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17383阅读:来源:国知局
12的上端,且进风口 6与出风口 9位于炭化室12的相对侧。炭化室12内部连接喷淋装置10。喷淋装置10呈圆锥面分散于炭化室12内,用于炭化室12内降温。
[0028]首先在进料口 7加入预处理过的生物质-秸杆燃料,然后进风口 6提供氧气,点燃助燃剂后由点火口 11送入炭化室12,使秸杆达到初步燃烧状态。在确定燃烧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关闭进料口 7,减小出风口 9的抽风量,使秸杆在炭化室12内“焖烧”。若温度超高预设温度,通过喷淋装置10,使炭化室12内降温。炭化后所得的生物炭由炭收集口 13收集。
[0029]如图3所示,烟气净化装置3的烟气入口位于多层过滤网15的下方,烟气出口位于多层过滤网15与风机14之间。烟气净化装置3上端为用于截留尘粒及焦油的多层过滤网15,底端为用于排出焦油的旋转推进器16,在多层过滤网15上方设置有用于促进烟气的快速流动的风机14。烟气净化装置3采用“下进上出”的进气方式,烟气从底部进入烟气净化装置3内,由于高温烟气的密度较低,并在外压的作用下向烟气净化装置3顶部运动,烟气在通过由活性炭等组成的多层过滤网15时,尘粒及焦油被截留,焦油在低温条件下冷凝,聚集于烟气净化装置3的底部,在旋转推进器16的作用下,焦油被慢慢挤出。
[0030]如图4所示,烟气冷却塔内水管20呈螺旋状布置,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腐熟发酵室5内设置有呈螺旋状布置的发酵室内水管19,烟气冷却塔内水管20与发酵室内水管19之间通过热水回流管道18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其中,烟气冷却塔4是一个可调节的冷却装置,可以根据发酵菌种适宜生长的温度的不同可手动调节烟气冷却塔内水管20出水温度。烟气冷却塔4设置有用于排放烟气的烟气排放口 17,经过烟气净化装置3净化后干净的烟气进入烟气冷却塔4中为烟气冷却塔内水管20内循环水加热后,低温烟气由烟气排放口 17排出。烟气排放口 17通过烟气循环管与炭化炉1的进风口连通,低温烟气回流至炭化炉1内作为进风,实现烟气的循环利用。
[0031]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炭化炉(I)、烟气净化装置(3)、烟气冷却塔(4)及腐熟发酵室(5),所述的炭化炉(I)、烟气净化装置(3)及烟气冷却塔⑷顺序通过烟气管道⑵连接,所述的烟气冷却塔⑷与腐熟发酵室(5)之间通过热水回流管道(18)连通,生物质在炭化炉(I)中炭化,产生的烟气经过烟气净化装置(3)净化后进入烟气冷却塔(4)中为烟气冷却塔内水管(20)内循环水加热,烟气冷却塔内水管(20)内循环水通过热水回流管道(18)进入腐熟发酵室(5),为腐熟发酵提供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炭化炉(I)为下吸式固定床炭化炉,在炭化炉(I)内设置有炭化室(12),炭化室(12)的上方与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料口(7)与炭收集口(13),炭化炉(I)上设置有与炭化室(12)相通的进风口(6)与出风口(9),在炭化室(12)的上端设置与烟气管道(2)连通的烟气出口(8),在炭化室(12)的侧边设有点火口(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6)连接在炭化室(12)的下端,所述的出风口(9)连接在炭化室(12)的上端,且所述的进风口(6)与出风口(9)位于炭化室(12)的相对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炭化室(12)内部连接喷淋装置(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装置(10)呈圆锥面分散于炭化室(12)内,用于炭化室(12)内降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3)上端为用于截留尘粒及焦油的多层过滤网(15),底端为用于排出焦油的旋转推进器(16),在多层过滤网(15)上方设置有用于促进烟气的快速流动的风机(1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净化装置(3)的烟气入口位于多层过滤网(15)的下方,烟气出口位于多层过滤网(15)与风机(14)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冷却塔内水管(20)呈螺旋状布置,所述的腐熟发酵室(5)内设置有呈螺旋状布置的发酵室内水管(19),所述的烟气冷却塔内水管(20)与发酵室内水管(19)之间通过热水回流管道(18)连通形成循环回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冷却塔(4)设置有用于排放烟气的烟气排放口(17),经过烟气净化装置(3)净化后进入烟气冷却塔(4)中的烟气为烟气冷却塔内水管(20)内循环水加热后,低温烟气由烟气排放口 (17)排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排放口(17)通过烟气循环管与炭化炉(I)的进风口连通,低温烟气回流至炭化炉(I)内作为进风。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炭化炉、烟气净化装置、烟气冷却塔及腐熟发酵室,炭化炉、烟气净化装置及烟气冷却塔顺序通过烟气管道连接,烟气冷却塔与腐熟发酵室之间通过热水回流管道连通,生物质在炭化炉中炭化,产生的烟气经过烟气净化装置净化后进入烟气冷却塔中为烟气冷却塔内水管内循环水加热,烟气冷却塔内水管内循环水通过热水回流管道进入腐熟发酵室,为畜禽粪便的腐熟发酵提供热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次将炭化炉和有机肥生产结合到一起,利用炭化炉产生高温烟气,通过烟气冷却塔利用高温烟气为循环水加热,使循环水达到适宜发酵菌种生长的条件,输送到快速有机肥系统中,促进有机肥发酵效率的提高。
【IPC分类】C10B1/02, C10B53/02, C10B57/00
【公开号】CN104893745
【申请号】CN201510279018
【发明人】司慧萍, 武振东, 陈杰, 吴军辉, 林开颜, 李引, 施建锋, 周全, 杨洋
【申请人】同济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