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2450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能抑制微细粉尘污染的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城市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的建筑工地,各种建筑工地给周围环境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粉尘污染。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任由其四处飞扬,将给整个城市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尤其是运送渣土的渣土车引起的道路扬尘和物料抛洒扬尘,又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而且,在这些粉尘当中,又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也会给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0003]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现有技术一般是在建筑工地的固定建筑物或者四周地面上装设有大量的喷水装置,利用喷水装置的喷射水起到降尘、除尘作用。但是,这种方式除尘效果不佳,特别是对PM2.5基本没有沉降作用,其次由于水分蒸发需要经常性喷水,增加成本开支,同时形成水的二次污染。
[0004]传统的水喷雾抑尘的雾滴粒径在50 μ m?300 μ m之间,相对于滞空时间非常长的PMlO及以下的粉尘,雾滴的滞空时间就显得非常短,和粉尘在空间接触、凝并的机会就会很少,同时因为雾滴粒径大,下落过程会形成微气流,将周围的粉尘挤开,因此抑尘效果差,而且消耗水量大,每个喷嘴消耗水量在250kg/h?300kg/h之间,而微雾是指雾滴粒径在1ym以下的细雾,每个喷嘴消耗水量在15kg/h?28kg/h之间,微雾由于和粉尘的粒径相近,滞空时间非常长,同时由于物料转载、卸料和翻车等过程会产生微风的流动,因此微雾的滞空时间会更长,和细微粉尘颗粒的接触机会比水喷雾的雾滴高上千倍以上,而且微雾在结合粉尘颗粒物后体积和粒径逐步增大然后降落,因此具有优良的抑制粉尘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传统水喷雾抑尘的雾滴粒径大滞空时间短消耗水量多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雾滴粒径小、滞空时间长、能较好抑制微细粉尘污染的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
[0006]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用于局部区域的喷雾抑尘,所述终端包括框架、设于框架顶部的多个喷雾组件和与喷雾组件相通的微雾装置,所述喷雾组件上设有多个微细雾化喷头,在扬尘点或粉尘量较大区域设置框架式微雾抑尘终端,在该区域内喷洒微雾颗粒,与粉尘粘结,将产生的粉尘全部抑制在产尘区域内,以避免扬尘污染,而喷雾组件采用微细雾化喷头,产生的微雾粒径在10 μ m以下,与粉尘粒径相近,滞空时间非常长,与粉尘颗粒的接触机会大大高于普通的水喷雾雾滴,使该区域内的粉尘表面润湿或粘接沉降,抑尘除尘效果好,保持时间也长,而且喷头的消耗水量也大大降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微雾中也可以增加抑尘剂,具有更好的抑尘效果。
[0008]作为优选,所述框架包括支架和与支架固接的侧板、顶板,所述侧板和顶板分别覆盖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侧面和顶面并构成前后贯通的整体式微雾抑尘喷洒区域,左右侧板和顶板围合成整体的微雾喷洒区域通道,阻隔环境风的影响,使该区域的微雾喷洒均匀且雾滴保持较长时间,达到较好的抑尘除尘效果。
[0009]作为优选,所述框架还包括软帘,所述软帘悬挂于框架的前后面并分别遮挡所述框架的前后面,软帘与侧板和顶板围合形成封闭的微雾抑尘喷洒区域,在框架的出入口悬挂软帘,确保在环境风速过大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该喷洒区域内的喷雾效果,软帘可以采用橡胶或塑料材质,也可以采用布料。
[0010]作为优选,所述多个喷雾组件平行等距排布于框架顶部,所述微细雾化喷头均匀设置在喷雾组件上且喷头方向朝下,多个喷头组成均匀排布的微雾出口,形成雾量均匀的微雾喷洒区域,确保抑尘降尘效果。
[0011 ]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左右两侧还设有撑杆,所述撑杆与所述支架固接,撑杆保持框架的稳定和安全。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扬尘点或粉尘较大区域设置框架式微雾抑尘终端,将产生的粉尘全部抑制在产尘区域内,以避免扬尘污染,而喷雾组件采用微细雾化喷头,产生的微雾粒径在10 μ m以下,与粉尘粒径相近,微雾雾滴的滞空时间非常长,与粉尘颗粒的接触机会大大高于普通的水喷雾雾滴,使该区域内的粉尘表面润湿或粘接沉降,抑尘除尘效果好,保持时间也长,而且喷头的消耗水量也大大降低,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框架,2.喷雾组件,3.支架,4.侧板,5.顶板,6.软帘,7.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6]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用于局部区域的喷雾抑尘,如图1所示,终端包括框架1、安装在框架顶部的多个喷雾组件2和与喷雾组件相通并产生微雾颗粒的微雾装置,喷雾组件上设计有多个可产生1ym以下颗粒的微细雾化喷头,框架包括支架3和与支架固接的彩钢板,框架左右两侧安装有用于加固并稳定支架的撑杆7,彩钢板覆盖在框架的左、右侧面和顶面并构成前后相通的整体式微雾抑尘喷洒区域,在框架的前后面悬挂有橡胶软帘6,喷雾组件为5台,平行等距安装在框架顶部,微细雾化喷头均匀布置在喷雾组件上,喷头方向朝下,使整个框架顶面形成一个均匀分布的微雾喷洒
□ O
[0017]在粉尘量较大区域搭建框架式微雾喷洒装置,利用有效的微雾喷头及科学的布置,形成微雾喷洒和吸附区域,含有抑尘剂的小于10微雾颗粒在空中长时间飘浮,覆盖整个框架内部空间,与区域内的粉尘颗粒的接触机会大大提高,使该区域内的粉尘表面达到润湿或粘接沉降,不再起尘,粉尘全部抑制在式框架内,避免了扬尘的泄漏和污染,而橡胶软帘的使用,则可保证在较大环境风速的情况下,也可保持框架内的空气平稳,同时不影响车辆的进出,同时,微雾喷头也大大降低了水量的消耗,从原来每个喷头的耗水量从250kg/h?300kg/h左右下降到15kg/h?28kg/h,具有优良的节能降耗效果。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
等表示方向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上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了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说明的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增添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用于局部区域的喷雾抑尘,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框架(1)、设于框架顶部的多个喷雾组件(2)和与喷雾组件相通的微雾装置,所述喷雾组件上设有多个微细雾化喷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支架(3)和与支架固接的侧板(4)、顶板(5),所述侧板和顶板分别覆盖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侧面和顶面并构成前后贯通的整体式微雾抑尘喷洒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还包括软帘¢),所述软帘悬挂于框架的前后面并分别遮挡所述框架的前后面,软帘与侧板(4)和顶板(5)围合形成封闭的微雾抑尘喷洒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喷雾组件(2)平行等距排布于框架(1)顶部,所述微细雾化喷头均匀设置在喷雾组件上且喷头方向朝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左右两侧还设有撑杆(7),所述撑杆与所述支架(3)固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用微雾抑尘系统终端,用于局部区域的喷雾抑尘,终端包括框架、设于框架顶部的多个喷雾组件和微雾装置,喷雾组件上设有多个微细雾化喷头,本实用新型在扬尘点设置框架式微雾抑尘终端,将粉尘全部抑制在产尘区域内,而微细雾化喷头产生的微雾粒径在10μm以下,与粉尘粒径相近,滞空时间长,与粉尘接触机会大大高于普通的水喷雾雾滴,使该区域内的粉尘表面润湿或粘接沉降,抑尘除尘效果好,而且喷头的消耗水量也大大降低。
【IPC分类】B01D47/06
【公开号】CN204735062
【申请号】CN201520421028
【发明人】王文杰, 叶军献, 杜青霖, 高淑微, 宋发景, 孙波, 李全军
【申请人】科霖尔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