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178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
背景技术
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与常见的柴油发动机冷却管路相比,除了具有除气管路、副水箱回水管路、散热器进回水管路之外,还具有汽化器冷却进回水管路以及防踹振阀相关管路,其管路走向较为复杂。现有LNG燃料发动机的车辆冷却系统的各管路的管体均采用易变形型的橡胶管,导致发动机舱内管路布置极其混乱,管路的胶管之间相互捆扎,不易区分,既不利于管路安装、也不利于发动机的维护,冷却系统可靠性较差,无法满足恶劣环境的使用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的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包括汽化器进水管路、汽化器回水管路、防踹振阀管路、除气管路、副水箱回水管路和散热器进水管路,所述汽化器进水管路、汽化器回水管路、防踹振阀管路、除气管路、副水箱回水管路、散热器进水管路和散热器回水管路均由管体主体和连接胶管组成,所述管体主体为钢管,每根钢管均采用整根折弯成型,每根钢管的两端套接连接胶管。所述防踹振阀管路、副水箱回水管路、汽化器进水管路和汽化器回水管路通过第一管夹固定在发动机缸盖罩上。所述副水箱回水管路及汽化器回水管路在发动机侧部采用管路支架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所述防踹振阀管路在发动机前端上部通过第二管夹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冷却系统管路采用硬质管两端连接胶管的形式,中间管体与发动机紧密固定,每根钢管均采用整根折弯成型,并排从发动机上部通过,整齐美观,可靠性高;不仅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可靠性,而且使冷却系统布置更加整洁美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包括管体主体为钢管的汽化器进水管路5、汽化器回水管路9、防踹振阀管路3、除气管路1、副水箱回水管路6、散热器进水管路2和散热器回水管路4,每根钢管均采用整根折弯成型,每根钢管的两端套接连接胶管12。防踹振阀管路3、副水箱回水管路6、汽化器进水管路5、汽化器回水管路9通过第一管夹10固定在发动机8缸盖罩上。副水箱回水管路6及汽化器回水管路9在发动机8侧部采用管路支架7固定在发动机8本体上。防踹振阀管路3在发动机8前端上部通过第二管夹11固定在发动机8本体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采用钢管两端套接连接胶管的形式,中间管体与发动机紧密固定,每根钢管均采用整根折弯成型,并排从发动机上部通过,整齐美观,可靠性高;不仅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可靠性,而且使冷却系统布置更加整洁美观。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包括汽化器进水管路、汽化器回水管路、防踹振阀管路、除气管路、副水箱回水管路、散热器进水管路和散热器回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器进水管路、汽化器回水管路、防踹振阀管路、除气管路、副水箱回水管路、散热器进水管路和散热器回水管路均由管体主体和连接胶管组成,所述管体主体为钢管,每根钢管均采用整根折弯成型,每根钢管的两端套接连接胶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踹振阀管路、副水箱回水管路,汽化器进水管路和汽化器回水管路通过第一管夹固定在发动机缸盖罩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箱回水管路及汽化器回水管路在发动机侧部采用管路支架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踹振阀 管路在发动机前端上部通过第二管夹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NG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其汽化器进水管路、汽化器回水管路、防踹振阀管路、除气管路、副水箱回水管路、散热器进水管路和散热器回水管路由管体主体和连接胶管组成,所述管体主体为钢管,每根钢管均采用整根折弯成型,每根钢管的两端套接连接胶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冷却系统管路采用钢管两端连接胶管的形式,中间管体与发动机紧密固定,每根钢管均采用整根折弯成型,并排从发动机上部通过,整齐美观,可靠性高;不仅提高了冷却系统的可靠性,而且使冷却系统布置更加整洁美观。
文档编号F01P11/04GK202914170SQ2012206167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单彤文, 陈磊, 彭国喜, 曹靖, 程昊, 李德凯, 吕超, 罗金桥 申请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