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燃烧生物质颗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5502发布日期:2018-08-29 01:41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燃烧生物质颗粒,属于生物质颗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由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环保新能源;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气体中有害成分极低,具有很好地环保效益;现有的生物质颗粒一般为实心体,其不易燃烧,为此,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765735.8,公开了一种易燃烧的生物质颗粒,包括颗粒本体、通孔、燃烧孔,所述颗粒本体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中间通孔,所述颗粒本体侧面开设有燃烧孔,所述燃烧孔和通孔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易于燃烧的生物质颗粒,本实用新型的颗粒本体中间位置设有通孔,燃烧时通孔便于空气流通,提高了颗粒本体的燃烧性。颗粒本体内部的通孔和外侧的燃烧孔连接,燃烧孔的增加了也增加了颗粒本体的燃烧性;本实用新型的颗粒本体外侧包裹有燃烧层,该燃烧层的增加便于了颗粒本体的引燃,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燃烧性,便于了使用者的使用;但其加工复杂,需要改变现有的挤出设备,另外现有的生物质颗粒不易脱模,且后期燃烧不够高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燃烧生物质颗粒,采用轴心开孔并采用双面初步碳化,其既能够提高脱模效率,同时提高了生物质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烧生物质颗粒,通过将农林废弃物进行烘干粉碎得到生物质粉料,并将生物质粉料加工得到颗粒本体;所述颗粒本体内侧轴向开设有通孔,其通过在颗粒输出端加载芯针,从而使得颗粒挤出后得到通孔,通过芯针和挤压模具压制,使颗粒本体更加紧密,同时其透气性好,能够保证颗粒本体内外均能得到充分燃烧;所述颗粒本体外部轴向压制有多个弧形通槽,通过弧形通槽改变颗粒本体的外径,使颗粒部分更加接近内部,保证其得到充分燃烧;所述颗粒本体外表面于弧形通槽两侧设置有外初步碳化层;所述弧形通槽外表面设置有微碳化层;所述颗粒本体于通孔处设置有内初步碳化层;通过对挤压模具和芯针进行加热,即可得到外初步碳化层、微碳化层和内初步碳化层,其既能够提高后期燃烧的充分,同时,保证颗粒本体脱膜更加简单;所述颗粒本体通过粘结层分别与外初步碳化层和内初步碳化层粘结固定,由于颗粒本体内外加热,木质素软化得到天然的粘结剂,形成粘结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粘结层由颗粒本体加热析出制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颗粒本体为柱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弧形通槽其槽深不超过颗粒本体最大外径的1/5;所述通孔外径不超过颗粒本体最大外径的1/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烧生物质颗粒,采用轴心开孔并采用双面初步碳化,其既能够提高脱模效率,同时提高了颗粒透气效果和生物质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椭圆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烧生物质颗粒,通过将农林废弃物进行烘干粉碎得到生物质粉料,并将生物质粉料加工得到颗粒本体1;所述颗粒本体内侧轴向开设有通孔2,其通过在颗粒输出端加载芯针,从而使得颗粒挤出后得到通孔2,通过芯针和挤压模具压制,使颗粒本体更加紧密,既保证了颗粒中心的透气性,同时提高了其燃烧时间;所述颗粒本体1外部轴向压制有多个弧形通槽3,通过弧形通槽3改变颗粒本体1的外径,使颗粒部分更加接近内部,保证其得到充分燃烧;所述颗粒本体1外表面于弧形通槽两侧设置有外初步碳化层4;所述弧形通槽3外表面设置有微碳化层5;所述颗粒本体1于通孔处设置有内初步碳化层6;通过对挤压模具和芯针进行加热,即可得到外初步碳化层、微碳化层和内初步碳化层,其既能够提高后期燃烧的充分,同时,保证颗粒本体脱膜更加简单;所述颗粒本体1通过粘结层7分别与外初步碳化层和内初步碳化层粘结固定,由于颗粒本体内外加热,木质素软化得到天然的粘结剂,形成粘结层。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7由颗粒本体加热析出制成。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颗粒本体1为柱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

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通槽3其槽深不超过颗粒本体1最大外径的1/5;所述通孔2外径不超过颗粒本体1最大外径的1/5。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烧生物质颗粒,采用轴心开孔并采用双面初步碳化,其既能够提高脱模效率,同时提高了颗粒透气效果和生物质燃烧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