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179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风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的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流体能量转换器通常使用叶片、螺旋桨或叶轮以将移动流体中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或将机械能转换为移动流体流中的动能。举例而言,风车以及水车将来自风或水的动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而风力机以及水轮机进一步使用发电机以将旋转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以风力发电而言,虽然风力发电所产生的优点,不会造成公害而且取用不尽,但是由于风力不稳定,风力和风向时常改变,能量无法集中,因此,各业界无不针对风力发电的此项缺点再进行革新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结构,其可有效加速流进风扇的气流,并提升风扇的旋转速度,以提高风力发电的效能。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风结构,适于与一出风管以及一风扇组装在一起。导风结构包括一环形导流部以及一导风部。环形导流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开放端以及一第二开放端。第二开放端的孔径大于第一开放端的孔径,且风扇配置于第二开放端。导风部配置于环形导流部内,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三开放端以及一第四开放端。第四开放端位于环形导流部内,且第四开放端的所在位置为环形导流部的中央。第三开放端的孔径大于第四开放端的孔径,且第三开放端的孔径等于第一开放端的孔径。第三开放端的边缘直接连接环形导流部的第一开放端的边缘。出风管配置于第三开放端,而环形导流部与导风部之间为无接缝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开放端的孔径等于出风管的孔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开放端的孔径等于第四开放端的孔径的一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开放端的孔径等于第一开放端的孔径的一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风部的高度等于环形导流部的高度的一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环形导流部包括一环形倾斜侧壁以及一环形垂直侧壁。环形倾斜侧壁的一侧连接导风部的第三开放端,而环形倾斜侧壁的另一侧连接环形垂直侧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环形倾斜侧壁的高度大于环形垂直侧壁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风部被环形倾斜侧壁所环绕。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风部的剖面轮廓为梯形。[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结构具有位于环形导流部内的导风部,因此当出风管内的风进入导风结构时,导风结构的设计可增加风速以加速流进风扇的气流,并可使风扇获得一旋转力矩,可提升风扇的旋转速度,进而可提高风力发电的效倉泛。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导风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出风管20:风扇100:导风结构110:环形导流部111:第一开放端112:环形倾斜侧壁113:第二开放端114:环形垂直侧壁120:导风部121:第三开放端123:第四开放端D、D1、D2、D3、D4:孔径H1、H2、H3、H4: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导风结构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结构100适于与一出风管10以及一风扇20组装在一起,其中出风管10例如是一废气排放管。导风结构100包括一环形导流部110以及一导风部120。详细来说,环形导流部110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开放端111以及一第二开放端113,其中第二开放端113的孔径D2大于第一开放端111的孔径Dl,且风扇20适于配置于第二开放端113。导风部120配置于环形导流部110内,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三开放端121以及一第四开放端123。第四开放端123位于环形导流部110内,且第四开放端123的所在位置为环形导流部110的中央。第三开放端121的孔径D3大于第四开放端123的孔径D4,且第三开放端121的孔径D3等于第一开放端111的孔径D1。第三开放端121的边缘直接连接环形导流部110的第一开放端111的边缘。出风管10适于配置于第三开放端121,而环形导流部110与导风部120—体成型。也就是说,环形导流部110与导风部120之间为无接缝连接。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导流部110是由一环形倾斜侧壁112以及一环形垂直侧壁114所组成,其中环形倾斜侧壁112的一侧连接导风部120的第三开放端121,而环形倾斜侧壁112的另一侧连接环形垂直侧壁114。此处,环形倾斜侧壁112的高度H3大于环形垂直侧壁114的高度H4,而导风部120被环形倾斜侧壁112所环绕。特别是,本实施例的第三开放端121的孔径D3实质上等于出风管10的孔径D,且第三开放端121的孔径D3实质上等于第四开放端123的孔径D4的一半。第二开放端113的孔径D2实质上等于第一开放端111的孔径Dl的一半。换言之,第二开放端113的孔径D2为第四开放端123的孔径的四倍。此外,本实施例的导风部120的剖面轮廓例如是梯形,且导风部120的高度H2实质上等于环形导流部110的高度Hl的一半。由于本实施例的导风结构100具有导风部120,其中导风部120的第三开放端121的孔径D3大于第四开放端123的孔径D4,因此依据质量守恒定律(conservation of mass)的面积与流速成反比的概念,当风管10中的风进入导风部120时,位于第三开放端121的风速势必小于位于第四开放端123的风速。故,风管10的风通过导风部120后的风速势必大于刚进入导风部120内的风速,例如是大于2倍。如此一来,通过导风部120的风不仅可克服风扇20所需的驱动动力,也可同时使风扇20得到旋转力矩,可增加风扇20的转速,进而可提高风力发电的效能,可达到将废气再利用的效果。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结构具有位于环形导流部内的导风部,因此当出风管内的风进入导风结构时,导风结构的设计可增加风速以加速流进风扇的气流,并可使风扇获得一旋转力矩,可提升风扇的旋转速度,进而可提高风力发电的效能。
权利要求1.一种导风结构,适于与一出风管以及一风扇组装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导风结构包括: 环形导流部,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开放端以及第二开放端,其中该第二开放端的孔径大于该第一开放端的孔径,且该风扇配置于该第二开放端;以及 导风部,配置于该环形导流部内,且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三开放端以及第四开放端,其中该第四开放端位于该环形导流部内,且该第四开放端的所在位置为该环形导流部的中央,该第三开放端的孔径大于该第四开放端的孔径,且该第三开放端的孔径等于该第一开放端的孔径,该第三开放端的边缘直接连接该环形导流部的该第一开放端的边缘,且该出风管配置于该第三开放端,而该环形导流部与该导风部之间为无接缝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导流部包括环形倾斜侧壁以及环形垂直侧壁,该环形倾斜侧壁的一侧连接该导风部的该第三开放端,而该环形倾斜侧壁的另一侧连接该环形垂直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开放端的孔径等于该出风管的孔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开放端的孔径等于该第四开放端的孔径的一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放端的孔径等于该第一开放端的孔径的一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风部的高度等于该环形导流部的高度的一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倾斜侧壁的高度大于该环形垂直侧壁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风部被该环形倾斜侧壁所环绕。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风部的剖面轮廓为梯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风结构,其适于与一出风管以及一风扇组装在一起。导风结构包括一环形导流部以及一导风部。环形导流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开放端以及一第二开放端。第二开放端的孔径大于第一开放端的孔径。风扇配置于第二开放端。导风部配置于环形导流部内,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三开放端以及一第四开放端。第四开放端位于环形导流部内,且第四开放端的所在位置为环形导流部的中央。第三开放端的孔径大于第四开放端的孔径,且第三开放端的孔径等于第一开放端的孔径。第三开放端的边缘直接连接环形导流部的第一开放端的边缘。出风管配置于第三开放端,而环形导流部与导风部之间为无接缝连接。
文档编号F03D1/04GK203009156SQ2012206169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廖本卫, 林豪杰 申请人: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