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213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动力产生装置,其利用牵引装置带动弹性件移动而改变杠杆的力矩与力臂,使得支点转换后,进而使该杠杆形成摆动,而产生稳定的能源,其适用于各式动力设备的能源提供使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地球能源即将面临能源耗尽的危机,故而世界各国皆不断的积极开发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来产生电力能量的方法,以此来缓减传统能源被消耗的速度。
然而,上述无论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方式来产生能量,皆有受限于地区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区常年风力不强,即无法使用风力来产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区气候为常年多雨,则太阳能自然亦无法运用;而水力及地热更是要部份得天独厚的地区方有存在,其是无法有效地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是鉴于现有利用自然力生成能量,受限于地区方能实施的缺点,则提供一种机械式动力产生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动力产生装置,其包括一框架、一设于框架上的杠杆、两H形的架体、两箱体以及两L形支杆,其中框架底部两侧设有轨道,该两架体设于杠杆的两侧,且架体一侧边上设有一压轮,该两箱体一侧边是活动结合于两架体上,而该两箱体对应框架的轨道也设有轨道,两轨道上则设有一弹性件,且该弹性件而可被移动于两轨道间,该两支杆是结合于杠杆两侧,该两支杆与两箱体远离杠杆的一侧边是以一连接件连接,且该两支杆末端设有一压轮,以使该两轨道上的弹性件移动时,可改变杠杆的力矩,且连接件可被箱体与支杆上的压轮所抵压,而使杠杆摆动。
下面就有关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和所给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尚未激活时的侧面示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激活后两箱体内的弹性件右移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激活后杠杆右端向下摆动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激活后两箱体内的弹性件左移时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动力产生装置;10框架;101底部;102轨道;103轨道;104顶部;105抵杆;106弹簧;11杠杆;12架体;121侧边;122压轮;123侧边;124弹性件;13架体;131侧边;132压轮;133侧边;134弹性件;14箱体;141侧边;142轨道;143弹性件;144侧边;15箱体;151侧边;152轨道;153弹性件;154侧边;16支杆;161连接件;162压轮;17支杆;171连接件;172压轮;18牵引装置;19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该图内容为本发明动力产生装置1的一实施例,其是由一框架10、一设于框架上的杠杆11、两架体12、13、两箱体14、15以及两支杆16、17所组成。
该框架10底部101两侧设有一轨道102、103,该框架10两侧的顶部104与底部101对应设有一抵杆105,该等抵杆105末端是设有用以缓冲撞击力的弹簧106。
该两架体12、13为H形,其是相对设置于上述杠杆11的两侧,其中该两架体12、13靠近杠杆11中央的一侧边121、131上设有一压轮122、132。
该两箱体14、15的一侧边141、151分别活动结合于两架体12、13上,并保持水平状态,而该两箱体14、15对应上述框架10底部101两侧的轨道102、103也分别设有一轨道142、152,两相对应的轨道142、152上设有一弹性件143、153(如弹簧),而该弹性件143、153(如弹簧)则受一牵引装置18、19控制(如马达)而可移动于该两轨道102、142及两轨道103、152间。另该两箱体14、15远离杠杆11中央的一侧边144、154与上述H形架体12、13远离杠杆11中央的一侧边123、133,也连结有一弹性件124、134(如弹簧)。
该两L形的支杆16、17分别结合于杠杆11中央的两侧,该两支杆16、17与上述两箱体14、15远离杠杆11的一侧边144、154是以一连接件161、171(如绳体或炼体)连接,且该两支杆16、17末端设有一压轮162、172。
实施时,请参阅图1,首先令该杠杆11的左端是摆动至最低点,相对地杠杆11的右端则摆动至最高点,且杠杆11两侧的箱体14、15是呈水平状态,且箱体14、15内的弹性件143、153是在该箱体14、15内轨道142、152的最左端。
如图1-4所示,当杠杆11左端箱体14内的弹性件143以及杠杆11右端箱体15内的弹性件153分别受牵引装置18、19控制,而延着轨道102、142及轨道103、152向箱体14、15右端移动时,原本支点于箱体14的远离杠杆11处则会随着弹性件143的移动而转变至箱体14右端,杠杆11的力矩与力臂一改变,使得支点转换后,使得杠杆11产生摆动,使该杠杆11的左端向上摆动至最高点,相对地杠杆11的右端的支点也同样转换至远离杠杆11的方向,使杠杆11向下摆动至最低点,且摆动时,两箱体14、15皆保持水平的状态。
而当杠杆11左端箱体14内的弹性件143以及杠杆11右端箱体15内的弹性件153移动至箱体14、15的最右端时,该两箱体14、15可被框架10两侧的顶部104与底部101对应的抵杆105所抵压或顶撑,而稍微倾斜,且连接的牵引装置18、19则立即反转,使得杠杆11左端箱体14内的弹性件143以及杠杆11右端箱体15内的弹性件153分别再受牵引装置18、19控制,而延着轨道102、142及轨道103、152向箱体14、15左端移动,同时也使得支点再度随着弹性件143、153改变,使该杠杆11的左端向下摆动至最高点,相对地杠杆11的右端则向上摆动至最高点,且摆动时,两箱体14、15同样保持水平的状态。
此外,如图1、4所示,两支杆16、17与两箱体14、15远离杠杆11的一侧边144、154所连接的连接件161、171(如绳体),其在箱体14、15摆动时,是受两架体12、13靠近杠杆11中央的一侧边121、131上的压轮122、132以及两支杆16、17末端的压轮162、172所抵压,直到该两箱体14、15位移至顶点时,该连接件161、171则可脱离箱体14、15与支杆16、17上的压轮122、132、162、172的抵压。
据此,经由该两箱体14、15内的弹性件143、153移动时,可改变杠杆11的力矩与力臂,并通过支点的转换而使杠杆11摆动,且摆动时,该两箱体14、15是保持水平的状态,故经由上述的动作方式持续使杠杆11摆动,进而产生稳定的动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可达到创作的预期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动力产生装置,极具产业利用与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用以揭示本发明可实施的方式,而不能用以此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凡习于本业的人士对其所做出的明显变化与修饰,皆应视为不悖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框架,其上设有一杠杆,该框架底部两侧设有一轨道;两H形的架体,其是相对设置于上述杠杆的两侧,其中该两架体靠近杠杆中央的一侧边上是设有一压轮;两箱体,其一侧边是分别活动结合于两架体上,并保持水平状态,而该两箱体对应上述框架底部两侧的轨道亦分别设有一轨道,两相对应的轨道上设有一弹性件,而该弹性件则受一牵引装置控制而可移动于该两轨道间;以及两L形的支杆,是分别结合于杠杆中央的两侧,该两支杆与上述两箱体远离杠杆的一侧边是以一连接件连接,且该两支杆末端设有一压轮,连接件可被箱体与支杆上的压轮所抵压,以使该两轨道上的弹性件移动时,可改变杠杆的力矩与力臂,配合支点转换,而使杠杆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牵引装置为马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为一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为一链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一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箱体于摆动时为保持水平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两侧的顶部与底部对应设有一抵杆,使该两箱体上下位移时,可被该抵杆所抵压或顶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杆末端设有用以缓冲撞击力的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箱体位移至顶点时,该连接件则可脱离箱体与支杆上的压轮的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箱体远离杠杆中央的一侧边与上述H形架体远离杠杆中央的一侧边,连结有一弹性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产生装置,其包括一框架、一设于框架上的杠杆、两架体、两箱体以及两支杆,其中框架底部两侧设有轨道,该两架体设于杠杆的两侧,且架体一侧边上设有一压轮,该两箱体一侧边是活动结合于两架体上,而该两箱体对应框架的轨道也设有轨道,两轨道上则设有一弹性件,且该弹性件而可被移动于两轨道间,该两支杆是结合于杠杆两侧,该两支杆与两箱体远离杠杆的一侧边是以一连接件连接,且该两支杆末端设有一压轮,以使该两轨道上的弹性件移动时,可改变杠杆的力矩,且连接件可被箱体与支杆上的压轮所抵压,而使杠杆摆动。
文档编号F03G7/00GK101029632SQ20061005781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
发明者邱金和 申请人:邱金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