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煤选前润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382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料煤选前润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饰湿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处理能力与分选精度的原料煤选前润湿装置。
背景技术
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是一种分选精度高、处理能力大、工艺流程简单,操作自动化的新型选煤设备,是我公司的专利产品(ZL03261950.2),问世以来,推广速度快,深受用户欢迎。使用该技术的厂家超过100家,总生产能力超过1亿吨/年,已成为21世纪的选煤主导技术。但使用中时常出现精煤产品中挟带矸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原料煤选前润湿不充分,出现“打团”现象,团内含有高密度物料,但视在密度较低,易混入精煤。而现有的润湿技术为向给料漏斗中加合格介质悬浮液,这种方法对于水分较高、细颗粒含量较少的原料煤还是有效的,但对水分低、粒度较细的、特别是大型旋流器入料来说效果不明显,因而造成分选精度下降、精煤产品不合格等重大质量事故,严重时精煤中含矸石量高达2%以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原料煤“打团”的不足,提供一种在选煤设备的流水作业中加装喷淋装置,消除精煤带矸石现象,提高分选精度和处理能力的原料煤选前润湿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原料煤选前润湿装置,包括原煤分选流水作业使用的原煤入厂皮带输送机,原煤刮板输送机,给煤漏斗和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原煤入厂皮带输送机头部与原煤刮板输送机用料箱连接,原煤刮板输送机与给煤漏斗连接,给煤漏斗与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连接,其结构要点是,在皮带输送机的头部、原煤刮板输送机内、给煤漏斗内分别安装有为原料煤润湿的喷淋装置。
在皮带输送机的头部、原煤刮板输送机内的中部、给煤漏斗的上方分别安装有为原料煤润湿的喷淋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料煤在进入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前,进行充分的润湿。与现有技术相比,润湿后的原料煤不打团。使精煤中+1.80kg/L密度级含量由≥2%减少到<0.1%以内,消除了精煤带矸石现象,提高了分选精度和处理能力。该装置安装位置设计科学、合理,生产效率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原煤入厂皮带输送机2,原煤刮板输送机5,原煤给料斗6,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7、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原煤入厂皮带输送机2,原煤刮板输送机5,原煤给料斗6,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7、8连接组成原料煤分选三道润湿装置。参见附图1,原煤入厂皮带输送机2头部与原煤刮板输送机5用料箱连接,其中原煤刮板输送机5可用辊筒混料机代替。位于原煤皮带输送机2头部至转载用原煤刮板输送机5的料箱内对应安装一对喷淋装置3,使用循环水对料流进行双面全方位喷淋,其耗水量、压力可视原煤水分及要求悬浮液分选密度情况予以调节。在原煤刮板输送机5内的上方安装喷淋装置4,喷淋点既喷淋装置的安装处选在刮板沿全断面和上下层刮板转折点沿全断面两处,使用合格介质悬浮液进行喷淋,用量及压力可视具体情况调节。原煤刮板输送机5与原煤给料斗6连接,在原煤给料斗6内切向位置靠近原煤刮板输送机5的部位安装喷淋装置12。原煤给料斗6与精煤重介质旋流器7连接,精煤重介质旋流器7用管路与中煤、矸石重介质旋流器8连接。精煤重介质旋流器7,中煤、矸石重介质旋流器8统称为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精煤重介质旋流器7上设置有合格介质入口11和精煤出口10。中煤、矸石重介质旋流器8上设置有矸石出口9和中煤出口13。原料煤1经喷淋装置3、4、12三道润湿后,不打团,所选精煤质量高。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喷淋装置根据设计需要选定型号,规格。
权利要求1.一种原料煤选前润湿装置,包括原煤分选流水作业使用的原煤入厂皮带输送机,原煤刮板输送机,给煤漏斗和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原煤入厂皮带输送机头部与原煤刮板输送机用料箱连接,原煤刮板输送机与给煤漏斗连接,给煤漏斗与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皮带输送机的头部、原煤刮板输送机内、给煤漏斗内分别安装有为原料煤润湿的喷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煤选前润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皮带输送机的头部至转载用原煤刮板输送机的料箱内对应安装设置一对喷淋装置,在刮板输送机的上层刮板和上下层刮板的转折点沿全断面两处安装设置有喷淋装置,在给煤漏斗的内切向位置安装喷淋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原料煤选前润湿装置,包括原煤分选流水作业使用的原煤入厂皮带输送机,原煤刮板输送机,给煤漏斗和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原煤入厂皮带输送机头部与原煤刮板输送机用料箱连接,原煤刮板输送机与给煤漏斗连接,给煤漏斗与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皮带输送机的头部、原煤刮板输送机内、给煤漏斗内分别安装有为原料煤润湿的喷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润湿后的原料煤不打团。使精煤中1.80kg/L密度级含量由≥2%减少到<0.1%以内,消除了精煤带矸石现象,提高了分选精度和处理能力。该装置安装位置设计科学、合理,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B03B1/00GK2820323SQ200520024938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3日
发明者张春林, 徐学武, 姚伟民 申请人:赵树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