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电循环再生还原净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5038发布日期:2021-04-21 04:1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电循环再生还原净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电循环再生还原净油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对工业油品做再生处理的滤油机,其设备工作原理有离心滤油机、真空滤油机、静电滤油机等。真空滤油机真空除水效果好,但去除杂质效果不理想,还存在功率大、耗能高等缺点,运行费用高,维护成本高,操作繁琐;离心滤油机,当油中含水超过500ppm 的时候,不能有效除去杂质;无法满足高纯度润滑油的净化要求。且处理后的工业油品不具有再生还原作用,无法得到澄清透明的工业油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电循环再生还原净油系统,可减少工业油品的水含量,进一步提高处理后油品的清洁度等级,提高处理后的油品品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磁电循环再生还原净油系统,包括磁电初滤罐、连接有聚结除水罐的精滤罐、净油机,磁电初滤罐、精滤罐、净油机依次连接;所述的净油机包括罐壳、旋转轴、减速电机、螺旋输送机、进料口、进油口、滤桶、支架、出油口、排料口,罐壳内固定有滤桶,所述的滤桶用于盛装滤料,罐壳中间竖直的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由减速电机驱动,旋转轴上固定有若干旋转叶片,旋转轴底部通过止推轴承与支架连接,支架固定在螺旋输送机上,螺旋输送机与罐壳固定连接,螺旋输送机与滤桶底部连通,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设置在罐壳外部;罐壳顶部连接有进料口、进油口,罐壳底部连接有出油口、排料口。
6.所述的旋转叶片成螺旋状固定在旋转轴上。
7.所述的出油口设置在排料口上方。
8.所述的滤桶由多层带有过滤孔的钢板制成。
9.所述的滤桶由多层钢丝网组成。
10.所述的滤料为碱性白土。
11.还包括斜板,螺旋输送机在滤桶内的部分为上半部敞开,下半部与斜板固定连接,斜板外缘与滤桶底部固定连接。
12.所述的斜板结构与滤桶桶壁结构相同。
13.所述的磁电初滤罐内部固定有若干人字板。
14.所述的精滤罐包括滤芯、盲板,精滤罐内固定有盲板,滤芯固定在盲板上,精滤罐顶部连接管通过出油阀与聚结除水罐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磁电循环再生还原净油系统结构合理,工业油品依次经磁电初滤罐、精滤罐、净油机处理,减少工业油品的水含量,进一步提高处理后油品的清洁度等级,提高处理后的油品
品质,获得高品质的再生油。通过盛装在滤桶内的滤料对工业油品进行净化,旋转叶片转动,使滤料与工业油品的充分接触,提高净化效果,提高了油品滤清度,使工业油品澄清透明,滤料采用碱性白土制作,可提高油品的透明度,改善油质,同时可调节ph值,使酸性工业油品趋于中性。净化后的工业油品经滤桶渗透到罐壳底部,由出油口排出,此种方式提高了出油速度,避免憋压现象的发生。采用本装置能够对工业油品实现油质上的改变,有利于工业油品的再利用。在磁电初滤罐内设置人字板,以加快油水分离,使油液上升,水沉到磁电初滤罐下部排出,减少了工业油品的水含量;精滤罐内部的盲板通过螺纹与滤芯连接,方便更换滤芯,方便了设备的维护,在精滤罐上连接聚结除水罐可进一步减小处理后油品的水含量。
附图说明
17.图1是磁电循环再生还原净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净油机的主剖视图。
19.图3是净油机的侧剖视图。
20.图中:1

磁电初滤罐 2

精滤罐 3

高压变压器 4

净油机 5

控制箱 6

保护过滤器
21.101

油泵 102

人字板
22.201

聚结除水罐 202

盲板 203

滤芯 204

出油阀 205

聚结滤芯 206

分离滤芯 207

出油管 208

排污阀
23.401

罐壳 402

滤桶 403

减速电机 404

旋转轴 405

旋转叶片 406

螺旋输送机 407

进料口 408

支架 409

进油口 410

出料口 411

出油口 412

排料口 413

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25.见图1

图3,磁电循环再生还原净油系统,包括磁电初滤罐1、连接有聚结除水罐201 的精滤罐2、净油机4,磁电初滤罐1、精滤罐2、净油机4依次连接。磁电循环再生还原净油系统还包括保护过滤器6、高压变压器3、控制箱5,高压变压器3与磁电初滤罐1连接,油泵101与磁电初滤罐1相连,控制箱5分别与油泵101和高压变压器3相连接,
26.磁电初滤罐1内部固定有若干人字板102,精滤罐2上部固定有盲板202,精滤罐2 内设有滤芯203,滤芯203固定在盲板202上,盲板202与滤芯203通过螺纹连接。精滤罐2顶部连接管通过出油阀204与聚结除水罐201连接;聚结除水罐201内固定有聚结滤芯205、分离滤芯206。聚结除水罐201内前端固定有聚结滤芯205,后端固定有分离滤芯 206,聚结除水罐201后端外部连接有出油管207,聚结除水罐201底部设有排污阀208。若工业油品不含水或含水量很低,精滤罐2可不经聚结除水罐201直接出油与净油机4连接,否则需要经聚结除水罐201除水后进入净油机4。
27.净油机4包括罐壳401、旋转轴404、减速电机403、螺旋输送机406、进料口407、进油口409、滤桶402、支架408、出油口411、排料口412,罐壳401内固定有滤桶402,滤桶402用于盛装滤料,罐壳401中间竖直的设有旋转轴404,旋转轴404由减速电机403 驱动,旋转轴404
上固定有若干旋转叶片405,旋转轴404底部通过止推轴承与支架408 连接,支架408固定在螺旋输送机406上,螺旋输送机406与罐壳401固定连接,螺旋输送机406与滤桶402底部连通,螺旋输送机406的出料口410设置在罐壳401外部;罐壳 401顶部连接有进料口407、进油口409,进料口407用于向罐壳401内投入滤料,进油口 409用于向罐壳401内注入工业油品,罐壳401底部连接有出油口411、排料口412。进料口407、出油口411、排料口412均可连接阀门。滤桶402内投入的滤料为碱性白土,可使工业油品透明,同时可中和酸性工业油品。
28.其中,旋转叶片405成螺旋状固定在旋转轴404上,使滤料得到充分的搅拌,实现滤料与工业油品的充分的接触,旋转轴404正转时,旋转叶片405带动滤料上翻,滤料与工业油品能够充分接触的同时,防止憋压现象的发生,旋转轴404反转时,旋转叶片405带动滤料下行,便于出料进入螺旋输送机,提高出料效率,同时可打散滤料与工业油品结成的块。旋转叶片405也可分多层的径向均布在旋转轴404上。出油口411设置在排料口412 上方,避免过于细小的滤料通过出油口411排出污染工业油品。滤桶402由多层带有过滤孔的钢板制成,或者滤桶402由多层钢丝网组成,避免滤料通过滤桶402进入净化后的工业油品中。滤桶402顶部与罐壳401固定,滤桶402四周与罐壳401之间留有空隙,方便处理后的工业油品排出。
29.净油机4还包括斜板413,螺旋输送机406在滤桶402内的部分为上半部敞开,即螺旋输送机406的桶壁在滤桶402内的部分截面为半圆环形,下半部与斜板413固定连接,斜板413外缘与滤桶402底部固定连接,斜板413成为滤桶402的桶底,斜板413的结构与滤桶402桶壁结构相同,工业油品可通过斜板413落到罐壳401底部。
30.工业油经磁电初滤罐1外部的进油管进入磁电初滤罐1,由于油水比重不同,经人字板102可分离油品和水,高压变压器3通过高压电缆与静电初滤罐的顶部相连接,在磁电初滤罐1内部形成高强度磁电场,以分离工业油品杂质。经初次过滤,油品进入精滤罐2,由滤芯203进行精滤,由于磁电初滤罐1的初次过滤,降低了油品粘度,可处理高粘度的润滑油,如320齿轮油。因此经磁电初滤罐1处理后的油品不易覆在滤芯203上,延长了滤芯203使用寿命。滤芯203与盲板202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滤芯203的更换,可提高维护工作效率。经精滤罐2过滤后的油品通过出油阀204进入聚结除水罐201,经聚结滤芯 205和分离滤芯206将油品内的剩余水份进行二次处理,油品经出油管207收集,分离的水及其他杂质经排污阀208排出,提高了除水精度,除水精度由原来的500ppm,提高到 50ppm,进一步减小了处理后油品的水含量。
31.净油机4工作时,先将滤料投入,滤料由进料口407送入滤桶402,经精滤罐2处理后的工业油品进入净油机4,由进油口409进入罐壳401,减速电机403驱动旋转轴404 旋转,搅拌滤料,工业油品通过滤料处理后,由滤桶402内渗出到滤桶402与罐壳401之间的空间内,并在重力作用下流到罐壳401底部,打开出油口411阀门,得到净化后的工业油品。滤料需要更换时,滤料由滤桶402底部的螺旋输送机406进入,由螺旋输送机406 的出料口410排出,排空后,再由进料口407投入新的滤料。工业油品中的过于细小的滤料穿过滤桶402在罐壳401底部沉淀,可定期由排料口412排出。
3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盛装在滤桶402内的滤料对工业油品进行净化,旋转叶片 405转动,使滤料与工业油品的充分接触,提高净化效果,提高了油品滤清度,使工业油品澄清透明,滤料采用碱性白土制作,可提高油品的透明度,同时可调节ph值,使酸性工业油品趋于中性。净化后的工业油品经滤桶402渗透到罐壳401底部,由出油口411排出,此种
方式提高了出油速度,避免憋压现象的发生。处理后的成品工业油品达到了再利用的标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