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及除尘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35407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方向上,第二圆筒7与第一过滤器3重合,第二过滤器6与第一圆筒4重合。
[0048]第一圆筒4的端部为封闭的,可以抵顶第一集尘室2的端部,也可以不抵顶第一集尘室2的端部。第一圆筒4抵顶第一集尘室2的端部时,第一圆筒4内的空间较大,能够使得第二集尘室5的体积较大。
[0049]在轴线方向上,安装第二过滤器6的第二圆筒7与第一过滤器3重合,第三过滤器6与第一圆筒4重合,能够使得第一过滤器3和第二过滤器6在轴线方向上完全错开,如图3所示,进入第一过滤器3内部的气体,不会直接进入第二过滤器6,会在第二集尘室5内,向第二过滤器6移动,能够在移动过程中,将部分尘肩甩出气流,降低第二过滤器6的工作压力。
[0050]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3的底端与第二圆筒7的底端之间设有挡板。
[0051 ]此挡板、第二圆筒7和第二过滤器6的外壁、第一过滤器3和第一圆筒4的内壁、第一圆筒4的端部,四者共同形成了第二集尘室5。气流进入第一过滤器3后,一方面由于挡板的阻挡,另一方面由于动力部件的负压作用,使气流向第二过滤器6移动,经过过滤后,进入第二过滤器6。
[0052]上述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进风通道为螺旋进风通道,如图3所示。
[0053]气流通过第一进风通道进入第一集尘室2,在螺旋进风通道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集尘室2后,按照螺旋的方式在第一集尘室2内运动,将尘肩远送至第一集尘室2的端部,远离第一过滤器3。
[0054]气流螺旋运动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尘肩具有一定的离心力,尘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靠近第一集尘室2的侧壁,并沿着侧壁运动,在此过程中,尘肩远离第一过滤器3,并且在气流向端部推送尘肩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尘肩甩出气流,留在第一集尘室2中,提高了第一级过滤过程中的除尘效率,并且还延长第一过滤器3的使用寿命。
[0055]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3前侧,第一圆筒4的外侧设有第一螺旋板,第一螺旋板的螺旋方向与第一进风通道的螺旋方向相同。
[0056]第一螺旋板环绕第一圆筒4至少为I周的90%,第一螺旋板将第一集尘室2分成了旋风工作腔和粉尘收集腔,靠近第一进风通道的一端为旋风工作腔,另一端为粉尘收集腔。螺旋气流运动时能够携带尘肩通过第一螺旋板的开口进入粉尘收集腔,将尘肩抛向粉尘收集腔中远离第一螺旋板的一端,实现尘肩与气体的分离,尘肩不断在粉尘收集腔内聚集,气体与尘肩分离后,气体在动力部件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过滤器3。
[0057]进一步的,第一螺旋板环绕第一圆筒4为I周或大于I周小于I.5周。第一螺旋板环绕第一圆筒4至少一周,可以确保第一螺旋板的首端和末端在周向上没有缺口,该过滤装置倒置时,进入粉尘收集腔的尘肩不会重新进入旋风工作腔。
[0058]第一螺旋板的开口可以大于第一集尘室2的进风口,尘肩随着气流沿第一进风通道进入第一集尘室2后,按照螺旋的轨迹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肩会有一定的分散,其散布的范围会大于进风口的大小。因此,开口大于进风口,有利于将尘肩抛入粉尘收集腔,提尚析尘能力。
[0059]—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圆筒7的外侧设有第二螺旋板8,第二螺旋板8靠近第二过滤器6的底部,如图5和图6所示。
[0060]进入第一集尘室2内部,即进入了第二集尘室5的气流,向第二过滤器6所在的位置移动,移动过程中,经过第二螺旋板8,使气流再次按照螺旋的方式移动,气流内的尘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靠近第一圆筒4的内壁,并沿着内壁运动,使尘肩远离第二过滤器6,螺旋气流将尘肩向远处推送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尘肩甩出气流,留在第二集尘室5中,提高第二级过滤过程中的除尘效率,并且延长第二过滤器6的使用寿命。
[0061]第二螺旋板8环绕第二圆筒7至少为I周的90%,相当于形成了螺旋风道;第二螺旋板8环绕第二圆筒7越长,螺旋风道形成的螺旋风的趋势越强,但是,会占用较大的体积,优选的,第二螺旋板8环绕第二圆筒7为I周或大于I周小于1.5周。
[0062]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器6的顶部的外侧设有第三螺旋板9,第三螺旋板9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板8的螺旋方向相同,如图5和图6所示。
[0063]第三螺旋板9能够起到与第一螺旋板类似的作用,在第二集尘室5中分隔出一个收集尘肩的腔室,实现尘肩与气体的分离,然后气体在动力部件的作用下进入第二过滤器6。
[0064]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器6和第二圆筒7的内部形成第三集尘室,设有第三过滤器,第三过滤器与出风口连通。
[0065]该过滤装置可以按照类似的方式设置第三级过滤器,或更多级的过滤器,对气体进行多级过滤,进一步提尚除尘效率。
[0066]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设定过滤装置过滤的级数,在除尘效率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具有多级过滤器的过滤装置。
[0067]上述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出风口位于第一集尘室2的底部或顶部。
[0068]气流经进风通道进入第一集尘室2后,甩掉一部分尘肩,经过第一过滤器3的过滤,进入第二集尘室5,再甩掉一部分尘肩,经过第二过滤器6过滤,通过出风口,经动力部件流出。
[0069]动力部件的位置并不影响气流在过滤装置内的运动,动力部件与出风口连通,启动时能够使第一集尘室2和第二集尘室5均产生负压即可,所以,出风口可以设置在第一集尘室2的底部,如图6所示,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集尘室2的顶部。
[0070]除了上述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尘设备,包括动力部件和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过滤装置,所述动力部件位于出风口内,气流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过滤器后流向动力部件。
[0071 ]该过滤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除尘设备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7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过滤装置及除尘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吸尘管(I)、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集尘室(2)及位于第一集尘室(2)内部的第一过滤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3)的顶端设有第一圆筒(4),所述第一过滤器(3)和所述第一圆筒(4)的内部形成第二集尘室(5),设有第二过滤器(6),所述第二过滤器(6)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器(6)通过第二圆筒(7)安装在所述第二集尘室(5)内部,使得所述第一过滤器(3)与所述第二过滤器(6)在轴线方向上错开。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4)抵顶所述第一集尘室(2)的端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二圆筒(7)与所述第一过滤器(3)重合,所述第二过滤器(6)与所述第一圆筒(4)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3)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圆筒(7)的底端之间设有挡板。4.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为螺旋进风通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3)前侧,所述第一圆筒(4)的外侧设有第一螺旋板,所述第一螺旋板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螺旋方向相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7)的外侧设有第二螺旋板(8),所述第二螺旋板(8)靠近所述第二过滤器(6)的底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器(6)的顶部的外侧设有第三螺旋板(9),所述第三螺旋板(9)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螺旋板(8)的螺旋方向相同。8.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器(6)和所述第二圆筒(7)的内部形成第三集尘室,设有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与所述出风口连通。9.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室(2)的底部或顶部。10.—种除尘设备,包括动力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9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所述动力部件位于出风口内,气流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过滤器后流向所述动力部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及除尘设备。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吸尘管、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集尘室及位于第一集尘室内部的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的顶端设有第一圆筒,第一过滤器和第一圆筒的内部形成第二集尘室,设有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与出风口连通;第二过滤器通过第二圆筒安装在第二集尘室内部,使得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在轴线方向上错开。该过滤装置具有两个过滤器,能够进行两级过滤,可以进一步提高尘屑的清除效率,提高气流的干净程度,提高除尘效率,并且能够延长动力部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
【IPC分类】B01D50/00
【公开号】CN205145903
【申请号】CN201520976728
【发明人】胡国海
【申请人】胡国海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