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98567阅读:来源:国知局
件I。
[0035]柱状电极组件I包括两片相互绝缘的电极板。两电极板通过平板框架3上设置的电源转接头7连接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形成电极组,在周围产生非匀称电场;两电极板外侧与两渗透膜之间分别设置导流布4;平板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两渗透膜之间产水腔6的产水出P5o
[0036]本实施例的平板框架3优选ABS材料,平板框架3与渗透膜2的安装结构为可更换渗透膜的夹层平板结构,当渗透膜2破损时可更换,结构元件重复利用。两电极板可均绝缘,也可一个绝缘另一个为裸电极;当有一个电极板为裸电极时,该电极板应为耐腐蚀材料,或经过耐腐蚀处理。当交流电源的两输出端之间的相位相差优选180°时,在介电电泳电极以及渗透膜的附近产生非均匀电场;且由于交流电源输入的频率不同,在非均匀电场中产生正介电电泳效应或负介电电泳效应。
[0037]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I包括第一电极板8、第二电极板9,第一电极板8和第二电极板9均为片状结构,其上均设置柱状突起10和孔位11,位于一电极板上的柱状突起10的形状尺寸与位于另一电极板上的孔位11的形状尺寸相配合,柱状突起10的高度与电极板的厚度一致。第一电极板8和第二电极板9外表面具有绝缘层,第一电极板8的柱状突起10和第二电极板9的孔位11的位置互补,反之亦然。
[0038]如图7、图8所示,安装时,第一电极板8、第二电极板9的突起面相对扣合,使第一电极板8的柱状突起10插入第二电极板9的孔位11之内,第二电极板9的柱状突起10插入第一电极板8的孔位11之内,两板的柱状突起10与孔位11配合为同心配合。第一电极板8的柱状突起10顶端与第二电极2的非突起面外表面平齐,第二电极板9的柱状突起10顶端与第一电极I的非突起面外表面平齐。
[0039]第一电极板8和第二电极板9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通电时,在柱状突起10的周围形成一个发射非均电场的工作单元体。则介电电泳电极结构具有两个分布工作单元体的作用面12。根据所需处理的液体内颗粒自身特性,可变更柱状突起10和孔位11所组成的工作单元的横截面直径,和工作单元之间的间距距离,在介电电泳电极结构的两个作用面12上分布不均电场,实现对目标颗粒的在整个净化、分离、浓缩工作面上的高效工作处理。
[0040]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板厚相同;柱状突起的横截面直径<2.5mm;柱状突起与孔位为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不大于单边0.2_。
[0041]如图5、图6所示,以第一电极板8为例,第一电极板8通过一金属薄板或薄片冲压成型,其上的柱状突起10和孔位11呈相互交错的分布阵列。其分布方式包括:
[0042]I)第η行的第奇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偶数位置为柱状突起10,第η行的第偶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奇数位置为孔位11。使柱状突起10相邻的4个位置上均为与之相异的孔位11,反之孔位11相邻的4个位置上均为与之相异的柱状突起10。当通电时,在介电电泳电极结构的面上形成无方向性的均匀分布的非均电场,即整体均匀分布,但在柱状突起10的周围为非均电场。
[0043]2)第η行均为柱状突起10/孔位11,第n+1行均为孔位11/柱状突起10。当通电时,在介电电泳电极结构的面上形成沿柱状突起10与孔位11配合形成的工作单元体分布的非均电场。
[0044]其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可以为连续的波纹板,并相互扣合。
[0045]如图9-图11所示,介电电泳电极结构,第一电极板8、第二电极板9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交流电相位相差180°。当接通交流电源时,由分别位于第一电极板8和第二电极板9的柱状突起10和孔位11共同构成的工作单元体向外发射非均电场,当交流电源输入的频率不同时,在作用面12上产生正介电电泳效应或负介电电泳效应。如图11所示,第一电极板8和第二电极板9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通电时,在柱状突起10与孔位11形成的发射非均电场的工作单元体顶部外平面的周围形成一个外放的强电场。
[0046]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
[0047]本发明所涉及的平板渗透膜元件浸泡于需要处理的废水中,由于相对于水而更低的介电极化能力,固体颗粒在废水中通常表现为阴性介电电泳性质;即在非均匀电场中,固体颗粒被向弱电场方向移动。如图1所示,废水经过渗透膜2的表面,在渗透膜2内的介电电泳电极组件I提供介电电泳力所需的非均匀电场。当废水中固体颗粒靠近渗透膜时2,在介电电泳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向远离渗透膜2的方向移动,如此减少甚至消除膜污染和堵膜得发生;净水通过渗透膜2进入两渗透膜2之间的产水腔6,再通过与产水腔6连通的产水出口 5排出。
[0048]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电极组件、渗透膜和平板框架,平板框架的前、后两面安装渗透膜,所述渗透膜之间设置柱状电极组件;所述柱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及第二电极板,在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上均分布设置有柱状突起和孔位,第一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及孔位与第二电极板的孔位及柱状突起位置互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的带有柱状突起的突起面相对扣合后,其中一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嵌入至另一电极板的孔位之内;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非突起面上形成向外发射非均电场的作用面;所述平板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两渗透膜之间产水腔的产水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表面具有绝缘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突起面相对扣合后,其中一电极板所制的柱状突起的顶端与另一电极板的非突起面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采用金属薄板或薄片冲压成型,其上成型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形成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方式为:第一电极板的第η行的第奇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偶数位置为柱状突起,第η行的第偶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奇数位置为孔位;第二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则与第一电极板的孔位和柱状突起位置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方式为:第一电极板的第η行均为柱状突起或孔位,第n+1行均为孔位或柱状突起;第二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则与第一电极板的孔位和柱状突起位置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板厚相同;所述柱状突起的横截面直径< 2.5mm;所述柱状突起与孔位为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不大于单边0.2mm。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及第二电极板为波纹板。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外侧与渗透膜之间分别设置导流布。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平板框架的前、后两面安装渗透膜,平板框架内安装柱状电极组件,柱状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上均分布设置有柱状突起和孔位,第一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及孔位与第二电极板的孔位及柱状突起位置互补;两电极板相对扣合后,其中一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嵌入至另一电极板的孔位之内;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非突起面上形成向外发射非均电场的作用面,平板框架上设置有产水出口。本发明通在柱状电极组件以及渗透膜的附近产生非均匀电场,将附着的污染物移离渗透膜表面,以延长渗透膜使用寿命和提高渗透膜工作效率及产水量。
【IPC分类】C02F1/469, B01D61/42, B01D63/08
【公开号】CN105664721
【申请号】CN201610170213
【发明人】王冰, 盛晓颖, 胡海霞
【申请人】内蒙古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