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020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将有机废弃物施以干燥并焚烧碳化处理的有机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各国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有机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长。据统计资料得知,城市年产如厨余的有机废弃物约300万吨,其中北京、上海、重庆、天津、长沙及深圳等城市的餐饮服务单位的厨余日产量己经突破千吨产生量,其他中大型城市餐饮服务单位厨余日产量,也在数百吨产生量左右,厨余的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迫切待解决的严重问题。由于此类的有机废弃物具有高水分、高盐分和高有机质含量等理化特性,且其中所含油脂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的有机垃圾,若和其他垃圾一起进行焚烧,不但不能满足垃圾焚烧发电的发热量要求,反而会致使焚烧炉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不良的污染气体,所以如厨余的有机废弃物不适合直接焚烧处理,而有提出更好的作法的必要。
[0003]另外,一般利用加热或燃烧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机器在运转时,会产生温热的水蒸气、湿气,如此会导致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时间拉长,进而使得有机废弃物处理机所需的运转时间增加,而有耗费电力能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其令有机废弃物能利用干燥处理系统使其呈碳化型态,不仅可作为再生资源使用,更能避免有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及能源的浪费。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令有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或湿气能利用冷凝器凝结成液体,并进一步令凝结的液体能作为再生资源使用。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包含一干燥机、焚烧炉、输送机,以及若干冷凝器,将经过破碎细化及离心脱水的有机废弃物,利用干燥系统施以干燥碳化处理,将有机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其中:该干燥机二端设有一进料口及出料口,内缘设有一卷送器,以及一加热器,令有机废弃物由该进料口置入后,利用该卷送器往该出料口一端输送,并利用该加热器产生250?350度的高温,使有机废弃物被烘干。该焚烧炉具有一进料口及出料口,将烘干的有机废弃物由该进料口送入该焚烧炉内,利用600?700度的高温将有机废弃物焚烧使其碳化后,再由该出料口送出。该输送机设于该干燥机与焚烧炉之间,其一端设有一置料部,另一端则设一输送带,该置料部设于该干燥机的出料口下方,而该输送带一端与该置料部衔接,另一端设于该焚烧炉的进料口上方,令该输送机将烘干的有机废弃物输送至该焚烧炉。一第一冷凝器设于该焚烧炉一侧,一端与该焚烧炉内部连接,另一端利用分流管接设有一第一储存槽及第二储存槽,可利用该第一冷凝器将该焚烧炉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成液体,并将所凝结的液体中的油、水分离,使油存放于该第一储存槽,而水存放于该第二储存槽。又该干燥机可接设一第二冷凝器,该第二冷凝器一端与该干燥机内部接通,另一端接设一第三储存槽,可利用该第二冷凝器将该干燥机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成水后,存放于该第三储存槽。藉此,不仅能将有机废弃物进行碳化作为再生资源使用,更能避免有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及能源的浪费。同时亦能令有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或湿气凝结成可作为再生资源使用的液体,不仅增进有机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效率及实用性,并能避免能源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废弃物处理的流程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0009]图中标示如下:
[0010]干燥机(10)进料口(11)
[0011]出料口(12)卷送器(13)
[0012]加热器(14)焚烧炉(20)
[0013]进料口(21)出料口(22)
[0014]输送机(30)置料部(31)
[0015]输送带(32)第一冷凝器(40)
[0016]分流管(41)第一储存槽(42)
[0017]第二储存槽(43)第二冷凝器(50)
[0018]第三储存槽(5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将收集的有机废弃物依序施以高压脱水、破碎细化,及离心脱水等程序后,再将液体的有机废弃物集中后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而固体的有机废弃物则再施以快速干燥、有机废弃物处理后,使有机废弃物炭化,炭化后的有机废弃物则能作成炭棒再利用。而本实用新型干燥系统包含一干燥机(10)、焚烧炉(20)、输送机(30)、第一冷凝器(40)及第二冷凝器(50),其中:
[0022]该干燥机(10)将有机废弃物作快速干燥用,二端设有一进料口(11)及出料口
(12),内缘由进料口(11)往出料口(12)之间设有一卷送器(13),并沿内壁周围设有加热器
(14);令有机废弃物由该进料口(11)置入后,利用该卷送器(13)往该出料口(12) —端输送,并在输送过程中,利用该加热器(14)产生约250?350度的高温,使有机废弃物被快速烘干后,再经由该出料口(12)向外送出。
[0023]该焚烧炉(20) —般为可产生600?700度高温的机器,将有机废弃物作碳化用,该焚烧炉(20)具有一进料口(21)及出料口(22),可将烘干的有机废弃物由该进料口送入该焚烧炉(20)内,利用约600?700度的高温将有机废弃物焚烧使其碳化后,再由该出料口 (22)向外送出。
[0024]该输送机(30)设于该干燥机(10)与焚烧炉(20)之间,其一端设有一置料部
(31),另一端设一输送带(32),该置料部(31)设于该干燥机(10)的出料口(12)下方,而该输送带(32) —端与该置料部(31)衔接,另一端设于该焚烧炉(20)的进料口(21)上方,令该输送机(30)将烘干的有机废弃物输送至该焚烧炉(20)。
[0025]该第一冷凝器(40)设于该焚烧炉(20) —侧,一端与该焚烧炉(20)内部连接,另一端利用分流管(41)接设有一第一储存槽(42)及第二储存槽(43),可利用该第一冷凝器
(40)将该焚烧炉(20)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成液体,并将所凝结的液体中的油、水分离,使油存放于该第一储存槽(42),而水存放于该第二储存槽(43)。
[0026]该第二冷凝器(50)设于该干燥机(10) —侧,该第二冷凝器(50) —端与该干燥机(10)内部接通,另一端接设一第三储存槽(51),可利用该第二冷凝器(50)将该干燥机(10)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成水后,存放于该第三储存槽(51)。
[0027]据此,利用该干燥系统先将有机废弃物烘干后再焚烧碳化,使有机废弃物的碳化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再利用第一、第二冷凝器(40、50)的辅助,使干燥系统处理过程产生的水蒸气或湿气凝结成水或油,提升有机废弃物处理的效率及避免能源的浪费。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将有机废弃物碳化后,制作碳棒时,可将碳化的有机废弃物和该第一冷凝器(40)凝结的油混合再加工制成碳棒,使有机废弃物回收的再生处理更具实际效益。
[0028]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将经过破碎细化及离心脱水的有机废弃物,利用一干燥系统施以干燥碳化处理,将有机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该干燥系统包含: 一干燥机,二端设有一进料口及出料口,内缘设有一卷送器,以及一加热器,令有机废弃物由该进料口置入后,利用该卷送器往该出料口一端输送,并利用该加热器产生250?350度的高温,使有机废弃物被烘干; 一焚烧炉,具有一进料口及出料口,将烘干的有机废弃物由该进料口送入该焚烧炉内,利用600?700度的高温将有机废弃物焚烧使其碳化后,再由该出料口送出; 一第一冷凝器,设于该焚烧炉一侧,一端与该焚烧炉内部连接,另一端利用分流管接设有一第一储存槽及第二储存槽,可利用该第一冷凝器将该焚烧炉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成液体,并将所凝结的液体中的油、水分离,使油存放于该第一储存槽,而水存放于该第二储存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干燥机接设一第二冷凝器,该第二冷凝器一端与该干燥机内部接通,另一端接设一第三储存槽,可利用该第二冷凝器将该干燥机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成水后,存放于该第三储存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干燥机与焚烧炉之间设有一输送机,该输送机一端设有一置料部,另一端设一输送带,该置料部设于该干燥机的出料口下方,而该输送带一端与该置料部衔接,另一端设于该焚烧炉的进料口上方,令该输送机将烘干的有机废弃物输送至该焚烧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弃物干燥处理系统,其包含一干燥机、焚烧炉,以及若干冷凝器,该干燥机令有机废弃物由一端的进料口置入后,利用卷送器往另一端的出料口输送,并利用加热器产生约250~350度的高温使有机废弃物被烘干。该焚烧炉系将烘干的有机废弃物利用约600~700度的高温焚烧使其碳化,使碳化后的有机废弃物能为再生资源使用。又冷凝器可分别接设于该干燥机及焚烧炉一侧,用以将烘干或焚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或油等液体,同样能作为再生资源使用。藉此使有机废弃物处理不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并能达到减量化、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IPC分类】C10B53/00, C10B57/00
【公开号】CN204999851
【申请号】CN201520397063
【发明人】刘昦樟
【申请人】刘昦樟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