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24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包括喷油器头、喷油器体、限流组件、电磁阀组件、针阀复位弹簧、定位销、喷嘴、针阀、针阀限位块、阀座、紧帽和密封圈。喷油器体上开有蓄压腔,蓄压腔分别与喷油器头上的主进油孔和限位块上的第一通油孔相连通,限流组件安装在喷油器体内,限流组件下端与喷油器体内的燃油油道连通,针阀腔通过针阀限位块上的第四进油孔与第二油腔相连通,第一油腔通过阀座上的第三进油孔与喷油器体内的高压燃油油路连通,泄油口通过喷油器体内的低压油路与回油口连通,针阀限位块作为针阀复位弹簧的弹簧座安装在针阀上端。本实用新型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喷油规律灵活、小喷油量喷射时工作稳定。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喷油器,具体地说是柴油机喷油器。 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机械控制式喷油器以结构简单及工作可靠性高为主要优点,但由于喷油定 时、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受高压油泵凸轮形状的制约,其存在喷油响应慢、控制喷油量精度 差等不足,很难在其基础上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用于柴油机电喷系统的 电磁控制式喷油器相比于机械控制式喷油器响应速度更快,喷油特性灵活可控,对喷油量 的控制也更加精确,然而,其也存在以下缺点:存在于针阀上方的控制活塞对进一步提高喷 油器的响应速度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喷油器在喷油和断油等工作过程中会导致紊流流动 加剧,引起燃油系统剧烈的压力波动,导致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出现较大波动,使喷油量控 制精度、难度增加,这些都是开发满足日益严格排放法规的电磁控制式喷油器亟待解决的 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喷油量喷射时工作稳定的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 油器。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 本实用新型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其特征是:包括喷油器头、喷油器体、限 流组件、电磁阀组件、阀座、针阀限位块、喷嘴、针阀,喷油器头安装在喷油器体上,喷油器头 里设置主进油孔,喷油器体里设置蓄压腔,主进油孔与蓄压腔相通,喷油器体、阀座、针阀限 位块、喷嘴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限流组件包括限位块、限流活塞、滑套、球阀,限流活塞和滑 套自上而下设置在蓄压腔里,滑套里安装球阀复位弹簧和支撑滑块,球阀安装在限流活塞 和支撑滑块之间,限流活塞里安装阻尼弹簧,限流活塞上安装限位块,限位块上设置连通蓄 压腔和限流活塞的第一进油孔,滑套下方设置与其相通的第二进油孔;电磁阀组件包括电 磁铁、控制阀杆、衔铁,电磁铁设置在阀座里,线圈设置在电磁铁里,电磁铁里设置凹槽,衔 铁设置在线圈下方,控制阀杆与衔铁相连,控制阀杆的上端部位于凹槽里,控制阀杆的上端 部套有控制阀杆复位弹簧,控制阀杆复位弹簧顶在电磁铁上,控制阀杆中部与阀座之间形 成第一油腔,控制阀杆底部与阀座、针阀限位块之间形成第二油腔,针阀限位块与喷嘴之间 形成针阀腔,针阀安装在喷嘴里,套有针阀复位弹簧的针阀上端部设置在针阀腔里,针阀与 喷嘴之间设置盛油腔,喷油器体、阀座、针阀限位块、喷嘴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油路,第 一-第四油路依次相通,第一油路连通第二进油孔,第四油路连通盛油腔,阀座里设置第三 进油孔,针阀限位块里设置第四进油孔,第三进油孔分别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路,第四进 油孔分别连通第二油腔和针阀腔,控制阀杆底部侧上方设置成控制阀上密封面,控制阀杆 底部下方设置成控制阀下密封面,控制阀上密封面与阀座相配合,针阀限位块里设置泄油 口,控制阀下密封面与泄油口相配合,喷油器体里开有回油口,泄油口与回油口相通。
[0006]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0007] 1、限流活塞上开有连通限流活塞和球阀所在空间的限流孔。
[0008] 2、控制阀杆通过止动环与衔铁相连。
[0009] 3、喷油器体、阀座、针阀限位块、喷嘴外套有紧帽,紧帽将喷油器体、阀座、针阀限 位块、喷嘴外套连成一体。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限流组件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喷油器出 现不正常持续喷油,保证了喷油器工作的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阀直 接控制针阀腔内高压燃油的泄放,进而对针阀进行直接驱动,有利于针阀的快速响应,对针 阀的控制精度高,喷油规律灵活,有效提高了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的经济性;喷油器体 上的蓄压腔结构能有效减小喷油器工作过程中引起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对喷油量的精确控 制,能进一步提高喷油器在小喷油量工况工作时的喷油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流组件结构放大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组件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0015] 结合图1?3,本实用新型一种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它由喷油器头1、喷油 器体2、限流组件3、电磁阀组件5、针阀复位弹簧6、定位销7、喷嘴10、针阀11、针阀限位块 13、阀座14、紧帽15和密封圈16组成。其特征是:喷油器体2上开有蓄压腔17,蓄压腔17 与喷油器头1上的主进油孔18相连通,限流活塞27内的油腔通过限位块19上的第一进油 孔28与蓄压腔17相连通,限流活塞27内的油腔装有阻尼弹簧20,限流活塞27上开有限流 孔26,限流活塞27作为球阀21的阀座与其相连,作为球阀21阀座的滑套25被固定到喷油 器体2内,支撑滑块22可以在滑套25内往复滑动,球阀复位弹簧23紧压支撑滑块22至球 阀21,电磁阀线圈30断电时控制阀下密封面36被控制阀杆复位弹簧41压紧到针阀限位块 13的下密封阀座上,线圈30通电后控制阀杆32抬起,控制阀上密封面37压紧到阀座14的 上密封座面上,针阀11被针阀复位弹簧6压紧至喷嘴10的针阀座上,针阀腔12通过针阀 限位块13的第四进油孔35与第二油腔33相连通,线圈30不通电时第二油腔33与第一油 腔39相连通,第一油腔39通过第三进油孔38与喷油器体2上的高压油路相连通,控制阀 杆32的抬起和落座分别控制第一油腔39与第二油腔33和第二油腔33与泄油口 34的通 断。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1喷油器 头、2喷油器体、3限流组件、5电磁阀组件、6针阀复位弹簧、7定位销、10喷嘴、11针阀、13 针阀限位块、14阀座、15紧帽和16密封圈。喷油器体2上开有蓄压腔17,喷油器头1上开 有主进油孔18,蓄压腔17与主进油孔18相连通,主进油孔18与高压进油管道相连通,喷油 器头1紧固到喷油器体2上,泄油口 34通过喷油器体2上的低压油道与回油口 4相连通, 回油口 4与低压油管相连,针阀复位弹簧6压紧针阀11至喷嘴10的针阀座上,针阀11与 喷嘴10之间形成盛油腔8,针阀腔12与第四进油孔35相连通,第三进油孔38与喷油器体 2上的高压油路相连通,电磁阀通过控制控制阀杆32的抬起和落座控制第一油腔39与第二 油腔33和第二油腔33与泄油口 34的通断,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喷油器内高低压油路之间 的切换。喷油器体2内的蓄压腔17能够减小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引起的燃油压力波动, 有利于电子控制单元对喷油量的精确控制,尤其是对于小油量的控制精度可显著提高。同 时,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中时,蓄压腔17的稳压作用能够使柴油机 共轨管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有利于降低共轨管高强度材料的要求,提高其使用寿 命,并能节省共轨管的安装空间。
[0017] 限位块19、阻尼弹簧20、球阀21、支撑滑块22、球阀复位弹簧23、第二进油孔24、 滑套25、限流孔26、限流活塞27和第一进油孔28共同构成了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 的限流组件3,如图2所示。球阀21两端分别以限流活塞27和支撑滑块22作为阀座,阻尼 弹簧20装在限流活塞27内的油腔中,限流活塞27内的油腔通过限位块19上开有的第一 进油孔28与蓄压腔17相连通,限流活塞27上开有限流孔26,支撑滑块22被球阀复位弹 簧23压紧至球阀21,作为球阀21座面的滑套25被固定到喷油器体2内,支撑滑块22可 以在滑套25内往复滑动,第二进油孔24分别与喷油器体2内的高压燃油油道和球阀复位 弹簧23所在的高压油腔相连通,支撑滑块22开有轴向燃油通孔,支撑滑块22靠近球阀21 的一端开有侧向燃油通孔,轴向燃油通孔与侧向燃油通孔相连通,作为阻尼弹簧20弹簧座 的限位块19限制限流活塞27向上的最大位移,限位块19通过螺纹固定在喷油器体2内。 喷油器正常喷油时,喷油器内的高压燃油由喷孔9喷入到燃烧室内燃烧,由于燃油的喷出, 球阀复位弹簧23所在的腔内燃油压力降低,而由于限流孔26对燃油的节流作用,阻尼弹簧 20所在的腔内燃油压力较大,限流活塞27由于两端压差带动球阀21和支撑滑块22向下运 动一段距离,以补偿喷出的油量,但球阀21不会向下落座至滑套22阀座上,即球阀21不密 封,喷油结束后,限流活塞27两端压差逐渐减小至平衡,由于球阀复位弹簧23的作用限流 活塞27、球阀21及支撑滑块22恢复至初始位置处;当喷孔9常开,喷油器出现持续的不正 常喷油,从蓄压腔17中流出的燃油质量超过最大油量时,由于流过限流孔26的油量过大, 流速过快,限流活塞27因为两端的压力差被从静止位置快速下压,球阀21随之被压向滑套 25的阀座上,并密封座面,此时,蓄压腔17内的高压燃油不再通过第一进油孔28和限流孔 26流向第二进油孔24,直至喷油器停止不正常喷油,有效避免了喷油器不正常工作时燃油 的浪费,有利于燃油的经济性和喷油器工作的可靠性。
[0018] 电磁阀电气接头29、线圈30、止动环31、控制阀杆32、第二油腔33、泄油口 34、第 四进油孔35、控制阀下密封面36、控制阀上密封面37、第三进油孔38、第一油腔39、衔铁 40、控制阀杆复位弹簧41和电磁铁42共同构成了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的电磁阀组 件5,如图3所示。线圈30通过电磁阀电气接头29与发动机电控单元相连,进而控制控制 阀杆32的起落,衔铁40通过止动环31固定在控制阀杆32上,并与之一起运动,控制阀杆 32通过控制阀杆复位弹簧41被压紧至针阀限位块13的阀座上,第三进油孔38连通第一 油腔39和喷油器体2上的高压燃油油道,第四进油孔35连通第二油腔33和针阀腔12,控 制阀杆32上存在控制阀上密封面37和控制阀下密封面36两个密封面,针阀限位块13上 的密封座面与控制阀下密封面36相配合,阀座14上的密封座面与控制阀上密封面37相配 合。线圈30断电时,如图3所示,由于控制阀杆复位弹簧41的弹力作用,控制阀杆32被压 紧到针阀限位块13的阀座上,控制阀下密封面36密封,控制阀上密封面37打开,第二油腔 33与泄油口 34隔断,第一油腔39与第二油腔33相连通,由蓄压腔17流下的高压燃油流经 第三进油孔38进入第一油腔39,再流入第二油腔33,通过第四进油孔35流入针阀腔12,此 时,针阀11上表面所受液压力及针阀复位弹簧6的弹力的合力大于针阀11下表面所受的 燃油液压力,故针阀11落座不抬起,喷油器不喷油;线圈30通电后,当其产生的电磁力大于 控制阀杆复位弹簧41的弹簧预紧力时,电磁力吸引衔铁40向上运动,控制阀上密封面37 密封,控制阀下密封面36打开,第一油腔39与第二油腔33隔断,第二油腔33与泄油口 34 连通,针阀腔12通过第四进油孔35与泄油口 34相连通,针阀腔12内的高压燃油通过与低 压油管相连通的回油口 4流回到油箱中,此时,针阀11上表面所受的燃油液压力迅速减小, 当其与针阀复位弹簧6的弹力的合力小于针阀11下表面所受的液压力时,针阀11向上抬 起,喷油器开始喷油。控制阀杆32的抬起和落座控制第一油腔39与第二油腔33及第二油 腔33与泄油口 34通断,进而控制针阀腔12与高压蓄压腔17或低压油箱的通断,从而实现 喷油器内高低压燃油油路的转换。
[0019] 柴油机工作时,高压燃油通过喷油器头1上的主进油孔18进入喷油器体2内的蓄 压腔17,经过与蓄压腔17相连通的限流组件3 -部分进入盛油腔8内,另一部分分别通过 第三进油孔38、第一油腔39、第二油腔33、第四进油孔35,进入针阀腔12内。当电磁阀线 圈30接收来自电控单元的通电喷油信号后,衔铁40受电磁力吸引而向上运动,同时拉动控 制阀杆32向上运动,控制阀上密封面37密封,第一油腔39与第二油腔33不再连通,控制 阀下密封面36打开,第二油腔33与泄油口 34连通,泄油油路开启,针阀腔12内高压燃油 通过喷油器体2上的回油口 4进入低压油路中,此时,针阀腔12内燃油压力迅速降低,盛油 腔8内燃油压力大于针阀腔12内燃油压力,针阀11所受向上的液压力大于其所受的向下 的液压力和针阀复位弹簧6的弹力之合力,针阀11离开针阀座面而抬起,喷油器开始喷油; 当电磁阀线圈30断电时,控制阀杆32在控制阀杆复位弹簧41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控 制阀下密封面36密封,第二油腔33与泄油口 34不再连通,泄油油路关闭,控制阀上密封面 37打开,第一油腔39与第二油腔33连通,蓄压腔17内的高压依次流经第三进油孔38、第 一油腔39、第二油腔33、第四进油孔35,再次进入针阀腔12内,此时,针阀腔12内的燃油压 力与盛油腔8内的燃油压力恢复相等,针阀11在针阀复位弹簧6的弹簧力作用下落座,喷 油器喷油结束。
[0020] 由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的喷油过程中,针 阀11的动作响应由高压燃油配合电磁阀直接进行驱动,动作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喷油规 律灵活多变,能有效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使柴油机能够满足更加严格的排 放法规;蓄压腔17能够减小燃油喷射过程中引起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对喷油量的精确控 制,同时,当本实用新型喷油器应用于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时,能够减小共轨管的结构尺寸, 从而降低共轨管材料强度要求,提高其使用寿命;采用限流组件结构,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喷 油器不正常持续喷油造成的燃油经济性下降,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工作的可靠性。
[0021] 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包括喷油器头、喷油器体、限流组件、电磁阀组件、针 阀复位弹簧、定位销、喷嘴、针阀、针阀限位块、阀座、紧帽和密封圈。喷油器体上开有蓄压 腔,蓄压腔分别与喷油器头上的主进油孔和限位块上的第一通油孔相连通,限流组件安装 在喷油器体内,限流组件下端与喷油器体内的燃油油道连通,针阀腔通过针阀限位块上的 第四进油孔与第二油腔相连通,第一油腔通过阀座上的第三进油孔与喷油器体内的高压燃 油油路连通,泄油口通过喷油器体内的低压油路与回油口连通,针阀限位块作为针阀复位 弹簧的弹簧座安装在针阀上端。
[0022] 限流组件包括限位块、阻尼弹簧、球阀、支撑滑块、球阀复位弹簧、滑套和限流活 塞。限流活塞内的油腔通过限位块上的第一进油孔与蓄压腔相连通,阻尼弹簧装在限流活 塞内的油腔中,限流活塞上开有限流孔,限流活塞作为球阀的阀座与其相连,作为球阀阀座 的滑套被固定到喷油器体内,支撑滑块可以在滑套内往复滑动,球阀复位弹簧紧压支撑滑 块至球阀,第二进油孔分别与球阀复位弹簧所在的腔和喷油器体内的高压燃油油路相连 通,支撑滑块开有轴向燃油通孔和侧向燃油通孔,且轴向燃油通孔与侧向燃油通孔相连通。
[0023] 第一进油孔至少为两个且对称于喷油器轴线布置,限流孔至少为一个,且为多个 时对称于喷油器轴线布置,第一进油孔的横截面积总和大于限流孔的横截面积总和。
[0024] 支撑滑块上开有的轴向燃油通孔为一个,支撑滑块上开有的侧向燃油通孔至少为 两个且对称于喷油器轴线布置。
[0025] 电磁阀组件包括线圈、止动环、控制阀杆、控制阀上密封面、控制阀下密封面、衔 铁、控制阀杆复位弹簧和电磁铁。线圈断电时,控制阀下密封面被控制阀杆复位弹簧压紧到 针阀限位块的下密封阀座上,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连通;线圈通电后,控制阀杆抬起,控制 阀上密封面压紧到阀座的上密封座面上,第一油腔不再与第二油腔连通,第二油腔与泄油 口连通,控制阀杆的抬起和落座分别控制针阀腔与第一油腔或泄油口的通断。
【权利要求】
1. 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其特征是:包括喷油器头、喷油器体、限流组件、电磁 阀组件、阀座、针阀限位块、喷嘴、针阀,喷油器头安装在喷油器体上,喷油器头里设置主进 油孔,喷油器体里设置蓄压腔,主进油孔与蓄压腔相通,喷油器体、阀座、针阀限位块、喷嘴 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限流组件包括限位块、限流活塞、滑套、球阀,限流活塞和滑套自上而下 设置在蓄压腔里,滑套里安装球阀复位弹簧和支撑滑块,球阀安装在限流活塞和支撑滑块 之间,限流活塞里安装阻尼弹簧,限流活塞上安装限位块,限位块上设置连通蓄压腔和限流 活塞的第一进油孔,滑套下方设置与其相通的第二进油孔;电磁阀组件包括电磁铁、控制阀 杆、衔铁,电磁铁设置在阀座里,线圈设置在电磁铁里,电磁铁里设置凹槽,衔铁设置在线圈 下方,控制阀杆与衔铁相连,控制阀杆的上端部位于凹槽里,控制阀杆的上端部套有控制阀 杆复位弹簧,控制阀杆复位弹簧顶在电磁铁上,控制阀杆中部与阀座之间形成第一油腔,控 制阀杆底部与阀座、针阀限位块之间形成第二油腔,针阀限位块与喷嘴之间形成针阀腔,针 阀安装在喷嘴里,套有针阀复位弹簧的针阀上端部设置在针阀腔里,针阀与喷嘴之间设置 盛油腔,喷油器体、阀座、针阀限位块、喷嘴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油路,第一-第四油路依 次相通,第一油路连通第二进油孔,第四油路连通盛油腔,阀座里设置第三进油孔,针阀限 位块里设置第四进油孔,第三进油孔分别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路,第四进油孔分别连通 第二油腔和针阀腔,控制阀杆底部侧上方设置成控制阀上密封面,控制阀杆底部下方设置 成控制阀下密封面,控制阀上密封面与阀座相配合,针阀限位块里设置泄油口,控制阀下密 封面与泄油口相配合,喷油器体里开有回油口,泄油口与回油口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其特征是:限流活塞上开有连 通限流活塞和球阀所在空间的限流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其特征是:控制阀杆通过 止动环与衔铁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其特征是:喷油器体、阀 座、针阀限位块、喷嘴外套有紧帽,紧帽将喷油器体、阀座、针阀限位块、喷嘴外套连成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压限流式电磁控制喷油器,其特征是:喷油器体、阀座、针 阀限位块、喷嘴外套有紧帽,紧帽将喷油器体、阀座、针阀限位块、喷嘴外套连成一体。
【文档编号】F02M61/16GK203892092SQ20142028272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白云, 范立云, 马修真, 许德, 王作群, 费红姿, 姚崇 申请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