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106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成为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但汽车产业高速 发展同时也带来空气污染、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汽车对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温室气体 排收,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诱因之一。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传统汽车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展的有利时机, 全面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商业化进程,这将是汽车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传统汽车的“心脏”主要依靠以汽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作 为“血液”产生驱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和“血液”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说汽车工业发展的原始动力来自远古时期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_化石能 源,依靠它发电制造汽车,又依靠它驱动汽车;那么汽车工业发展的未来动力应该是太阳 能直接或间接的转化形式,依靠广义太阳能产生的清洁电力生产汽车,并成为汽车直接动 力-或使用生物燃料,或使用“太阳氢”制造的燃料电池,或使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 能源为混合动力车充电,并没有直接应用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也没有实现新能源汽车的 “心脏”和“血液”本质上的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 “心脏”和“血液”本质上的改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包括 太阳能聚光装置,峰值功率跟踪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所述太阳能聚光装置 输出端接有峰值功率跟踪器,所述峰值功率跟踪器输出端联接有蓄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 述电机控制器输出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太阳能聚光装置为非跟踪聚光的立体结构,所 述立体结构设有多个单板机组件,所述单板机组件包括多个采集太阳能的楔形单元;所述 楔形单元与地面平行的面为受光面,所述受光面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聚光电池硅片; 所述楔形单元与地面垂直的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一端与受光面一端垂直连接,反射面 上设有反射膜;所述楔形单元中与受光面一端及反射面一端连接的面为太阳光的入射面, 所述反射面与入射面之间设有折射面;所述折射面上设有三棱镜,所述三棱镜底边与折射 面重合连接,并三棱镜底边的中点与折射面的中点重合,所述三棱镜底边对应的顶点与反 射面连接。所述非跟踪聚光装置受光面的第一聚光电池硅片接收太阳光,第二聚光电池硅 片接收反射面的反射光。所述非跟踪聚光装置为立体结构,该立体结构的截面为多边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第一、第二聚光电池硅片为单晶硅、多晶硅及非晶硅。所述三棱镜的散射面上设有反射膜。[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不需要跟踪太阳光,节省太阳光跟踪的精密仪器,节约成本,故障率低;节约空间,应用广泛。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上设有楔形单元,合理利用空间,并最大程度上折射太 阳光,通过双面聚光电池硅片采集太阳光,光利用率、空间利用率更高,从而效率更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聚光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楔形单元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包括太阳能聚光装置,峰值功率跟 踪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所述太阳能聚光装置输出端接有峰值功率跟踪器, 所述峰值功率跟踪器输出端联接有蓄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输出端与驱动电 机连接;所述太阳能聚光装置为非跟踪聚光的立体结构1,所述立体结构1设有多个单板机 组件2,所述单板机组件2包括多个采集太阳能的楔形单元;所述楔形单元与地面平行的面为受光面,所述受光面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第二 聚光电池硅片3、4 ;所述第一、第二聚光电池硅片3、4为单晶硅、多晶硅及非晶硅。所述非 跟踪聚光装置受光面的第一聚光电池硅片3接收太阳光,第二聚光电池硅片4接收反射面 的反射光。所述楔形单元与地面垂直的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一端与受光面一端垂直连 接,反射面上设有反射膜5 ;所述楔形单元中与受光面一端及反射面一端连接的面为太阳 光的入射面9,所述反射面与入射面之间设有折射面8 ;所述折射面8上设有三棱镜6,所述 三棱镜6底边与折射面重合连接,并三棱镜6底边的中点与折射面的中点重合,所述三棱镜 6底边对应的顶点与反射面连接,所述三棱镜6的散射面7上设有反射膜。所述非跟踪聚光 装置为立体结构1,该立体结构1的截面可为多边形、为抛物线形、为圆形、为椭圆形。实施例本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的太阳能聚光装置输出端接有峰值功率跟踪器(即MPPT 控制器为市购产品),所述峰值功率跟踪器输出端联接有蓄电池(为市购锂电池)和电机 控制器(为市购产品),所述电机控制器输出端与驱动电机(为市购产品)连接;所述太阳 能聚光装置为非跟踪聚光的立体结构1,本实施例采用锥台结构。所述锥台结构的侧面四 周设有多个单板机组件2,所述每个单板机组件2包括多个采集太阳能的楔形单元;所述 楔形单元与地面平行的面为受光面,该受光面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聚光电池硅片3、 4(本新型可采用单晶硅、多晶硅及非晶硅);所述楔形单元与地面垂直的面为反射面,所述 反射面一端与受光面一端垂直连接,反射面上设有反射膜5 (为市购银镀膜,厚度0. IOmm); 所述非跟踪聚光装置受光面的第一聚光电池硅片3接收太阳光,第二聚光电池硅片4接收 反射面的反射光。所述楔形单元中与受光面一端及反射面一端连接的面为太阳光的入射 面,入射面为夹层玻璃其夹层填充材料为聚乙烯缩丁醛(PVB,厚度0. 72mm),所述反射面与入射面之间设有折射面8,折射面8为夹层玻璃其夹层填充材料为聚乙烯缩丁醛(PVB,厚度 0. 36mm);所述折射面8上设有三棱镜6,所述三棱镜6底边与折射面8重合连接,并三棱镜 6底边的中点与折射面8的中点重合,所述三棱镜6底边对应的顶点与反射面连接,所述三 棱镜6的散射面7上设有反射膜(为市购银镀膜,厚度0. IOmm)。所述三棱镜6散射面采用 浮法玻璃,其余两边为夹层玻璃其夹层填充材料为聚乙烯缩丁醛(PVB,厚度0. 36mm)。 当太阳光照射到受光面时,受光面的第一聚光电池硅片3接收太阳能能量,并将 其转换为电能输出至峰值功率跟踪器。当太阳光照射到入射面9的时候,经入射面折射后, 一部分太阳光再经折射面8折射后射向反光面,经反光面的反射膜5反射后照射到第二聚 光电池硅片4上;第二聚光电池硅片4将其转换为电能输出至峰值功率跟踪器。另一部分 太阳光再经折射面8折射后进入设置于折射面8上的三棱镜6,经三棱镜6折射后一部分同 样射向反光面,另一部分射向三棱镜6的散射面7,在经散射面7上的反射膜反射,然后经三 棱镜6另一面折射后射向第二聚光电池硅片4,第二聚光电池硅片4将其转换为电能输出至 峰值功率跟踪器。所述峰值功率跟踪器将电能输送至蓄电池储存。通过电机控制器控制蓄 电池的电力输出,实现控制电机的工作,电机驱动车轮旋转,整个过程实现太阳能到电能的 转换,并有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最终实现太阳能驱动汽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仅应用于汽车上,还可以应用到建筑、电站等其他非跟踪太阳能采集技术中。
权利要求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包括太阳能聚光装置,峰值功率跟踪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所述太阳能聚光装置输出端接有峰值功率跟踪器,所述峰值功率跟踪器输出端联接有蓄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输出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太阳能聚光装置为非跟踪聚光的立体结构,所述立体结构设有多个单板机组件,所述单板机组件包括多个采集太阳能的楔形单元;所述楔形单元与地面平行的面为受光面,所述受光面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聚光电池硅片;所述楔形单元与地面垂直的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一端与受光面一端垂直连接,反射面上设有反射膜;所述楔形单元中与受光面一端及反射面一端连接的面为太阳光的入射面,所述反射面与入射面之间设有折射面;所述折射面上设有三棱镜,所述三棱镜底边与折射面重合连接,并三棱镜底边的中点与折射面的中点重合,所述三棱镜底边对应的顶点与反射面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非跟踪聚光装置受光面的 第一聚光电池硅片接收太阳光,第二聚光电池硅片接收反射面的反射光。
3.按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非跟踪聚光装置为立体结 构,该立体结构的截面为多边形。
4.按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非跟踪聚光装置为立体结 构,该立体结构的截面为圆形。
5.按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非跟踪聚光装置为立体结 构,该立体结构的截面为椭圆形。
6.按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第二聚光电池硅片为 单晶硅、多晶硅及非晶硅。
7.按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三棱镜的散射面上设有反 射膜。
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包括太阳能聚光装置,所述太阳能聚光装置输出端接有峰值功率跟踪器,所述峰值功率跟踪器输出端并联接有蓄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输出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太阳能聚光装置为非跟踪聚光的圆柱形立体结构,所述圆柱形立体结构设有多个单板机组件,所述单板机组件包括多个采集太阳能的楔形单元,所述楔形单元内设有折射面和三棱镜;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不需要跟踪太阳光,节省太阳光跟踪的精密仪器,节约成本,故障率低;节约空间,应用广泛。在立体结构上设有楔形单元,合理利用空间,并折射、反射太阳光,通过双面聚光电池硅片采集太阳光,效率更高;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和“血液”本质上的改变。
文档编号F03G6/06GK201568239SQ20092001479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4日
发明者于恩华, 黄宝贵 申请人:于恩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