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16502发布日期:2019-02-10 14:4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润滑油的添加剂,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降凝剂(ppd)是一种油品添加剂,它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大大地改变油品中石蜡的结晶形态,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和流变性能,降低原油和油品的凝点和粘度,改善油品在采油、集输、储存等作业中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油品的使用性能,加宽原油炼制时馏分的切割宽度,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油品的组成和性能非常复杂,同一种降凝剂对不同油品的感受性差别很大。目前,合成的降凝剂以高分子共聚物为主,如马来酸酯-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富马酸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磺酸钠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与高碳醇的环氧乙烷或丙烷的加成物的酯化物共聚物、丙烯酸长链烷基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等。

由于共聚物的序列结构及结晶特性比较复杂,降凝剂的合成与应用主要还是依靠筛选。降凝剂的作用效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对于具体的作用过程的研究较少而又较难,对降凝机理的研究还停留在经典的结晶学和热力学上。

目前将星型大分子用于润滑油的降低凝固点,提高其低温流动性能还比较少,星型的大分子在改变蜡晶成长状态具有较强的阻碍能力,具有较好的普适性。研究人员发现肖雪清的博士论文《芳香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中的聚(9,9-二己基芴)具有优异的降凝效果。该论文主要将其用于自组装共轭聚合物微纳米颗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润滑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降凝剂的原料来源广泛,合成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用量少和降凝效果好的优点,在添加剂用量为500ppm时,可降低润滑油的凝固点15℃以上。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润滑油降凝剂,该降凝剂由下列组分按重量比配制而成,20~60%的降凝剂主剂,优选47%;0.5~10%的降凝剂助剂,优选2%;其余为溶剂。

所述的降凝剂主剂聚(9,9-二己基芴)具有下式(i)的结构式:

n=1000~10000,优选2000-4000。

所述的降凝剂助剂为苯、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中的一种,优选甲苯。

所述的溶剂为0#柴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降凝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下列质量百分比将降凝剂主剂、助剂及溶剂混合,其中降凝剂主剂20-60%,降凝剂助剂0.5-10%,其余为溶剂;将上述各组分在30~50℃,常压下搅拌20~30min,搅拌速率为100~400rpm;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脱除杂质,得到降凝剂。

优选地,按下列质量百分比将降凝剂主剂、助剂及溶剂混合,其中降凝剂主剂47%,降凝剂助剂2%,溶剂51%;将上述各组分在50℃,常压下搅拌30min,搅拌速率300rpm;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脱除杂质,得到降凝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降低润滑油凝固点的降凝剂,由降凝剂主剂、降凝剂助剂和溶剂组成,主剂通过在引入较长支链,易于吸附在蜡表面,随着温度的降低,蜡析出后首先形成片状结构,而主剂中的带苯环长链则发挥缠绕作用,破坏蜡晶的正常析出,进而破坏蜡网状结构的形成,进而释放出被包覆的低凝固点润滑油,从而保持润滑油的流度性能。在主剂中辅助甲苯等带苯环的分子,可提高降凝剂的溶解性能,使降凝剂主剂始终保持伸展状态,发挥主剂的吸附和破坏蜡结构的性能,从而大幅度地降低润滑油的凝固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润滑油降凝剂的原料来源广泛,合成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用量少;

(2)本发明的润滑油降凝剂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对于不同地区的润滑油基础油均具有较强的抗凝能力;

(3)本发明的润滑油降凝剂具有使用浓度低的特点,在降凝剂用量为500ppm以下时,可降低润滑油凝固点1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并参照数据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按下列质量百分比将降凝剂主剂、助剂及溶剂混合,其中降凝剂主剂20%,降凝剂助剂苯0.5%,其余为溶剂0#柴油;将上述各组分在30℃,常压下搅拌20min,搅拌速率为100rpm;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脱除杂质,得到降凝剂a1。

所述的降凝剂主剂为聚(9,9-二己基芴)具有下式(i)的结构式:

其中:n=1000~2000。

实施例2:

按下列质量百分比将降凝剂主剂、助剂及溶剂混合,其中降凝剂主剂47%,降凝剂助剂甲苯2%,其余为溶剂0#柴油;将上述各组分在50℃,常压下搅拌30min,搅拌速率为300rpm;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脱除杂质,得到降凝剂a2。

所述的降凝剂主剂为聚(9,9-二己基芴)具有下式(i)的结构式:

其中:n=2000~4000。

实施例3:

按下列质量百分比将降凝剂主剂、助剂及溶剂混合,其中降凝剂主剂60%,降凝剂助剂三甲苯10%,其余为溶剂0#柴油;将上述各组分在45℃,常压下搅拌25min,搅拌速率为400rpm;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脱除杂质,得到降凝剂a3。

所述的降凝剂主剂为聚(9,9-二己基芴)具有下式(i)的结构式:

其中:n=9000~1000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1~3所合成的降凝剂在润滑油中的使用效果

用本发明所制备的润滑油降凝剂及市场上同类产品t818a、t818b以及t1801降凝剂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馏分的基础油进行降凝效果评价,测试油品的倾点下降值,倾点依据gb/t3535进行测试,试验中降凝剂的加量为w(降凝剂)%=0.05%,试验结果见表1。

表1降凝剂对不同基础油的降凝效果(δsp/℃)

由表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制备的降凝剂可降低凝固点15℃以上,其中,实施例2制备的降凝剂a2的降凝效果最好,凝固点降低20℃以上,本发明的降凝剂的降凝效果要优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t818a、t818b、t1801),因此,本发明的降凝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