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串联双吸附塔的烟气脱硫脱硝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917944阅读:来源:国知局
5。
[0142]优选的是,在混合段中设有第一折流板(614)和/或第二折流板(615)。或,第一折流板(614)和第二折流板(615)作为一组并且重复设置2至3组;或第一折流板(614)和第二折流板(615)交替设置并且各自分别设置1-3个,优选各自分别设置2个。
[0143]一般,该氨气管道¢06)的外直径是空气管道¢02)的内径的30-70%,更优选40-60%。
[0144]优选的是,第一折流板(614)是圆环板结构,圆环板的外圆周与混合管道内壁连接;第二折流板(615)是圆板结构,置于混合管道之内,圆板外圆周与混合管道之间有间隙以便让混合气体通过。
[0145]优选的是,第二折流板(615)是圆环板结构,圆环板的外圆周与混合管道内壁连接;第一折流板(614)是圆板结构,置于混合管道之内,圆板外圆周与混合管道之间有间隙以便让混合气体通过。
[0146]一般来说,空气螺旋段(609)的长度是氨气螺旋段(610)的长度的0.7_2.8倍,优选0.8-2.5倍,更优选1-2.0倍,更优选1.2-1.8倍。
[0147]—般来说,混合段¢12)的长度是空气螺旋段¢09)的长度的0.4-1倍,优选
0.6-0.8 倍。
[0148]空气螺旋段与氨气螺旋段具有类似于弹簧或虚拟弹簧的结构。空气螺旋段的螺旋形空气通道或氨气螺旋段的螺旋形氨气通道各自的螺距与螺旋直径之比(即K/2R或k/2r)分别是 0.2-2:1,优选 0.4-1.5:1,更优选 0.6-1.0:1。
[0149]实施方式I
[0150]采用图1和图2中所示的流程。其中吸附塔⑴和吸附塔(2)如图2所示,即单塔单床层型吸附塔。
[0151]一种包括串联双吸附塔的脱硫脱硝装置,它包括
[0152]I)串联的第一吸附塔⑴和第二吸附塔(2);
[0153]2)活性炭再生塔(3)(或解析塔);
[0154]3)在吸附塔(I)的烟气输入口上游的原烟气输送烟道(102),在该烟道(102)上设有冷风入口(Pl)和工艺水喷嘴(P2),
[0155]4) 一级烟气管道(102a),它的前端连接于第一吸附塔(I)的烟气出口和它的后端经由第二挡板门(9)连接于第二吸附塔(2)的进气室,
[0156]5) 二级净烟气管道(102b),它的前端连接于第一吸附塔(I)的烟气出口和它的后端经由第三挡板门(10)连通至排放烟囱(4),
[0157]6)三级净烟气管道(102c),它的前端连接于第二吸附塔(2)的烟气出口和它的后端经由第四挡板门(11)连通至排放烟囱(4),
[0158]7)(稀释)氨气输送管路106,其中:在该管道106上设有氨气与空气混合装置(M)(如图6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氨气-空气混合装置M。m = 4和η = 4。氨气管道的外直径是33cm,管壁厚是1.5cm。空气管道的外直径是55cm,管壁厚是2.0cm0氨气-空气混合装置M的总长度是2.5米)。从该管道106的末段上分出两个氨气支路,这两个支路分别连通至原烟气输送烟道(102)和一级烟气管道(102a)。
[0159]其中原烟气的烟道(102)经由第一挡板门⑶连通到第一吸附塔⑴的进气口,从吸附塔(I)的出气口引出的排气烟道被分成第一(102a)(即一级烟气管道)和第二(102b)(即二级烟气管道)两个支路,其中第一支路(102a)(即一级烟气管道)经由第二挡板门(9)连通到吸附塔(2)的进气口,第二支路(102b)(即二级烟气管道)经由第三挡板门(10)连通至排放烟囱(4),
[0160]从第二吸附塔(2)的出气口引出的排气烟道经由第四挡板门(11)连通至上述排放烟囱(4),
[0161]从吸附塔(I)的底部排出的活性炭通过第三(3#)活性炭输送机(7)被输送到再生塔(3)的顶部,从再生塔(3)的底部排出的再生活性炭经过振动筛(12)筛分之后所获得的粗活性炭颗粒通过第一(1#)活性炭输送机(5)被输送到吸附塔⑴和/或吸附塔(2)的顶部,从吸附塔⑵的底部排出的活性炭通过第二(2#)活性炭输送机(6)被输送到吸附塔⑴的顶部。
[0162]8)在输送烟道(102)的上游位置P I上设有的冷风入口(Pl),和在烟道(102)的下游位置P2上设有的工艺水喷嘴(P2);
[0163]9)与Pl位置上的冷风入口(Pl)相连通的冷风机(509);
[0164]10)与P2位置上的工艺水喷嘴(P2)相连通的工艺水输送管道(508),该管道(508)的另一端分出的一个支路连接至制酸区的含氨废水贮罐;
[0165]11)位于Pl和P2位置之间的增压风机(514)。
[0166]在位置Pl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第一测温点和第二测温点,以及在位置P2的下游、在第一吸附塔(I)的烟气进口的上游设置第三测温点。在Pi位置的上游设置一个烟气挡板门(510)。
[0167]吸附塔⑴和⑵分别具有I个活性炭床层,如图2中所示。另外,在第一吸附塔(I)和第二吸附塔(2)的进气室内设有氨气喷嘴。
[0168]吸附塔(I)和(2)具有相同的结构、构造和稍为不同的尺寸,塔高分别为25米和20米。来自烧结机的热烟气的流量10父105_3/11,湿度8%。
[0169]本实施方式I的一种包括烟气控温的在活性炭吸附塔中烟气脱硫脱硝方法的基本流程如下:
[0170]I)烟气控温的步骤或烟气调温的步骤,该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0171](I)首先在向第一活性炭吸附塔(I)输送高温烟气的烟道的上游位置Pl(即,兑冷风的位点Pl)的冷风入口处,通过向该烟道中通入冷空气(即兑冷风)来对烟气进行第一次降温,
[0172](2)然后在通入冷空气的位置Pl的下游位置P2(即,喷水的位点P2)的工艺水喷嘴(P2)处向烟道内的烟气中喷入工艺水来降低烟气的温度,烟气沿着烟道继续流向第一吸附塔(I);和
[0173](3)分别向原烟气输送烟道(102)和一级烟气管道(102a)中喷入稀释氨气(即空气稀释氨气,100C ),稍降低两个烟道中烟气的温度(降低约rc)。
[0174]II)脱硫、脱硝步骤:在以上I)步骤中经过控温或经过调节温度的烟气进入到第一吸附塔(I)的进气室中之后依次流过吸附塔(I)的活性炭床层(如图1和2所示),烟气与从第一吸附塔(I)顶部加入的活性炭进行错流式接触,其中烟气所含的污染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恶英等)被活性炭脱除,之后净烟气进入到出气室中而排出,吸附了污染物的活性炭则从吸附塔(I)和(2)底部排出;以及,从第一吸附塔(I)的出气室中排出的烟气经由一级烟气管道(102a)被引入到第二吸附塔(2)的进气室中并且依次流过第二吸附塔(2)的活性炭床层;在上述操作的同时,将稀释氨气通入第一吸附塔(I)的烟气输入管道(102)中和通入第二吸附塔(2)的一级烟气管道(102a)中以及通入到第一吸附塔(I)和第二吸附塔(2)内。其中稀释氨气是由氨气与空气通过上述的氨气与空气混合装置(M)所获得的。
[0175]在该方法的操作中:打开第一挡板门(8)、第二挡板门(9)和第四挡板门(11),关闭第三挡板门(10)。原烟气经第一挡板门(8)进入第一吸附塔(I)内,在第一吸附塔(I)中烟气得以部分净化,此时从第一吸附塔(I)中流出的烟气再经第二挡板门(9)进入第二吸附塔⑵进行深入净化,净化后的烟气经第四挡板门(11)通向烟囱⑷排放。吸附了烟气中污染物的活性炭从第一吸附塔(I)内排出,经第三活性炭输送机(7)进入解析塔(3)进行活化再生,再生后的活性炭经振动筛(12)筛分后,大颗粒活性炭经第一输送机(5)送至第二吸附塔(2)内,活性炭在第二吸附塔(2)内参与烟气净化反应后排出至第二活性炭输送机¢),然后送至第一吸附塔(I)的顶部,如此循环使用。105°C的稀释氨气经由第一氨气阀门I直接通入第一吸附塔(I)的输送烟道(102)内,同时将105°C的稀释氨气经由第二氨气阀门2直接通入第二吸附塔2的输送烟道(102a)(即一级烟气管道)内。
[0176]其中在第二测温点的目标值或设定值为T2ijte= 165°C。在线测量在位置Pl的前端的第一测温点处在烟道内的烟气温度Tl = 344°C。由于实测Tl高于T2ijte值,根据Tl与T2ijte的差值进行预测和预判,由于Tl与T2ijte的差值较大,预测或预判的结果是立即大幅度加大冷风的流量(大幅度调节);紧接着在大幅度调节风量之后,在线测量在位置Pl的后端的第二测温点处在烟道内的烟气温度T2 = 185°C,据此根据T2与T2iSil的差值进行反馈,由于Tl与T2ijte的差值较小,因此进一步小幅度地加大冷风的流量(小幅度调节),一直到实测T2被调节或控制在T2iSjl (165) ±5°C范围内为止,此时,实测T2被稳定在=165°C左右,向烟道内喷入的工艺水量稳定在5.lm3/h。
[0177]然后,在位置P2的下游、在吸附塔(I)的烟气进口的上游所设置的第三测温点处,此处的目标值或预设值T3iS&被设定为155°C。根据实测T2(即165°C )与在第三测温点处的目标值或预设值T3ijte的差值进行预测和预判,由于差值稍偏大,因此小幅度调大喷射冷水的流量。然后,紧接着在线测量在第三测温点处在烟道内烟气的温度T3 = 150°C,根据实测T3与T3ijte的差值进行反馈来微调喷射工艺水(纯水)的流量,将T3控制在T3iSjl(150°C ) ±3°C范围,此后,实测T3稳定在150°C左右,烟气的湿度为8.75%。为喷氨留有进一步降温的余地。
[0178]然后,向吸附塔(I)和(2)的原烟气烟气管道(102)和一级烟气管道(102a)中喷射空气稀释的氨气,稍降低烟气的温度,使得进入吸附塔(I)和吸附塔(2)内的烟气的温度分别保持相对稳定在145°C左右和140°C左右。
[0179]从吸附塔⑵的出气室测得:98%的脱硫率及85%的脱硝率。
[0180]实施方式2
[0181]采用图1和图2中所示的流程,但吸附塔⑴和吸附塔⑵如图3所示,即单塔三床层型吸附塔。
[0182]一种包括串联双吸附塔的脱硫脱硝装置,它包括
[0183]I)串联的第一吸附塔⑴和第二吸附塔(2);
[0184]2)活性炭再生塔(3)(或解析塔);
[0185]3)在第一吸附塔(I)的烟气输入口上游的原烟气输送烟道(102),在该烟道(102)上设有冷风入口(Pl)和工艺水喷嘴(P2),
[0186]4) 一级烟气管道(102a),它的前端连接于第一吸附塔(I)的烟气出口和它的后端经由第二挡板门(9)连接于第二吸附塔(2)的进气室,
[0187]5) 二级净烟气管道(102b),它的前端连接于第一吸附塔(I)的烟气出口和它的后端经由第三挡板门(10)连通至排放烟囱(4),
[0188]6)三级净烟气管道(102c),它的前端连接于第二吸附塔(2)的烟气出口和它的后端经由第四挡板门(11)连通至排放烟囱(4),
[0189]7)(稀释)氨气输送管路106,其中:在该管道106上设有氨气与空气混合装置(M)(如图6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氨气-空气混合装置M。m = 4和η = 4。氨气管道的外直径是33cm,管壁厚是1.5cm。空气管道的外直径是55cm,管壁厚是2.0cm0氨气-空气混合装置M的总长度是2.5米)。从该管道106的末段上分出4个氨气支路,其中2个支路分别连通至原烟气输送烟道(102)和一级烟气管道(102a)。另外2个支路连通至吸附塔(I)的位于3个活性炭床层之间的间隙空间中的2个喷氨管阵列(106a和106b)。
[0190]其中原烟气的烟道(102)经由第一挡板门⑶连通到第一吸附塔⑴的进气口,从第一吸附塔(I)的出气口引出的排气烟道被分成第一(102a)(即一级烟气管道)和第二(102b)(即二级烟气管道)两个支路,其中第一支路(102a)(即一级烟气管道)经由第二挡板门(9)连通到第二吸附塔(2)的进气口,第二支路(102b)(即二级烟气管道)经由第三挡板门(10)连通至排放烟囱(4),
[0191]从第二吸附塔⑵的出气口引出的排气烟道经由第四挡板门(11)连通至上述排放烟囱(4),
[0192]从第一吸附塔(I)的底部排出的活性炭通过第三(3#)活性炭输送机(7)被输送到再生塔(3)的顶部,从再生塔(3)的底部排出的再生活性炭经过振动筛(12)筛分之后所获得的粗活性炭颗粒通过第一(1#)活性炭输送机(5)被输送到第一吸附塔⑴和/或第二吸附塔(2)的顶部,从第二吸附塔(2)的底部排出的活性炭通过第二(2#)活性炭输送机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