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757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发动机和通过该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的发动机发电机,尤其是关于用于提高需要冷却效果的变换器、空气过滤器的冷却效率的内部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公知有并设发动机和发电机并设置于框体(〃、”一 ”)内部的发动机发电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发动机发电机中,具有对由发电机发电出的电力进行整流而变换成所期望的频率的变换器,这些发动机、发电机、变换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的全体被内置在框体。而且,关于这些必要设备,谋求其配置结构的单纯化及紧凑化,能够使发动机发电机的设置、搬运和维护时的处理变得容易。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99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以往的发动机发电机中,耐热性差的电装设备即变换器与热源即发动机、发电机一起设置在框体的内部的大致中央。该情况下,在变换器自身的发热的基础上,因所述热源的发热使变换器的温度上升,在电路中会发生电压变动、频率变动等的不良情况。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框体的内部紧凑地配置各设备的同时,能够谋求冷却风的冷却效果的提高的发动机发电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以下对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具有发动机;由所述发动机驱动而进行发电的发电机;将由所述发电机发电出的电力变换成交流并输出的变换器;对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对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燃料进行存储的燃料箱;对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过滤器;对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音进行消音的消音器;对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将这些设备设置在内部的框体,其中,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在所述框体的侧部设置有冷却风导入口,在所述发动机的另一侧,在所述框体的侧部,设置有冷却风排出口,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在所述冷却风导入口和所述冷却风排出口之间形成有冷却风通路,在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与发动机相比的上游侧,配置有所述发电机、所述变换器和所述空气过滤器,在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与发动机相比的下游侧,配置有所述燃料箱、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消音器,在通过该发动机驱动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风扇的情况下,将外气作为冷却风从所述冷却风导入口取入到所述框体的内部,从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上游朝向下游流动,并从所述冷却风排出口排出到所述框体的外部。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在所述框体的侧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冷却风导入口所含有的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上下设置两个所述变换器,分别以与所述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相对的方式与所述框体的侧部并列设置,
4在所述上下的变换器和所述框体的侧部之间并列设置支承部件,在所述支承部件将成为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一通道形成为从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朝向上下的变换器延伸,使来自所述冷却风导入口的冷却风流入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上下的变换器朝向上方或下方进行导向。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设置有使来自所述第一冷却风导入口的冷却风上下分流的分隔部件,将流入所述第一通道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沿所述上侧的变换器向上方导向,将流入所述第一通道的冷却风的剩余部分沿所述下侧的变换器向下方导向。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在所述框体的侧部的下侧设置有所述冷却风导入口所含有的第二冷却风导入口,在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有朝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及朝上开口的箱状的导向部件,以与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相对的方式与所述框体的侧部的下侧并列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件将成为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二通道形成为从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朝向所述框体的内部上侧延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和所述第二通道,使来自该第二冷却风导入口的冷却风流入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导向部件向上方导向。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以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为横向,与所述燃料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地将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燃料箱并列设置。发明的效果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发挥以下所述的效果。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能够通过温度较低的冷却风冷却尤其需要冷却的变换器、空气过滤器。因此,能够根据需要高效率地冷却各设备,能够谋求冷却风的冷却效果的提高。另外,以夹持并包围发动机的方式配置其他的设备。因此,能够紧凑地配置其他的设备,并且作为隔音壁利用,能够谋求发动机的噪音的降低。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能够将冷却风朝向上下的变换器通过第一通道输送。因此,能够通过冷却风高效率地冷却上下的变换器,谋求冷却风的冷却效果的提高。另外,在第一冷却风导入口的内侧定位第一通道。因此,能够降低从该第一冷却风导入口向框体的外部漏出的噪音。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使冷却风上下分流到上下的变换器,能够将均等的风量的冷却风朝向上下的变换器输送。因此,通过冷却风均勻地冷却上下的变换器,能够减轻冷却风的冷却效果的偏差。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在第二冷却风导入口的内侧定位第二通道。因此,能够降低从该第二冷却风导入口向框体的外部漏出的噪音。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中,在框体的内部紧凑地配置散热器及燃料箱,并且能够根据需要的量确保散热器的冷却容量,并且能够谋求燃料箱的大容量化。


图1是表示发动机发电机中的框体的外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发动机发电机中的框体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框体的右侧部的一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框体的内部的后侧的结构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框体的右侧部的前侧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框体的右侧部的前侧附近的结构的正视剖视图。图7是表示框体的右侧部的前侧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框体的前侧部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发动机发电机2发动机3发电机4变换器5 框体6散热器7燃料箱11第二冷却风导入口12第一冷却风导入口12A上第一冷却风导入口12B下第一冷却风导入口13支承部件14冷却风排出口16空气过滤器18消音器23分隔部件25导向部件31第一通道32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发动机发电机中的框体的外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发动机发电机中的框体的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框体的右侧部的一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框体的内部的后侧的结构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框体的右侧部的前侧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框体的右侧部的前侧附近的结构的正视剖视图,图7是表示框体的右侧部的前侧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框体的前侧部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首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发电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以各图中适当记载的箭头A的方向为前方向来规定前后及左右方向。如图1、图2所示,发动机发电机1是变换器式发动机发电机。在发动机发电机1 中,具有框体5、发动机2、发电机3、变换器4、冷却风扇17、散热器6、燃料箱7、空气过滤器 16、消音器18、控制装置和蓄电池M等。框体5是发动机发电机1的外装部件,将发动机2、发电机3等的各设备设置在内部。框体5由设于底部的基座8和设于上部的盖罩9构成。发动机2成为框体5内部的各设备的驱动源。发动机2被配置在框体5的内部的大致中央,在基座8的上表面上经由未图示的防振部件被支承。发电机3通过发动机2的动力被驱动,是进行发电的装置。发电机3位于发动机 2的前方且配置在蓄电池M的后方。变换器4对由发电机3发电的电力整流后,变换成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并输出。变换器4被配置在发动机2的右前方,并且被配置在框体5的右侧部,即盖罩9的右侧板9b 的前侧附近。冷却风扇17将外气取入到框体5的内部。冷却风扇17被配置在框体5内部的发动机2的后方且在散热器6的前方,通过发动机2的动力被驱动。散热器6对在发动机2内循环的冷却水进行冷却。散热器6被配置在框体5内部的冷却风扇17的后方且在燃料箱7的上方,并经由连通管19、20与发动机2连接。燃料箱7用于存储向发动机2供给的燃料。燃料箱7被配置在发动机2的后方且在散热器6的下方附近。空气过滤器16用于对外气进行净化并向发动机2供给。空气过滤器16被配置在发动机的左前方且在蓄电池M的上方附近,并经由吸气管22与发动机2连接。消音器18用于对发动机2的排气音进行消音。消音器18被配置在散热器6的后方且在燃料箱7的上方,并经由排气管21与发动机2连接。排气尾管18a从消音器18向上方延伸到框体的顶部即盖罩的顶板9d附近,在其伸出端部面向外部地开口。而且,来自发动机2的废气能够通过排气管21经由消音器18, 从排气尾管18a向框体5的外部排出。控制装置用于进行发动机2和发电机3的控制。控制装置被配置在发电机3的前方且在蓄电池M的上方,并且被配置在框体5的前侧部,即盖罩9的前侧板9a的前侧附近。控制面板10用于进行发动机发电机1的起动等的操作、运转状态等的显示。控制面板10被配置在控制装置的前方,并在框体5的前侧部即盖罩9的前侧板9a的上部向外部露出。在控制面板10中具有用于对发动机发电机1的运转进行操作的开关类、用于显示运转状况的监视器等。蓄电池M在发动机2的起动时向未图示的起动机、变换器4的控制部和后述的控制面板10等供给电力。蓄电池M被配置在基座8的前部。这样,在发动机发电机1中,各设备被设置在框体5的内部。而且,从燃料箱7供给燃料,并经由空气过滤器16供给空气,从而发动机2被起动。通过发动机2的动力驱动发电机3,进行发电。通过发电机3发电的电力被变换器4、4整流后,被变换成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并输出。以下,对框体5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框体5如前所述地由基座8和盖罩9构成。基座8设于框体5的底部,呈俯视矩形状。盖罩9设于框体5的上部,成为向下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的箱体, 并从上方被覆安装在基座8上。在框体5的前侧部即盖罩9的前侧板9a上设置有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由开口部IlaUla...群组构成,并被配置在前侧板9a的右下侧。而且,在经由该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将框体5的外部和内部连通,冷却风扇17通过发动机2被驱动的情况下,外气能够作为冷却风被取入框体5的内部。在框体5的右侧部即盖罩9的右侧板上设置有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上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A由开口部12a、12a...群组构成,并被配置在右侧板的前上侧。下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B由开口部12b、12b...群组构成,在右侧板的前下侧,被配置在上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A的下方。而且,在经由这些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将框体5的外部和内部连通,冷却风扇17通过发动机2被驱动的情况下,外气能够作为冷却风向框体5的内部取入。在框体5的顶部(上侧部)即盖罩9的顶板9d上设置有冷却风排出口 14。冷却风排出口 14由开口部14a、14a...群组构成,并被配置在顶板9d的后侧。而且,在经由该冷却风排出口 14将框体5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冷却风扇17通过发动机2被驱动的情况下, 被取入到框体5的内部的冷却风能够向框体5的外部排出。在框体5的内部,在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A、12B与冷却风排出口 14之间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冷却风通路。同样地,在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与冷却风排出口 14 之间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冷却风通路。这样,成为从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A、12B 或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被取入的冷却风通过冷却风通路流动到冷却风排出口 14的结构。在这样的冷却风通路的前后中途部配置有发动机2。发动机2以曲轴的轴向为前后方向,被配置在框体5的内部的大致中央。而且,该发动机2的前方的空间被设定为冷却风通路的上游,发动机2的后方的空间被设定为冷却风通路的下游。在冷却风通路的上游,发电机3、变换器4和空气过滤器16以从前方围绕发动机2 的方式配置。在冷却风通路的上游,发电机3在发动机2的前方被配置在框体5的内部的中央靠前部,并与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相接近地设置。发电机3与从发动机2的前部向前方突出的曲轴连动地连结。变换器4在发动机2的右前方被配置在框体5的内部的右前侧,在盖罩9的右侧板9b附近以与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A、12B相对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具有两个变换器4、4,上变换器4与上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A相对、且下变换器4与下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B相对地设置。上下的变换器4、4通过后述的支承部件13被安装在框体 5上。空气过滤器16以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在发动机2的左前方被配置在框体5的内部的左前上侧,在盖罩9的左侧板9c附近以与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相接近的方式设置。空气过滤器16的上部经由在框体5的内部的左侧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吸气管22与发动机 2的吸气侧连接。另一方面,在冷却风通路的下游,燃料箱7、散热器6和消音器18以从后方围绕发动机2的方式配置。在冷却风通路的下游,燃料箱7在发动机2的下后方被配置在框体5 的内部的后侧,并被设置在冷却风排出口 14的下方。燃料箱7还如图4所示那样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箱体,以长度方向为横向即左右方向,沿该方向向框体5充分地延长,而成为横长形状。散热器6在发动机2的后方被配置在框体5的内部的后侧,并被设置在冷却风排出口 14的下方。散热器6还如图4所示那样以长度方向为横向即左右方向,沿该方向延长, 与燃料箱7相同地成为横长形状,并在燃料箱7的上方附近与其并列配置。在散热器6的前表面一体地设有筒状的风扇盖罩6a,在此处被覆安装有冷却风扇17。消音器18在发动机2的后方被配置在框体5的内部的后侧,并被设置在冷却风排出口 14的下方。消音器18以长度方向为横向即左右方向,沿该方向延长,与燃料箱7—起成为横长形状,在燃料箱7的上方且散热器6的后方,与它们并列配置。消音器18在右上部经由在框体5的内部的右侧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排气管21与发动机2的排气侧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冷却风扇17通过发动机2被驱动的情况下,外气能够作为冷却风从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及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被取入到所述框体5的内部。而且, 从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取入的冷却风首先朝向位于冷却风通路的上游的变换器4、4流动, 然后经由发动机2、排气管21等的周边朝向位于冷却风通路的散热器6等流动,最后从冷却风排出口 14排出到框体5的外部。另外,从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取入的冷却风首先朝向位于冷却风通路的上游的发电机3、空气过滤器16流动,然后经由发动机2等的周边朝向位于冷却风通路的散热器6 等流动,最后从冷却风排出口 14排出到框体5的外部。这样,外气能够作为冷却风从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及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被取入到所述框体5的内部,从尤其需要冷却的变换器4、4和空气过滤器16等设备按顺序冷却的同时,从冷却风通路的上游朝向下游流动, 并从冷却风排出口 14排出到框体的外部。以下,对框体5的右侧部的前侧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图5、图6、图7所示,在框体5的右侧部即盖罩9的右侧板9b的前侧如前所述地上下设置有由开口部12a、12a...群组构成的上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A和由开口部 12b、12b...群组构成的下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B。上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A和下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B相互形状相同,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另外,在框体5的内部,在盖罩9的右侧板9b的前侧附近上下设置有两个变换器 4、4。上变换器4以与上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A相对的方式与盖罩9的右侧板9b并列配置, 下变换器4以与下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B相对的方式与盖罩9的右侧板9b并列配置。同时,上下的变换器4、4从正面观察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在上下的变换器4、4和盖罩9的右侧板9b之间设置有支承部件13。在支承部件 13上具有外板1 和框体13a,分别支承上下的变换器4、4。外板1 被夹装在基座8和盖罩9的顶板9d之间,将前部及后部向左侧方弯曲,并且以从前后及右侧方覆盖包围上下的变换器4、4的方式配置。框体13a被安装在外板1 上,以与盖罩9的右侧板9b抵接的方式配置。在外板13b的上部及下部分别以上下的连通口 13c、13c位于框体13a的内侧方的方式设置。上下的连通口 13c、13c分别呈矩形状,以与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及上下的变换器4、4尤其是其散热部如、如相对的方式设置。这里,散热部如、如在上变换器4 中设于其右侧面的上侧,在下变换器4中设于其右侧面的下侧。这样,在支承部件13中,成为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一通道31在右侧板9b 和外板1 之间,利用由框体13a围成的空间、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由外板1 和上下的变换器4、4围成的空间)、和连通这些空间的上下的连通口 13c、13c形成为从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朝向上下的变换器4、4延伸,与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连通,并且与框体5 的内部空间连通。
而且,在上变换器4的右侧面的下侧和外板1 之间设置有由海绵部件等构成的上分隔部件23。上分隔部件23沿前后方向延长,具有与上连通口 13c相同程度的左右宽度并被配置在其下方。而且,上分隔部件23在其左右两面分别与变换器4、4和外板1 抵接,在前后两面分别与外板13b的弯曲部分抵接,通过该上分隔部件23沿上下方向封闭由外板围成的空间。在下变换器4的右侧面的上侧和外板1 之间设置有由海绵部件等构成的下分隔部件23。下分隔部件23沿前后方向延长,具有与上连通口 13c相同程度的左右宽度并被配置在其上方。而且,下分隔部件23在其左右两面分别与下变换器4和外板1 抵接,在前后两面分别与外板13b的弯曲部分抵接,通过该下分隔部件23沿上下方向封闭由外板1 围成的空间。这样,在第一通道31中,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被上分隔部件23上下分隔,只有上分隔部件23上方的空间经由上连通口 13c与由框体13a围成的空间连通。同样地,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被下分隔部件23上下分隔,只有下分隔部件23下方的空间经由下连通口 13c与由框体13a围成的空间连通。由此,第一通道31在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中被上下分开。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冷却风扇17通过发动机2被驱动的情况下,外气能够作为冷却风从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被取入到所述框体5的内部,流入到第一通道31。如图 6及图7的箭头b所示,冷却风从由框体13a围成的空间分到上下的连通口 13c流动,一部分从上连通口 13c向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的上侧流动,剩余部分从下连通口 13c向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的下侧流动。上下分流的冷却风中的、来自上连通口 13c的冷却风在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中, 如图6及图7的箭头b所示,被导向位于冷却风通路的上游侧的上变换器4的散热部4a。 此时,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在上连通口 13c的下方被上分隔部件23封闭,从而冷却风朝向下方的流动被遮挡。由此,冷却风沿散热部如向上方被导向,从上变换器4的上方被送向排气管21的上方。上下分流的冷却风中的、来自下连通口 13c的冷却风在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中, 如图6及图7的箭头b所示,被导向位于冷却风通路的上游侧的下变换器4的散热部4a。 此时,由外板13b围成的空间在下连通口 13c的上方被下分隔部件23封闭,从而冷却风朝向上方的流动被遮挡。由此,冷却风沿散热部如向下方被导向,从下变换器4的上方被送向排气管21的下方。以下,对框体5的前侧部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8所示,在框体5的前侧部即盖罩9的前侧板9a,在其上部及下部设置有从正面观察矩形状的开口部26、27。上侧的开口部沈被控制面板10封闭,下侧的开口部27被板材观封闭。板材观作为前侧板9a的一部分被能够拆装地安装在盖罩9主体上。而且,在该板材观的右侧,如前所述地设置有由开口部IlaUla...群组构成的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另外,在板材观的右侧,从其后面(里面)安装有导向部件25。导向部件25构成为朝前即朝向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及朝上开口的箱状,前侧开口部27配置成与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相对。导向部件25的底部形成为前低后高状地倾斜。
10
导向部件25的左右及上下宽度设定得比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的左右及上下宽度大,通过导向部件25从后方覆盖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这样,成为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二通道32以从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向所述框体5的内部上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导向部件25上,并与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连通,并且与框体5的内部空间连通。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冷却风扇17通过发动机2被驱动的情况下,外气能够作为冷却风从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被取入到框体5的内部,流入到第二通道32。如图2的箭头a 所示,冷却风沿导向部件25的底部的倾斜面向上方被导向,首先被送向位于冷却风通路的上游侧的空气过滤器16、发电机3。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发电机1具有发动机2 ;通过所述发动机2被驱动而进行发电的发电机3 ;将通过所述发电机3发电了的电力变换成交流并输出的变换器4 ;对所述发动机2和所述发电机3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存储向所述发动机2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7 ;对向所述发动机2供给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过滤器16 ;对所述发动机2的排气音进行消音的消音器18 ;对所述发动机2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6 ;将这些设备设置在内部的框体5,其中,在所述发动机2的一侧,在所述框体5的前及右侧部即盖罩9的前及右侧板9a、9b设置冷却风导入口 11、12,在所述发动机2的另一侧,在所述框体 5的上侧部(顶部)即盖罩9的顶板9d设置冷却风排出口 14,在所述框体5的内部,在所述冷却风导入口 11、12和所述冷却风排出口 14之间形成冷却风通路,在所述冷却风通路的发动机2的上游侧配置有所述发电机3、所述变换器4和所述空气过滤器16,在所述冷却风通路的发动机2的下游侧配置有所述燃料箱7、所述散热器6和所述消音器18,在通过该发动机2驱动所述发动机2的冷却风扇17的情况下,将外气作为冷却风从所述冷却风导入口 11、12取入到所述框体5的内部,并从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上游向下游流动,并从所述冷却风排出口 14排出到所述框体5的外部。由此,能够对尤其需要冷却的变换器4、空气过滤器16通过温度较低的冷却风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根据需要高效率地冷却各设备,能够谋求冷却风的冷却效果的提高。另外,以夹持并包围发动机2的方式配置其他的设备。因此,能够紧凑地配置其他的设备,并且作为隔音壁利用,能够谋求发动机2的噪音的降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发电机1还构成为,在所述框体5的侧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冷却风导入口 11、12所含有的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在所述框体5 的内部上下设置两个所述变换器4、4,并分别以与所述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相对的方式与所述框体5的侧部并列配置,在所述上下的变换器4、4和所述框体5的侧部之间并列配置支承部件13,在所述支承部件13将成为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一通道31形成为从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朝向上下的变换器延伸,使来自所述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的冷却风流入所述第一通道31,沿所述上下的变换器4、4朝向上方或下方导向。由此,能够将冷却风朝向上下的变换器4、4通过第一通道31输送。因此,能够通过冷却风高效率地冷却上下的变换器4、4,谋求冷却风的冷却效果的提高。另外,在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的内侧设置有具有第一通道31的通道构造。因此,能够降低从该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向框体5的外部漏出的噪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发电机1还构成为,在所述第一通道31的内部,设置使来自所述第一冷却风导入口 12的冷却风上下分流的分隔部件23,将流入所述第一通道31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沿所述上侧的变换器4向上方导向,并将流入所述第一通道31的冷却风的剩余部分沿所述下侧的变换器4向下方导向。由此,使冷却风上下分流到上下的变换器4、4,能够将均等的风量的冷却风朝向上下的变换器4、4输送。因此,通过冷却风均勻地冷却上下的变换器,能够减轻冷却风的冷却效果的偏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发电机1还构成为,在所述框体5的侧部即盖罩9 的前侧板9a的下侧设置所述冷却风导入口 11、12所含有的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在所述框体5的内部设置朝向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及朝上开口的箱状的导向部件25,以与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相对的方式与所述框体5的侧部的下侧并列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件 25将成为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二通道32形成为从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朝向所述框体5的内部上侧延伸,并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和所述第二通道32,使来自该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的冷却风流入到所述第二通道32,沿所述导向部件25朝向上方导向。由此,在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的内侧设置有具有第二通道32的通道构造。因此, 能够降低从该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11向框体5的外部漏出的噪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发电机1还构成为,以所述散热器6的长度方向为横向,与所述燃料箱7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将所述散热器6与所述燃料箱7并列设置。由此,在框体5的内部紧凑地配置散热器6及燃料箱7,并且能够根据需要的量确保散热器6的冷却容量,并且谋求燃料箱7的大容量化。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在具有发动机和由该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的发动机发电机中,能够用于为提高尤其需要冷却效果的变换器、空气过滤器的冷却效率的、内部配置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发电机,其具有 发动机;由所述发动机驱动而进行发电的发电机; 将由所述发电机发电出的电力变换成交流并输出的变换器; 对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对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燃料进行存储的燃料箱; 对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过滤器; 对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音进行消音的消音器; 对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 将这些设备设置在内部的框体,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在所述框体的侧部设置冷却风导入口, 在所述发动机的另一侧,在所述框体的侧部设置冷却风排出口, 在所述框体的内部,在所述冷却风导入口和所述冷却风排出口之间形成冷却风通路, 在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与发动机相比的上游侧,配置所述发电机、所述变换器和所述空气过滤器,在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与发动机相比的下游侧,配置所述燃料箱、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消首器,在通过该发动机驱动所述发动机的冷却风扇的情况下,将外气作为冷却风从所述冷却风导入口取入到所述框体的内部,从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上游朝向下游流动,并从所述冷却风排出口排出到所述框体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的侧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冷却风导入口所含有的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上下设置两个所述变换器,分别以与所述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相对的方式与所述框体的侧部并列设置,在所述上下的变换器和所述框体的侧部之间并列设置支承部件, 在所述支承部件将成为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一通道形成为从上下的第一冷却风导入口朝向上下的变换器延伸,使来自所述冷却风导入口的冷却风流入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上下的变换器朝向上方或下方进行导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设置使来自所述第一冷却风导入口的冷却风上下分流的分隔部件,将流入所述第一通道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沿所述上侧的变换器向上方导向, 将流入所述第一通道的冷却风的剩余部分沿所述下侧的变换器向下方导向。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的侧部的下侧设置所述冷却风导入口所含有的第二冷却风导入口, 在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朝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及朝上开口的箱状的导向部件,以与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相对的方式与所述框体的侧部的下侧并列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件将成为所述冷却风通路的一部分的第二通道形成为从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朝向所述框体的内部上侧延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风导入口和所述第二通道,使来自该第二冷却风导入口的冷却风流入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导向部件向上方进行导向。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为横向,与所述燃料箱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地将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燃料箱并列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发电机,其在框体的内部紧凑地配置各设备的同时,能够谋求冷却风的冷却效果的提高,其具有发动机(2)、发电机(3)、变换器(4)、控制装置、燃料箱(7)、空气过滤器(16)、消音器(18)、散热器(6)和将这些设备设置在内部的框体(5),在框体(5)的侧部设置冷却风导入口(12、11)及冷却风排出口(14),在它们之间形成冷却风通路,在冷却风通路的与发动机(2)相比的上游侧配置有发电机(3)、变换器(4)和空气过滤器(16),在冷却风通路的与发动机(2)相比的下游侧配置有燃料箱(7)、散热器(6)和消音器(18),将外气作为冷却风从冷却风导入口(12、11)取入到框体(5)的内部,从冷却风通路的上游向下游流动,并从冷却风排出口(14)排出到框体(5)的外部。
文档编号F02B63/04GK102197206SQ20098014282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8日
发明者坂本胜, 坂田义和, 西村伸治 申请人:泽藤电机株式会社, 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