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的集束分流式热防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771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的集束分流式热防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尤其涉及提高热端部件 耐高温性能的防护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2006年公布歼一IO战斗机及发动机研制成功,标志 着我国军用飞机实现了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从航 空发动机发展趋势看,提高涡轮前燃气温度已成为提高航空发 动机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普遍采用 的降温冷却热防护措施,外部为气膜冷却、内部为叶片内腔对 流换热冷却。歼一IO战斗机装置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前 燃气温度约为1500°C。美国F119—PW—100战斗机涡扇发动 机的涡轮叶片冷却方式,为气膜冷却与叶片内腔多通道对流冷 却相结合,其冷却效果达450 ~ 500°C,该叶片表面的隔热涂 层还起到15(TC左右的隔热作用,再加上第三代单晶体材料做 成的叶片,使涡轮前燃气温度提高到170(TC。气膜冷却作为 一种有效的热防护措施,表面气膜是叶片内腔中的冷却气由叶 片壁面的大量气膜孔向外流出形成的,虽然可以阻隔燃气对热 端部件固壁材料的腐蚀,但由于气膜孔是由叶片壁面直接向叶 片内腔打通的,若气膜孔太多,必然会影响叶片的强度。而且气膜孔的分布断续、不均匀,产生的气膜同样不均匀、不稳定, 流路较短,冷却气利用率不高,会影响隔热效果。此外发散冷 却虽然更加有效,但因发散实验叶片是由多孔材料制作的,易 被冷气中的灰尘堵塞,而且多孔材料受到氧化腐蚀等,影响使 用寿命,所以未能在实际中应用。(以上背景技术来源于国防 科工委《先进制造技术导论》、《现代航空发动机技术与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的《航空传热学》、《2006年世界前沿
技术发展报告》等资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热防护措施,改进和加 强涡轮转子叶片的冷却结构,提高冷却气利用率,增进热防护 性能,有利于提高航空发动机涡轮前燃气温度。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研究设计航空发动机涡轮转 子叶片的集東分流式热防护,涡轮转子叶片的承力骨架上开设 若干连通叶片内腔的引气孔,沿承力骨架的表层开出气流通道, 连接引气孔的出口,在气流通道上面的叶片壁面分段向外开出 微气膜孔、排尘气膜孔,在设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一个引气孔 连通数条气流通道构成一个冷却单元,承力骨架上密集分布若 干个冷却单元,叶片内腔中的冷却气经由引气孔流向气流通道,
通过微气膜孔、排尘气膜孔向叶片壁面外喷出,围绕涡轮转子叶片形成气膜,其流程对涡轮转子叶片热端进行强化换热冷却, 对燃气传热实行阻隔。气流通道沿承力骨架表层开设,由连接 的引气孔出口向涡轮转子叶片的尾端方向延伸,冷却气在气流 通道内对周围进行强化换热冷却,对高温叶片壁面向承力骨架 传热实行阻隔。叶片壁面上开出的微气膜孔和排尘气膜孔,孔 轴线与连通的气流通道之间向涡轮转子叶片尾端方向的夹角 形成锐角,冷却气由气流通道通过叶片壁面上的大量微气膜孔 和排尘气膜孔向外排出,形成紧贴涡轮转子叶片的气膜,阻隔 高温燃气向涡轮转子叶片传热及侵蚀。气流通道设置在接近涡 轮转子叶片热端的叶片壁面内层,汇集成集束冷却结构,对热 端实行换热冷却和阻隔防热。本发明可以与叶片内腔对流冷却、 表面陶瓷涂层隔热技术结合进行。釆用集東分流式热防护措施 的涡轮转子叶片,通过承力骨架上开通的引气孔,使叶片内腔 与承力骨架表层开设的气流通道连通。根据各位置的温度场、 压力、气动要求及离心负荷,气流通道在邻热端处汇集,叶片 内腔中的冷却气通过引气孔流到这些气流通道上,经叶片壁面 开出的微气膜孔和排尘气膜孔向外喷出,形成气膜层。冷却气 由叶片端部进入叶片内腔对内壁进行对流换热冷却,再由引气 孔进入承力骨架上的气流通道中。冷却气流经过这些密集分布 而且流程较长的气流通道时,即对通道周围的叶片壁面内侧、叶片壁面与承力骨架的连接处及承力骨架内侧进行了一次强 化对流换热冷却。由于气体的热传导系数远低于高温合金材料 的热传导系数,气流通道中的冷却气流形成了阻隔高温叶片壁 面向低温承力骨架传热的中间隔热层,构成第一次隔热防护。 冷却气通过连通气流通道的叶片壁面上分段开出的若干微气 膜孔和排尘气膜孔,向叶片壁面外喷出无数的微气流,形成均 匀、连续而稳定的气膜,又一次对叶片壁面实行强化对流换热 冷却。冷却气在紧贴叶片壁面外部形成的气膜,构成阻隔热燃 气的第二次隔热防护。涡轮转子叶片釆用集東分流式热防护措 施,共获得两次换热冷却,再加上现有的叶片内腔对流冷却方 式,实际就进行了三次换热冷却,并构成两次隔热防护。由于 冷却气通过密集而相对较长的气流通道,对流路进行了充分的 冷却后,再从叶片壁面上无数的微气膜孔及排尘气膜孔流出, 充分延长了冷却气在流路中经过的时间,增加了冷却换热面积,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气利用率,增强了热防护效果。为了利 用表面耐高温陶瓷涂层技术,涡轮转子叶片保留了实施陶瓷涂 层隔热的条件。本发明的构思原理可用于燃烧室的火焰简等其 它热端部件的热防护。
按照上述设计构思,釆用本发明原理对航空涡轮风扇发动 机的涡轮转子叶片进行集束分流式热防护,充分利用冷却气对涡轮转子叶片实行换热冷却和隔热防护,可扩大冷却换热面积, 延长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气利用率,增强热防护效果,有利于 提高涡轮前燃气温度、提高发动机性能,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目 的。


图i是本发明的涡轮转子叶片U)示意图2是图1的A向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冷却单元(H)设置示意图; 图4是图2的K向C—C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动态冷却气(Q)流向示意图。 图中,l一涡轮转子叶片,2 —叶片壁面,3—承力骨架,4 一内腔隔套;N—叶片内腔,Y—引气孔,T—气流通道,W— 微气膜孔,P—排尘气膜孔,D—定位点,Q—冷却气,M—气膜, G—隔套气孔,H—冷却单元,R—热端,L一冷端,A—视向符 号,B—剖面符号,K一视向符号,C一剖面符号。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涡轮转子叶片1的叶片壁面2下面的承力骨架 3表层设置若干冷却单元H,由涡轮中心向涡轮转子叶片1尾 端方向分布。内部结构的B—B剖面,由A向表达。参阅图2,涡轮转子叶片1的外层是叶片壁面2,固定铺 敷在承力骨架3外面,内部构成叶片内腔N,内层中设有内腔 隔套4。环绕承力骨架3开设若干引气孔Y,连通叶片内腔N, 在承力骨架3的外表层上开设若干气流通道T。
参阅图3,由承力骨架3外表层直通叶片内腔N的引气孔 Y,连接若干气流通道T构成冷却单元H,气流通道T沿承力 骨架3表层设置,向涡轮转子叶片1的尾端方向延伸。设计在 承力骨架3表层上划分出若干个紧密邻接的六边形区域,在六 边形的各个顶角位置打出定位点D,在六边形内接近内顶角定 位点D的位置,打通连接叶片内腔N的引气孔Y,在承力骨架 3的表层上,刻蚀出连接引气孔Y出口的气流通道T沟槽,然 后在气流通道T上喷涂耐高温氧化合金。数条气流通道T连接 一个引气孔Y设置在由6个定位点D环绕确定的六边形区域范 围内,构成一个冷却单元H,每个六边形区域内各有一个冷却 单元H,若干个冷却单元H在叶片壁面2下面的承力骨架3表
层密集设置,连续排列。
参阅图4,在气流通道T上面的叶片壁面2上分段打通微
气膜孔W和排尘气膜孔P,孔轴线与气流通道T之间向涡轮转 子叶片1尾端方向的夹角形成锐角,有利于气流通道T实现无 障碍排尘、无堵塞通气。叶片内腔N的内腔隔套4中的冷却气Q通过隔套气孔G流出,经由承力骨架3上开通的引气孔Y流 向气流通道T,由气流通道T通过微气膜孔W和排尘气膜孔P 向叶片壁面2外喷出,在叶片壁面2表面构成气膜M,达到冷 端L向热端R的换热冷却效果,对涡轮转子叶片l实行热防护。 参阅图5,航空发动机工作时,涡轮转子叶片l处于涡轮
前燃气高温包围中。冷却气Q由涡轮转子叶片l端部进入叶片 内腔N中,对叶片内腔N进行对流换热冷却,之后由叶片内腔 N连通承力骨架3的引气孔Y进入气流通道T中,对气流通道 T紧邻的叶片壁面2内面、与承力骨架3的连接处及与承力骨 架3相邻的结构进行强化对流换热冷却,然后经由叶片壁面2 上分段开设与气流通道T连通的微气膜孔W和排尘气膜孔P, 向叶片壁面2外喷出无数冷却气Q的微气流,在涡轮转子叶片 l的热端形成均匀、连续而稳定的气膜M,又一次对叶片壁面 2实行强化对流换热冷却。大量连续的冷却气Q在叶片壁面2 上形成气膜M,起到了阻隔热燃气的隔热效果,对涡轮转子叶 片1实行了有效的热防护。
采用集束分流式热防护措施的涡轮转子叶片1,改变了现 有技术在叶片壁面2上直接向叶片内腔N打孔的方式,克服了 叶片壁面2与承力骨架3结合不牢固的问题,加强了冷却结构, 增加了冷却气Q流路的冷却换热面积,提高了冷却气Q利用率。本发明与传统的叶片内腔N对流冷却方式共用,总冷却效果可
达到650°C,加上新一代单晶高温合金(耐温约达105(TC)制 成的涡轮转子叶片l,可使承受的涡轮前燃气温度达到1700°C 大关。若再对叶片壁面2釆取表面隔热陶瓷涂层处理和冷却气 Q在外涵道降温等其它措施,将为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前燃气温 度提高到170(TC以上创造有利条件,对增强航空燃气涡轮发 动机的推力、提高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的热防护 原理同样可适用于燃烧室火焰简等其它热端部件。
权利要求
1、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的集束分流式热防护,其特征在于涡轮转子叶片(1)的承力骨架(3)上开设若干连通叶片内腔(N)的引气孔(Y),沿承力骨架(3)的表层开出气流通道(T),连接引气孔(Y)的出口,在气流通道(T)上面的叶片壁面(2)分段向外开出微气膜孔(W)、排尘气膜孔(P),在设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一个引气孔(Y)连通数条气流通道(T)构成一个冷却单元(H),承力骨架(3)上密集分布若干个冷却单元(H),叶片内腔(N)中的冷却气(Q)经由引气孔(Y)流向气流通道(T),通过微气膜孔(W)、排尘气膜孔(P)向叶片壁面(2)外喷出,围绕涡轮转子叶片(1)形成气膜(M),对涡轮转子叶片(1)热端进行强化换热冷却,对燃气传热实行阻隔。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集東分 流式热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气流通道(T )沿承力骨架(3 ) 表层开设,由连接的引气孔(Y)出口向涡轮转子叶片(1)的 尾端方向延伸,冷却气(Q)在气流通道(T)内对周围进行强 化换热冷却,对高温叶片壁面(2)向承力骨架(3)传热实行 阻隔。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的集 束分流式热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叶片壁面(2)上开出的微气膜孔(w)和排尘气膜孔(P),孔轴线与连通的气流通道 (T)之间向涡轮转子叶片(2)尾端方向的夹角形成锐角,冷 却气(Q)由气流通道(T)通过叶片壁面(2)上的大量微气 膜孔(W)和排尘气膜孔(P)向外排出,形成紧贴涡轮转子叶 片(1)的气膜(M)。
全文摘要
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的集束分流式热防护,在涡轮转子叶片(1)的承力骨架(3)上开设连通叶片内腔(N)的若干引气孔(Y),每个引气孔(Y)连通数条气流通道(T)构成一个冷却单元(H),承力骨架(3)上密集分布若干个冷却单元(H)。叶片内腔(N)中的冷却气(Q)经由引气孔(Y)流向气流通道(T),通过叶片壁面(2)上的微气膜孔(W)、排尘气膜孔(P)向外面喷出,形成气膜(M),对涡轮转子叶片(1)热端进行强化换热冷却,对传热实行阻隔。本发明可扩大冷却换热面积,延长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气利用率,增强热防护性能,提高航空发动机涡轮前燃气温度。
文档编号F01D5/14GK101586475SQ20081023874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3日
发明者张金山 申请人:张金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