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616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能发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高速公路的聚风发电装置,可有效地解决冬季风风力和太阳都微弱地区高速公路、高架桥路灯及警示灯用电问题。
背景技术
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国内外在风能、太阳能发达地区,已经广泛使用风能、太阳能路灯及警示灯。目前的风机能够发电的风速在3. Om/S以上,而内陆地区如成都、贵阳等地平均风速均在2. Om/S以内,最低的冬季甚至在I. Om/S以下,根本不能发电。通过测试,高速路、高架桥路汽车连续行驶,速度只要达到50Km/h以上,能产生2. O 3. Om/S的风速,仅能启动发电机,不能发出电。因此,如利用风能发电为高速路、高架桥路灯及警示灯提供电力,则需开发一种道路聚风发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而且在风力微弱地区也能发电,有效地解决高速公路、高架桥路灯及警示灯用电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公路道路聚风发电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流通道一侧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其特征是它还包括至少一只聚风板,各聚风板具有与车流方向相迎的内凹表面,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位于该内凹表面上,聚风板在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相对应的板面部位上开设有气流导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而且在风力微弱地区也能发电,有效地解决高速公路、高架桥路灯及警示灯用电问题;结构简单,投资小,且便于大批量施工,具有普及推广价值。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I中A-A线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I中B-B线的剖面图.图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立柱20、聚风板30、气流导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流通道一侧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它还包括至少一只聚风板30,各聚风板30具有与车流方向相迎的内凹表面,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位于该内凹表面上,聚风板30在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相对应的板面部位上开设有气流导孔31。利用聚风板30汇聚风流,在微风地区或者时段能得到3. O 5. Om/S的风速,平均风速至少可达3. 5-4. Om/S,这种风速使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能发出30 60W功率的电,如果全天(24h)发电存储在蓄电池中,完全能够满足夜晚(12h)50 80W LED路灯的用电,因此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而且在风力微弱地区也能发电,有效地解决高速公路、高架桥路灯及警示灯用电问题。参照图2和图4,为获得最佳汇聚风流效果,所述聚风板30宜采用剖切蛋壳状的壳体结构。参照图I和图3,为节省投资,所述聚风板30固定安装于立柱20上,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固定安装在聚风板30上,立柱20通常可利用已有道路照亮电杆等、高架桥两侧栏杆支柱等。图I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道路聚风发电装置的两种典型设置方式。参照图1,对于单向通行道路,道路聚风发电装置设置在道路一侧。对于中间无隔离带双向通行道路,在上行、下行道路的外侧分别设置聚风发电装置。参照图2,对于具有中间隔离带的双向通行道路,在中间隔离带的立柱20上同时固定安装两只聚风板30,该两只聚风板30的内凹表面分别与上行、下行道路车流方向相迎。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流通道一侧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其特征是它还包括至少一只聚风板(30),各聚风板(30)具有与车流方向相迎的内凹表面,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位于该内凹表面上,聚风板(30)在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相对应的板面部位上开设有气流导孔(31)。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聚风板(30)为剖切蛋壳状的壳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或2所述的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聚风板(30)固定安装于立柱(20)上,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固定安装在聚风板(30)上。
专利摘要高速公路聚风发电装置,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而且在风力微弱地区也能发电,有效地解决高速公路、高架桥路灯及警示灯用电问题。它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流通道一侧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以及括至少一只聚风板(30),各聚风板(30)具有与车流方向相迎的内凹表面,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位于该内凹表面上,聚风板(30)在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10)相对应的板面部位上开设有气流导孔(31)。
文档编号F03D3/04GK202673570SQ20122021875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孟贤平 申请人:孟贤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