间内,所述内芯上部由六个以上的气泡发生装置上下叠置而成,每个气泡发生装置的四周设有六个以上横在圈形立体空间内的突起物,突起物的截面为倒三角形、菱形或椭圆形,所述上下叠置的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相互错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上部的气泡发生装置的数目为八个,每个气泡发生装置的四周均匀分布八个突起物,上下气泡发生装置的突起物呈同一角度错开排列,在内芯的表面形成一个狭小的气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上部的气泡发生装置的数目为十个,依次排列的2-3个气泡发生装置构成一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每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中位于上方的气泡发生装置四周的突起物的数目大于位于下方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突起物的数目,上下叠置的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相互错开,内芯的表面不出现气道。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散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设有内芯固定件,内芯固定件连接内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固定件安装在外筒内壁或外筒上端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下部侧壁或底部设有进气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外筒以及设于外筒内部的内芯,内芯安装在外筒内,内芯上部由多个气泡发生装置叠加而成,气泡发生装置的四周设有横突起物,上下叠置的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相互错开叠加在一起。本发明中内芯上部由六个以上的气泡发生装置组成,每个气泡发生装置的四周均布六个以上的突起物,形成一个相对狭小的气道,气泡的发生效率高,本发明的另一种内芯由多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组成,每组变压气泡发生装置中位于上方的气泡发生装置四周的突起物的数目大于位于下方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突起物的数目,气泡发生装置上的突起物相互错开,内芯的表面不出现气道,从而避免由于气道的产生而造成对气体浪费,提高微小气泡发生的效率。
【IPC分类】B01F3/04, B01F5/00
【公开号】CN105214529
【申请号】CN201510753898
【发明人】常小燕
【申请人】重庆泽青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