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5766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沉淀是指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不同,分散相粒子在力场(重力场或离心力场)作用下发生的定向运动。沉淀的结果使分散体系发生相分离。可利用悬浮在流体(气体或液体)中的固体颗粒下沉而与流体分离。利用悬浮的固体颗粒本身的重力而获得分离的称做重力沉降。利用悬浮的固体颗粒的离心力作用而获得分离的称做离心沉降。组成悬浮系的流体和悬浮物因密度差异,在力场中发生相对运动而分离,是一种属于流体动力过程的单元操作。
[0003]沉降用于气相悬浮系时,是从气体中分离出所含固体粉尘或液滴;用于液相悬浮系时,是从液体中分离出所含固体颗粒或另一液相的液滴。这种分离在生产上的目的有二:①获得清净的流体,如空气的净化、水的澄清、油品脱水等;②为了回收流体中的悬浮物,如从干燥器出口气体中回收固体产品、从流化床反应器出口气体中回收催化剂等。有时两个目的兼而有之。沉降操作在化工、医药、冶金、食品、环境保护等部门都有广泛应用。
[0004]沉降的推动力是悬浮颗粒受到的重力或惯性离心力,它正比于粒径的立方;而流体作用于沉降颗粒表面的阻力,正比于粒径的平方。因之颗粒越细,则沉降速度越小,分离也越困难。通常,用重力沉降分离的最小粒径为30?40μηι;用离心沉降分离的最小粒径为5?ΙΟμπι。更小的颗粒则用电除尘、超声波除尘等分离方法。
[0005]在污水处理领域内,最常用的是重力沉降。通常的沉降单元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等。其中平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效果较竖流式更为优良且稳定性更好,但占地面积也较大。而竖流式虽占地面积小,但沉淀效果却较差且存在污泥易板结、排泥不够顺畅等运行过程中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槽本体,所述沉淀槽本体内转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主轴上利用连接件安装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将沉淀槽本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导流筒外部腔和导流筒内腔,所述导流筒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导流筒内腔连通的进水渠,所述导流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筒,并利用所述支撑筒与布水刮泥器相连,且所述导流筒内腔与所述支撑筒以及布水刮泥器的内部连通;所述导流筒外部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堰,所述沉淀槽本体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堰相配合的出水口,所述沉淀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出的泥斗,且所述泥斗的侧壁开设有排泥口。
[0009]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槽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位于布水刮泥器的上方。
[0010]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轴上端部利用联轴器连接一减速机,所述主轴的下端部则利用下承轴安装。
[0011]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筒的下部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泥斗内的防板结搅动叶片。
[0012]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水刮泥器包括至少两组中空布水管,所述中空布水管与所述支撑筒相连通。
[0013]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空布水管的下部开设槽口,且所述中空布水管于所述支撑筒上均匀分布。
[0014]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减速机带动主轴转动,从而带动导流筒、支撑筒、布水刮泥器按照设定线速度呈旋转运行,污水通过进水渠注入到导流筒内腔内,再由上至下流动进入支撑筒与布水刮泥器内,通过布水刮泥器的下部开槽进入导流筒外部腔,再由下至上溢流进入出水堰汇集至出水口后排出。由于布水刮泥器的存在,使得进水更为均匀稳定,由布水刮泥器的圆周运行将底泥打散与导流筒外部腔内向下沉降的悬浮物碰撞后形成体型更大沉降性能更好的絮体以提高沉降效率,同时底部防板结搅动叶片随导流筒做圆周运动亦可搅拌泥斗内的沉降污泥,避免了污泥板结,以达到提高沉降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001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进行污水处理时,污水由进水渠进入沉淀槽中部的导流筒中,经导流筒和支撑筒进入布水刮泥系统,由布水器下部开槽进入沉淀槽本体内,悬浮物因重力和密度原因向下沉降,最终集中在槽体底部泥斗之中,通过排泥口排出槽体之外。水体则向上溢直至沉淀槽本体上部的出水堰汇集至出水口位置排出。运行过程中布水刮泥系统受减速机电机驱动按照设定线速度旋转。其占地面积较常规竖流沉淀槽更小、运行效果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9]参见图1,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槽本体I,所述沉淀槽本体I内转动安装有主轴2,所述主轴2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主轴I上利用连接件安装有导流筒3,所述导流筒3将沉淀槽本体I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导流筒外部腔4和导流筒内腔5,所述导流筒3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导流筒内腔5连通的进水渠6,所述导流筒3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筒7,并利用所述支撑筒7与布水刮泥器8相连,且所述导流筒内腔5与所述支撑筒7以及布水刮泥器8的内部连通;所述导流筒外部腔4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堰9,所述沉淀槽本体I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堰9相配合的出水口 10,所述沉淀槽本体I的底部设置有凸出的泥斗11,且所述泥斗11的侧壁开设有排泥口 12。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槽本体I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泥板13,所述刮泥板13位于布水刮泥器8的上方,以达到刮除布水刮泥器8顶部沉泥的目的。所述主轴2上端部利用联轴器连接一减速机14,所述主轴2的下端部则利用下承轴15安装。所述支撑筒7的下部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泥斗11内的防板结搅动叶片16,避免了污泥板结,以达到提高沉降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水刮泥器8包括至少两组中空布水管,所述中空布水管与所述支撑筒7相连通,所述中空布水管的下部开设槽口,槽口位置及大小根据实际要求设定。且所述中空布水管于所述支撑筒7上均匀分布。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组数的中空布水管,本实施例中,布水刮泥器8包括四组中空布水管,中空布水管在支撑筒7的一水平面内间隔90°分布。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槽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本体内转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主轴上利用连接件安装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将沉淀槽本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导流筒外部腔和导流筒内腔,所述导流筒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导流筒内腔连通的进水渠,所述导流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筒,并利用所述支撑筒与布水刮泥器相连,且所述导流筒内腔与所述支撑筒以及布水刮泥器的内部连通;所述导流筒外部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堰,所述沉淀槽本体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堰相配合的出水口,所述沉淀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出的泥斗,且所述泥斗的侧壁开设有排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位于布水刮泥器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端部利用联轴器连接一减速机,所述主轴的下端部则利用下承轴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的下部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泥斗内的防板结搅动叶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刮泥器包括至少两组中空布水管,所述中空布水管与所述支撑筒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布水管的下部开设槽口,且所述中空布水管于所述支撑筒上均匀分布。
【专利摘要】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槽本体,沉淀槽本体内转动安装有主轴,主轴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主轴上利用连接件安装有导流筒,导流筒将沉淀槽本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导流筒外部腔和导流筒内腔,导流筒的上部设有与导流筒内腔连通的进水渠,导流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筒,并利用支撑筒与布水刮泥器相连,且导流筒内腔与支撑筒以及布水刮泥器的内部连通;导流筒外部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堰,沉淀槽本体开设有与出水堰相配合的出水口,沉淀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出的泥斗,且泥斗的侧壁开设有排泥口。本实用新型其占地面积小、运行效果更为稳定。
【IPC分类】B01D21/24, B01D21/06
【公开号】CN205269148
【申请号】CN201520990159
【发明人】杨振兴, 胡妙然, 杨明, 谢兴文, 范善武
【申请人】长沙南方宇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