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系统的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220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放系统的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然而, 一些期望通过平稳排气而提高输出和燃料比的汽车用户,强烈 地想用已谐振消音器来替换上述消音器,在所述谐振消音器中,排放管的 内径增加,并且消除了造成排放阻力的元件。然而,像这样的已谐振消音器,除了其圆周由噪音吸收材料构成,基 本上是全开放的管道,其具有的缺点在于排放噪音太过强烈而无法正常使 用。换句话说,大多数现有消音器的问题在于所述消音器无法保证平稳排 放,并且平稳排放难以保证优良的消音。此外,为了同时获得平稳排放和 优良的消音,传统的消音器的体积会变得很大,因而需要很大的空间和很 高的成本。特别是,大型货车和快速加载汽车需要最大化排放,为了满足 所述需要,所述消音器必须非常大;否则,消音效果无法预料。举个例子, 大型卡车配备与其油箱差不多大小的大型消音器。这需要空间和成本上的 向耗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3[07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正常 平稳排气以及出色消除排放噪音的消音器。因而,所述消音器用很小体积 即可完全满足发动机或其他工业设备排放量的需求,并且能够极大节约空 间和成本。所述消音器能够给交通工具设计者选择所述消音器空间的自 由。特别的,所述消音器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排放至足以提高发动机输出, 并且显著节约燃料。
技术方案
08为了获得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消音器安装在机械结构的排放系统上。 其一端形成用于排气的入口,其另一端形成用于排气出口的管型主体。在 从所述入口至所述出口的方向上,多个噪音吸收引导单元以有规律的间隔 连续设置于所述消音器主体内部。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具有中空形状, 其入口设置于所述主体入口处并且其出口设置于所述主体出口处。上述出 口的圆周与所述主体的内側圆周结合在一起。在其从出口至入口的时候, 连接所述入口及出口圆周的表面倾斜以变得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更远。除 了上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还存在通过扭曲板子形成的螺旋元件。所述螺 旋元件穿过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的入口和出口并安装在所述噪音吸收 引导单元的入口圆周上。所述螺杆元件30,如图2所示,是螺旋形状的元件,通过固定其两 端来扭曲长的平板而形成。所述螺杆元件30沿着主体10安装在主体10 内。[16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20为喷嘴型元件。如图2所示,多个噪音吸 收引导单元20以均匀间隔连续安装在所述主体10的内部。如图3所示, 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20分别结合在主体10内壁以及螺旋元件30外缘 上,位于所述主体10内壁和螺旋元件30的外缘之间。从所述噪音吸收引 导单元20的所述入口 21至所述出口 22,连接进入废气的噪音吸收引导 单元部件20入口和其出口的表面倾斜,以更靠近主体10的壁。由上述元件组成的所述消音器的功能如下图3为本发明消音器侧横截面示意图。本发明,排放系统的消音器,能够在诸如汽车,轮船,建筑,以及其 他机械设备的X业中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放系统的消音器,包括以下部件管型主体,所述管型主体安装在机械结构的排放系统上,所述管型主体一端形成有废气入口,另一端形成有释放废气的出口;多个噪音吸收引导单元,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在从所述主体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以有均匀间隔连续地安装在所述消音器主体内部;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具有中空形状,其中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入口朝着所述主体入口处并且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出口朝着所述主体出口处;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出口的圆周与所述主体的内壁结合;从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出口到入口,与上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的入口和出口的圆周连接的表面倾斜以更远离所述主体的内表面;螺旋元件,所述螺旋元件通过扭曲板而形成,所述螺旋元件穿过所述多个噪音吸收引导单元的入口和出口,并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上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的入口圆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的消音器,其中所述主体两端为锥形以形成减小的管道,并且所述消音器还包括凸缘,用于插入所述减小管道的外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用于汽车,建筑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的消音器,其包括以下元件管型主体,所述管型主体安装在机械结构的排放系统上,所述管型主体一端形成有废气入口,另一端形成有释放废气的出口;多个噪音吸收引导单元,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在从所述主体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以均匀间隔连续地安装在所述消音器主体内部。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具有中空形状,其中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入口朝着所述主体入口处并且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出口朝着所述主体出口处。所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出口的圆周与所述主体的内壁结合。从出口到入口,与上述入口和出口的圆周连接的表面倾斜以更远离所述主体的内表面;螺旋元件,所述螺旋元件通过扭曲板而形成,所述螺旋元件穿过所述多个噪音吸收引导单元的入口和出口,并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上述噪音吸收引导单元的入口圆周上。
文档编号F01N1/10GK101663469SQ200880008406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5日
发明者金相旭 申请人:金相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