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管式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988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管式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除尘技术,是一种用于烟气粉尘治理的环保产品。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管式电除尘器中,有的采用一组伞形圈收尘极与一根极线组成的单管电场结构,有的采用内外同心园管收尘极与多根极线组成的同心园电场结构。因受极间距的限制,前一种结构的电场有效断面积受到限制;后一种结构的电场虽可以增大有效断面积,但园管收尘极很难解决二次扬尘问题。已有的管式电收尘器,共有的缺点是绝缘子的安装位置都处在与烟气的直接接触状态中而遭受污染,影响了高压供电的可靠运行,此外,还存在极线,极板振打清灰效果差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管式电除尘器,它的综合性能好,连续运行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新型管式电除尘器设置有壳体,壳体内腔设有收尘电场、绝缘子室,极线极板振打系统,电场由内伞形圈收尘极、外伞形圈收尘极与多根极线组成,横杆固定联接在壳体内,内伞形圈收尘极通过吊杆、弹簧悬挂在横杆上,并与振打电机联接,外伞形圈收尘极通过吊杆,弹簧悬挂在壳体上,并与振打电机联接,极线上端悬挂框架设有气动马达,电场烟气进口处设有均风卸灰分流器,极线通过上端吊杆悬挂在支架上,支架通过隔离孔进入隔离室到绝缘子室悬挂在绝缘子上。上述的内伞形圈收尘极和外伞形圈收尘极均可以是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新型管式电除尘器设有绝缘子室部分,电场部分,集灰斗部分和极线、极板振打系统。烟气由进气口A进入,净化气体由排气口B排出,粉尘由排灰口C排出;内伞形圈收尘极通过吊杆、弹簧悬挂横杆与壳体联接,外伞形圈收尘极通过吊杆、弹簧与壳体联接,极线设有4根以上,从顶部垂下均布在Φ5园周处,这是一种增大了有效断面积的具有内外伞形圈收尘极的电场;极线上端的悬挂框架上设有气动振打马达,这样,马达振打极线系统就可以对高压电进行有效的电绝缘;集灰斗内设置了均风卸灰分流器,使得电场均风卸灰分流;减少二次扬尘;极线系统是通过悬挂支架经过隔离室到绝缘子室与悬挂绝缘子、高压套管绝缘联接,这样使得绝缘子与烟气粉尘进行了有效隔离而不受污染;当伞形圈收尘极直径过大时,为了便于制造与现场安装,可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能长期保证高压供电稳定可靠运行,二次扬尘少,除尘效率高,综合性能好。
下面结合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以处理烟气量为25000米3/小时的本实用新型为例,电除尘器前加一级旋风除尘器η>85%,结构参见
图1。
图1中除尘壳体21及部分结构件用3-4毫米厚钢板制成,伞形圈收尘极均采用1.5-2.0毫米厚钢板,极线2采用3/4英寸钢管与Φ2毫米钢丝制成,其它钢管为3/4-2英寸, 绝缘子均采用静电除尘用的标准件,Φ4与Φ6同极距为0.9米,供电参数为30毫安/140千伏,电场断面积为2.5米2,电场高度H2为10米,绝缘子室高度H1为2.0米,集灰斗高度H3为3米。图中箭头说明烟尘流向。
图中同心园伞形圈收尘极电场结构是由处在园周Φ5上多根极线2,外伞形圈收尘极3、内伞形圈收尘极4组成,在保证Φ4与Φ6同极距不变的条件下,同时增大Φ4与Φ6的直径就可以得到增大的电场有效断面积。
均风卸灰分流是由气进口A切向进入由内管直径Φ3、外管直径Φ4组成的均风卸灰分器1,经旋转向上进入电场除尘,外伞形圈收尘极3收集粉尘振打后从伞形圈大头直径与除尘器壳体Φ7构成的卸灰通道落入集灰斗,内伞形圈收尘极4收集粉尘振打后经伞形圈小头内园通道与分流器内管Φ3落入集灰斗,实现了电场均风卸灰的分流作用。
外伞形圈的振打清灰机构是由伞形圈吊杆6,弹簧9,振打电机10组成,并悬挂在壳体21上,横杆19与壳体21固定,内伞形圈振打清灰机构是由吊杆5,弹簧20,振打电机7组成,并悬挂在横杆19上,内外伞形圈通过振打电机对伞形圈收尘极完成垂直位移振打清灰。
极线2的悬挂是通过上端的吊杆联接到支架11上,支架11由隔离孔Φ1进入隔离室14并经隔离孔Φ2到绝缘子室12,与绝缘子15,18联接来完成极线系统的悬挂,极线系统的振打清灰是由气动马达振打器8来完成,压缩空气D是由一定长度的绝缘塑料气管17接通穿过高压套管绝缘子15的金属管导入,并通过与之相联通的支架钢管11等气路将空气D导入气动马达8,高压供电是由金属管外接点引线16引入电场极线。
迷宫式隔离绝缘子室是由隔离室14,绝缘子室12组成,并通过隔离孔Φ1将绝缘子15,18与电场烟气进行有效隔离,隔离板13分隔绝缘子室12与隔离室14,隔离室14具有的静电场捕集粉尘与水汽的能力是由带负高压电的支架11,隔离室内电场高度H4,异极距R与迷宫式隔离绝缘子室壳体收尘极组成第一级隔离室静电场,该隔离室还具备机械拆流沉降室之功能,绝缘子室12的下部空间与支架11的通道孔Φ2等部分组成第二级电场,当净化气体由排气口B排出时,会有少量粉尘与水汽因紊流运动而从隔离孔Φ1进入隔离室14时,变为速度很慢的沉降运动而受到二级静电场的捕集,采用这种静电除尘原理设计的迷宫式隔离绝缘子室的除尘效率高于99.9%以上,保证了绝缘子长期工作于干燥洁净的空气中,保证高压供电稳定可靠的运行。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管式电除尘器,设置有壳体21,壳体内腔设有收尘电场、绝缘子室,极线极板振打系统,其特征是电场由内伞形圈收尘极4、外伞形圈收尘极3与多根极线2组成,横杆19与壳体21固定联接,内伞形圈收尘极4通过吊杆5、弹簧20悬挂在横杆19上,并与振打电机7联接,外伞形圈收尘极3通过吊杆6,弹簧9悬挂在壳体21上,并与振打电机10联接,极线上端悬挂框架设有气动马达8,电场烟气进口处设有均风卸灰分流器1,极线通过上端吊杆悬挂在支架11上,支架11通过隔离孔Φ1、Φ2进入隔离室14到绝缘子室12悬挂在绝缘子18和高压套管绝缘子15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伞形圈收尘极和外伞形圈收尘极均可以是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管式电除尘器是一种治理烟气粉尘污染的环保产品,属静除尘技术,其特征是:由内外伞形圈收尘极与极线组成同心圆式电场,由吊杆、弹簧、电机组成收尘极位移振打,电场设有均风卸灰分流,由隔离室与绝缘子室组成迷宫式隔离绝缘子室,特点是:绝缘子不结露,不触电,能长期保证高压供电稳定可靠运行,二次扬尘小,除尘效率高,综合性能好。
文档编号B03C3/04GK2282934SQ96239729
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9日
发明者丁辉元 申请人:丁辉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