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5259发布日期:2020-09-29 09:4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矿企业对于废气的处理越来越严格,静电除尘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场使烟气发生电离,气流中的粉尘荷电在电场作用下与气流分离。负极由不同断面形状的金属导线制成,叫放电电极。正极由不同几何形状的金属板制成,叫集尘电极。

但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单纯依靠静电除尘无法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通过在烟道内设有用于盛放处理剂的盛放机构;还设有用于除去微尘的放电电极和集尘极。盛放机构上放置袋装的处理剂,除去烟雾中的h2s、so2等有害气体;之后经过放电电极与集尘极除去微小的粉尘,并将其汇集到集尘极。烟道还连接布袋式除尘机构,进一步除去残留的粉尘,达到无害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包括烟道,所述烟道内设有用于盛放处理剂的盛放机构;还设有放电电极和集尘极,集尘极的下方设有接灰斗;所述集尘极具有多个独立的腔室,且腔室内设有卸灰机构;

所述盛放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夹设蛇形管,所述蛇形管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分别连接有若干导热片;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气孔;

所述蛇形管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且二者分别用于连接设置在脱硫塔的外壁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卸灰机构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具有一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用于与腔室滑动配合的活塞头;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封板;其中一块封板连接端盖,且所述封板上开设有连通端盖及腔室的通孔;正对通孔还设置一固接在活塞头上的导磁块;端盖内对应固设电磁铁;

所述缸体的外侧环接若干复位筒,所述缸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复位筒连通的台阶孔;所述复位筒中设有振击组件;

所述振击组件包括贯穿台阶孔和复位筒的振击杆;所述振击杆的一端连接振击头,另一端连接滚轮;所述振击杆还设有推动环;所述振击杆还套接回复弹簧,回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复位筒及止推环;活塞杆上设有具有斜面的推动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不锈钢材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所述两活塞头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封板之间通过牵拉弹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所述烟道还连接布袋式除尘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所述活塞头上开设有过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所述推动环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所述活塞杆和振击杆均为中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通过在烟道内设有用于盛放处理剂的盛放机构;还设有用于除去微尘的放电电极和集尘极。盛放机构上放置袋装的处理剂,除去烟雾中的h2s、so2等有害气体;之后经过放电电极与集尘极除去微小的粉尘,并将其汇集到集尘极。烟道还连接布袋式除尘机构,进一步除去残留的粉尘,达到无害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卸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缸体,11-腔室,12-活塞头,121-过气孔;13-活塞杆,131-推动环;14-封板,15-复位筒,16-端盖,161-电磁铁;17-牵拉弹簧,18-台阶孔,19-导磁块;2-振击杆,21-振击头,22-回复弹簧,23-止推环,24-滚轮;3-蛇形管,31-导热片,32-第一连接口,33-第二连接口;4-盛放机构,41-第一隔板,42-第二隔板,43-透气孔,44-支撑柱;100-集尘极,200-卸灰机构,300-接灰斗,400-放电电极,500-布袋式除尘机构,600-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提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更好的结合附图描述技术方案,以便读者理解,实际实施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此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包括烟道600,所述烟道600内设有用于盛放处理剂的盛放机构4;还设有用于除去微尘的放电电极400和集尘极100,集尘极100的下方设有接灰斗300;所述集尘极100具有多个独立的腔室,且腔室内设有卸灰机构200;卸灰机构200设置在腔室中的下部位置,通过振击集尘极100腔室的内壁使粘附其上的粉尘落下。可以每个腔室设置一个也可以隔几个腔室设置一个。

盛放机构4上放置袋装的处理剂(如fe2o3粉或cao粉),分别除去烟雾中的h2s、so2等有害气体;之后经过放电电极400与集尘极100除去微小的粉尘,并将其汇集到集尘极100;经卸灰机构200的振击,最终落入接灰斗300。更好的,烟道600还连接布袋式除尘机构500,进一步除去残留的粉尘,达到无害排放。

参见图2,所述卸灰机构200包括缸体1,缸体1具有一腔室11;腔室11内设有一活塞杆13;活塞杆13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用于与腔室11滑动配合的活塞头12;结合图4,缸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封板14;其中一块封板14连接端盖16,且封板14上开设有连通端盖16及腔室11的通孔;正对通孔还设置一固接在活塞头12上的导磁块19;端盖16内对应固设电磁铁161;电磁铁161通电,将导磁块19连同活塞头12和活塞杆13一起吸起;电磁铁161断电,再重力作用下,导磁块19连同活塞头12和活塞杆13一起回程降落,完成一个动作循环。更好的,两活塞头12分别与对应的封板14之间通过牵拉弹簧17连接;电磁铁161通电拉动活塞头12,使两牵拉弹簧17分别压缩和伸长;电磁铁161断电后,积蓄在牵拉弹簧17中的能量释放出,带动活塞杆13做谐振运动,往复摆动,增加循环频率及频次。

为减小腔室11内空气对活塞头12的运动阻力,更好的,活塞头12上开设有过气孔121,使活塞头12两端的气压始终平衡,不产生阻力。

结合图5,缸体1的外侧环接若干复位筒15,复位筒15中设有振击组件。参见图2,缸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复位筒15连通的台阶孔18;振击组件包括贯穿台阶孔18和复位筒15的振击杆2;振击杆2的一端连接振击头21,另一端连接滚轮24;振击杆2还设有推动环131;振击杆2还套接回复弹簧22,回复弹簧22的两端分别抵接复位筒15及止推环23。

活塞杆13上设有具有斜面的推动环131。结合图5,活塞杆13上移时推动环131接触滚轮24,其斜面使振击杆2推出,振击头21对集尘极100内壁完成一次击打,促使粉尘落下。活塞杆13回程时,振击杆2在回复弹簧22的作用下缩回。为避免长期击打损伤集尘极100的内壁,振击头21为弹性材质,如橡胶材质。活塞杆13和振击杆2优选轻质材料制作,如铝合金;更好的,二者可以为中空结构,降低重量。

做为一种实施例,推动环131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活塞杆13回程时,振击杆2可以再次推出,提高振击效率。

由于处理剂与有害气体的反应多为放热反应,因此为避免烟雾温度过高,影响后续的静电除尘。做为一种实施例,参见图6,盛放机构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之间夹设蛇形管3,蛇形管3与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之间分别连接有若干导热片31;蛇形管3采用导热性良好的铜管或不锈钢管。本实用新型优选导热性好且具有耐腐蚀性的不锈钢管,如304不锈钢。第一隔板41上放置脱硫剂。结合图7,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上分别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气孔43。沼气从透气孔43通过与脱硫剂发生反应。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均为不锈钢材质。

导热片31选用导热性好的铝合金材质或不锈钢材质。导热片31会及时导走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上产生的热量;更好的,导热片31与蛇形管3、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采用钎焊方式连接;接头连接的致密性好,导热无障碍。

参见图8,蛇形管3设有第一连接口32和第二连接口33,二者分别连接设置在脱硫塔1的外壁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蛇形管3中循环通过冷却液,及时导走脱硫剂发生反应所产生的热量。

结合图8,第一隔板41与第二隔板42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柱44;避免导热片31承受过大的压力。支撑柱4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隔板41与第二隔板42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多级处理机构的电除尘器,通过在烟道内设有用于盛放处理剂的盛放机构;还设有用于除去微尘的放电电极和集尘极。盛放机构上放置袋装的处理剂,除去烟雾中的h2s、so2等有害气体;之后经过放电电极与集尘极除去微小的粉尘,并将其汇集到集尘极。烟道还连接布袋式除尘机构,进一步除去残留的粉尘,达到无害排放。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