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23959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化工、涂料、家具、玩具、电子、喷涂等行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工业有机废气排入大气,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目前,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技术较多,常用的有活性碳吸附法、燃烧法、吸收法、等离子法、紫外法和生物法等,以上几种技术各有优点,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有机废气的处理,但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0003]常规的活性炭吸附技术阻力大、压降高,特别是在液相吸收吸附过程阻力更大,吸附剂易饱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再生困难及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燃烧法对有机废气的浓度和排放工况要求较高,只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和连续排放的有机废气,对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气,需要添加助燃剂,增加成本,设备启动操作繁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燃烧不充分易造成二次污染;单独的吸收法的喷淋液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喷淋液易饱和失去吸收能力,造成对有机废气去除效率不高,且吸收饱和的喷淋液也较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离子法和紫外法在工作过程会产生臭氧,尽管对分解污染物有帮助,但没有消除其产生的臭氧的措施,反令空气污染加剧,且有机废气浓度较高时,处理效率一般,难以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生物法占地面积大,易堵塞,填料需定期更换,脱臭过程难以控制,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大,生物菌培养训化需要较长时间,虽运行费用低,但一次投资费用较高。
[0004]目前常规的单一技术已经难以使有机废气的排放达到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考虑不同技术之间的组合,寻求满足环保要求且性价比更高的组合装置和工艺,推动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其集喷淋吸收、催化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技术于一体,解决了二次污染的问题,具有操作维护简便、净化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包括填料吸收塔、催化生化反应器和水气混合装置;
[0008]所述填料吸收塔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水槽、填料层、喷淋装置和除雾层,所述水槽设置于填料吸收塔的底部,水槽和填料层之间的填料吸收塔的侧壁开设有废气进气口,喷淋装置包括有第一喷淋头和第二喷淋头,第一喷淋头正对所述废气进气口,第二喷淋头正对所述填料层,所述填料吸收塔的塔顶开设有排气口 ;
[0009]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包括罐体,罐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溢流槽、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和悬挂式生物填料,所述溢流槽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填料吸收塔连接,溢流管的出液口位于填料层上方,悬挂式生物填料的一端与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连接,悬挂式生物填料的自由端悬设于罐体内;
[0010]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进液端与所述水槽连接,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出液端与所述罐体的底部连接。
[0011]其中,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包括远红外生物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高软性填料和立体弹性填料中的至少一种,每种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均呈长条状。
[0012]其中,所述悬挂式生物填料的数量为若干条,相邻两条悬挂式生物填料之间的间隔为10-25cm,每条悬挂式生物填料距所述罐体的底部为10-60cm。
[0013]其中,所述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的厚度为10-30cm。
[0014]其中,所述第一喷淋头的喷幅为60~100°,第一喷淋头所在位置不超过填料吸收塔的中轴线,第二喷淋头的喷幅为90~150°,第二喷淋头的喷淋范围覆盖填料层的表面。
[0015]其中,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有离心栗,离心栗的进水端与所述水槽连接,离心栗的出水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头、所述第二喷淋头连接,所述第一喷淋头、所述第二喷淋头的进水端分别连接有转子流量计。
[0016]其中,所述水气混合装置包括有溶气栗,溶气栗的进液端与所述水槽连接,溶气栗的进液端的管道上还设置有进气阀,溶气栗的出液端通过输送管与所述罐体的底部连接,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转子流量计。
[0017]其中,所述填料层的厚度为l_6m,所述除雾层的高度为20-50cm。
[0018]其中,所述溢流口和所述溢流管之间设置有筛网,筛网的目数为30-100目。
[0019]其中,所述填料吸收塔、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观察窗。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集喷淋吸收、催化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技术于一体,具有操作维护简便、净化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低浓度情况下的有机废气处理。
[0021]填料吸收塔内填料和喷淋头交替设置,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强化有机废气的吸收效果,通过强化喷淋吸收有机废气,把其中的有机组分吸收进入水中,再通过外置的催化氧化和生化耦合设备即催化生化反应器,把水中有机物分解成C02、H2O等,净化后的水循环用于喷淋废气,实现同步净化有机废气和喷淋液。
【附图说明】
[0022]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在图1中包括有:
[0025]I—填料吸收塔11一水槽12—填料层
[0026]13—除雾层14 一废气进气口15—排气口
[0027]2—喷淋装置21—第一喷淋头22—第二喷淋头
[0028]23 一尚心栗3—催化生化反应器31 —触体
[0029]32—溢流槽33—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 34—悬挂式生物填料
[0030]341—红外生物填料342—高软性填料343—半软性填料
[0031]344—软性填料345—立体弹性填料35—溢流管
[0032]36—筛网4 一水气混合装置41 一溶气栗
[0033]42—进气阀43—输送管5—转子流量计
[0034]6—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
[0036]实施例1
[0037]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包括填料吸收塔1、催化生化反应器3和水气混合装置4 ;
[0038]所述填料吸收塔I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水槽11、填料层12、喷淋装置2和除雾层13,所述水槽11设置于填料吸收塔I的底部,水槽11和填料层12之间的填料吸收塔I的侧壁开设有废气进气口 14,喷淋装置2包括有第一喷淋头21和第二喷淋头22,第一喷淋头21正对所述废气进气口 14,第二喷淋头22正对所述填料层12,所述填料吸收塔I的塔顶开设有排气口 15 ;
[0039]所述催化生化反应器3包括罐体31,罐体3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溢流槽32、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和悬挂式生物填料34,所述溢流槽32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溢流管35与所述填料吸收塔I连接,溢流管35的出液口位于填料层12上方,悬挂式生物填料34的一端与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层33连接,悬挂式生物填料34的自由端悬设于罐体31内;
[0040]所述水气混合装置4的进液端与所述水槽11连接,所述水气混合装置4的出液端与所述罐体31的底部连接。
[0041]具体地,所述粒状催化生物填料具有催化氧化分解有机物和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的功能,它的关键作用是能加快分解溶于水中的有机物,使其直接分解为C02、H2O或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小分子物质,从而加快降低水中有机物浓度,利于持续吸收废气中的有机物。
[004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吸收塔I设计空塔气速为0.5-3 m/s,填料层12采用多面空心球或其他阻力小的亲水填料,填料层12的高度按空塔停留时间0.5-3 s计算,为 1-6mο
[0043]催化生化反应器3设计停留时间为l~10h,可采用间歇或连续运行的方式,可设置厌氧、兼氧和好氧等处理过程。配备相应流量的水气混合装置4和转子流量计5,从填料吸收塔I底部通过水气混合装置4和转子流量计5吸水进入催化生化反应器3。
[0044]本实用新型的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集喷淋吸收、催化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技术于一体,具有操作维护简便、净化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低浓度情况下的有机废气处理。
[0045]填料吸收塔I内填料和喷淋头交替设置,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强化有机废气的吸收效果,通过强化喷淋吸收有机废气,把其中的有机组分吸收进入水中,再通过外置的催化氧化和生化耦合设备即催化生化反应器3,把水中有机物分解成C02、H2O等,净化后的水循环用于喷淋废气,实现同步净化有机废气和喷淋液。
[0046]本实施例的悬挂式生物填料34包括远红外生物填料341、软性填料344、半软性填料343、高软性填料342和立体弹性填料345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