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8657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微粒的处理,具体是一种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气中固体污染物已经是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主要来源于汽车的尾气排放和各种厂矿企业的废气。由于汽车尾气中大量未完全燃烧的固体碳颗粒和各种工业废气中的粉尘微粒的排放是目前中国北方大部分城市雾霾发生的主要原因,解决各种粉尘微粒的排放是中国目前减少大气污染,净化空气的主要任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该装置利用高压静电对粉尘微粒进行极化处理后吸附处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吸附效率高。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包括皮带轮、皮带、电刷、极板、吸附板和粉尘微粒收集盒,皮带与皮带轮静摩擦,电刷设置在皮带一侧,分别与极板、吸附板连接,吸附板与粉尘微粒收集盒连接,在粉尘微粒收集盒内设有旋转薄带,该旋转薄带上设有去尘刷,皮带轮与电机连接。
[0006]所述电刷为2个,其中:
[0007]第一电刷与极板连接,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风将通过该电刷的粉尘微粒进行极化处理,使粉尘微粒带上与极板相同的电荷;
[0008]第二电刷与吸附板连接,利用电荷异性相吸的原理,将粉尘微粒吸附到吸附板上。
[0009]本实用新型利用高速的转动使滚轴和皮带之间摩擦产生高压静电,将产生的电极分别接到两端,使两端分别带上不同的电荷;一端是使通过机构的粉尘微粒极化带电,另一端接到极板上,将极化后的带电粉尘微粒吸附到吸附板上;然后利用刷子将粉尘微粒收集到容器内,定期处理容器内存储的粉尘微粒,以达到减少固体颗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O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汽车尾气、厂矿企业废气排放中固体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收集固体污染物,一方面减少PM2.5的排放,减少大气中固体污染物的污染;另一个方面由于对碳颗粒的收集,而不是直接燃烧成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对收集的颗粒物可以回收二次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电机,2、橡胶带,3、转轮,4-1、第一电刷,4-2.第二电刷,5、极板,6、吸附板,7、旋转薄带,8、去尘刷,9、粉尘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由电机1、皮带轮3、皮带2、第一电刷4-1、第二电刷4-2、极板5、吸附板6和粉尘微粒收集盒9组成,皮带2与皮带轮3静摩擦,第一电刷4-1和第二电刷4-2设置在皮带2 —侧,并在摩擦的作用下产生高压静电,其中:第一电刷4-1与极板5连接,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风将通过该电刷4-1的粉尘微粒进行极化处理,使粉尘微粒带上与极板5相同的电荷;第二电刷4-2与吸附板6连接,利用电荷异性相吸的原理,将粉尘微粒吸附到吸附板6上。吸附板6设置在粉尘微粒收集盒9上方,在粉尘微粒收集盒9内设有旋转薄带7,该旋转薄带7上设有去尘刷8,皮带轮3与电机I连接。
[0015]工作时,电机带动两个皮带轮运动,通过第一电刷、第二电刷在皮带轮上的摩擦产生高压静电,将静电的一极连接到极板上,将通过的粉尘微粒进行极化,使粉尘微尘带上和极板相同的电荷;将摩擦产生的另一极连接到吸附板上,利用电荷异性相吸的原理,将粉尘微粒吸附到吸附板上,再通过旋转的薄带上连接的去尘刷将粉尘微粒收集到粉尘微粒收集盒内,完成对污染空气的去粉尘微粒净化,粉尘微粒收集盒内的细微粉末可以取出回收。
【主权项】
1.一种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皮带轮、皮带、电刷、极板、吸附板和粉尘微粒收集盒,皮带与皮带轮静摩擦,电刷设置在皮带一侧,分别与极板、吸附板连接,吸附板与粉尘微粒收集盒连接,在粉尘微粒收集盒内设有旋转薄带,该旋转薄带上设有去尘刷,皮带轮与电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刷为2个,其中: 第一电刷与极板连接,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风将通过该电刷的粉尘微粒进行极化处理,使粉尘微粒带上与极板相同的电荷; 第二电刷与吸附板连接,利用电荷异性相吸的原理,将粉尘微粒吸附到吸附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粉尘微粒吸附处理装置,包括皮带轮、皮带、电刷、极板、吸附板和粉尘微粒收集盒,皮带与皮带轮静摩擦,电刷设置在皮带一侧,分别与极板、吸附板连接,吸附板与粉尘微粒收集盒连接,在粉尘微粒收集盒内设有旋转薄带,该旋转薄带上设有去尘刷,皮带轮与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汽车尾气、厂矿企业废气排放中固体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收集固体污染物,一方面减少PM2.5的排放,减少大气中固体污染物的污染;另一个方面由于对碳颗粒的收集,而不是直接燃烧成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对收集的颗粒物可以回收二次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IPC分类】B03C3/30
【公开号】CN204638360
【申请号】CN201520156048
【发明人】张栋梁, 庞新维, 杜稼原, 韩森
【申请人】张栋梁, 杜稼原, 韩森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