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633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后端盖,前端盖下部、后端盖上部分别开端口,由前隔板、后隔板将壳体空腔分割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进气芯管固定在前隔板、后隔板上,排气芯管固定在前隔板、后隔板上,排气芯管和进气芯管之间设有中间芯管,排气芯管在第三腔室部分套装有外壳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合理,可实现低频到高频良好的消声效果,保证了在高转速下背压较低,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专利说明】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种汽车消声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

【背景技术】
[0002]面对目前高涨的能源价格,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现有的汽车消声器中抗式结构由于消声筒内背压较大,从而增加发动机内的背压,很难降低油耗的缺点逐渐被各大车厂所淘汰。而阻抗复合式结构的消声器由于采用了吸声材料和分级式设计,既保证了吸声要求,又有效的降低了消声筒内背压,成为了汽车市场上有力的竞争者。但复合式消声器结构一般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吸声材料会连同包装物融化并在消声筒内形成颗粒,产生异响,从而影响汽车驾驶性能,又成为消声器设计中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合理,能够有效地消减发动机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排气噪声及发动机热端背压的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两侧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后端盖,前端盖下部、后端盖上部分别开端口,由前隔板、后隔板将壳体空腔分割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进气芯管的进气端口与前端盖开有的端口相对接,所述的进气芯管固定在前隔板、后隔板上,并贯穿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截止于第三腔室,排气芯管的排气端口与后端盖开有的端口相吻合,所述的排气芯管固定在前隔板、后隔板上,并起始于第一腔室,穿过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截止于后端盖,排气芯管和进气芯管之间设有中间芯管,所述的中间芯管固定在前隔板和后隔板上,排气芯管在第三腔室部分套装有外壳管。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06]1.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合理,开孔率、开孔直径及开孔分布的优化设计,尤其是吸声材料的合理分布使大部分中低频噪声在通过芯管时被阻挡吸收,能够有效地消减发动机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排气噪声;
[0007]2.本实用新型由于多腔复合式设计,降低了高温高压气流对消声器的冲击,延长了消声器的使用寿命;
[0008]3.由于气流走向合理,使得发动机在高转速下的背压较低,保证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隔板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由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2,所述的壳体2两侧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1、后端盖9,前端盖I下部、后端盖9上部分别开端口,由前隔板3、后隔板6将壳体2空腔分割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5,进气芯管10的进气端口与前端盖I开有的端口相对接,所述的进气芯管10固定在前隔板3、后隔板6上,并贯穿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截止于第三腔室15,排气芯管5的排气端口与后端盖9开有的端口相吻合,所述的排气芯管5固定在前隔板3、后隔板6上,并起始于第一腔室11,穿过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5,截止于后端盖9,排气芯管5和进气芯管10之间设有中间芯管4,所述的中间芯管4固定在前隔板3和后隔板6上,排气芯管5在第三腔室15部分套装有外壳管7。
[0014]所述的中间芯管4分别在靠近两端端部位置设有开孔高度相同、大小相等的两列圆孔16,中间芯管4中部开有5-15列孔径相等的圆孔14。
[0015]所述的排气芯管5在第二腔室12部分设有孔径相等的2-20列圆孔19,排气芯管5在第三腔室15部分开有孔径相等的2-20列圆孔17,所述的圆孔17外包有玻璃丝棉8,玻璃丝棉8以外壳管7固定于排气芯管5上。
[0016]所述的进气芯管10在第二腔室12部分设有孔径相等的5-15列圆孔13,进气芯管10位于第三腔室15部分的末端直径小于前端直径。
[0017]所述的前隔板3和后隔板6的板面上设有12个以上开孔位置相同、大小相等的圆孔18。
[0018]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前端盖1、进气芯管10、排气芯管5、中间芯管4、前隔板3、后隔板6、后端盖9和壳体2。壳体2 —端为进气口,与前端盖I翻边压紧相连接,并保证其气密性,其中前端盖I与进气芯管10相连接,形成其进气口。壳体2另一端为排气口,与后端盖9翻边压紧相连接,并保证其气密性,其中后端盖9与排气芯管5相连接,形成其排气口。中间部分为扩张室,由前隔板3、后隔板6分为三个腔,其主要用于消减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前隔板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后隔板6的结构示意图与图3相似,前隔板3、后隔板6的板面上设有20个开孔位置相同、大小相等的圆孔18。进气芯管10起始于前端盖1,其端孔为进气口,贯穿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截止于第三腔室15,进气芯管10上分布有六列圆孔13,穿孔带处于第二腔室12。中间芯管4起始于第一腔室11,贯穿第二腔室12,截止于第三腔室15,中间芯管4上分布有三处穿孔带,二列孔径为Rl.5mm的圆孔16穿孔带分别处于第一腔室11和第三腔室15,R2mm圆孔14穿孔带处于第二腔室12。
[0019]排气芯管5起始于第一腔室11,贯穿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5,截止于后端盖9,其端孔为排气口。排气芯管5上分布有二处孔径相同的圆孔穿孔带,其有玻璃丝棉8包裹并以外壳管7固定的穿孔带处于第三腔室15,无玻璃丝棉8包裹的穿孔带处于第二腔室12。
[0020]进气芯管10 —直延伸到第三腔室15,这样就使来自于发动机的排气噪声的高频噪声在第一腔室11被吸收,其余部分继续向下游传播,并在第二腔室12内产生迷路,即一部分噪声通过管壁上的圆孔13进入第二腔室12,另一部分进入第三腔室15产生共振。中间芯管4,管壁上有穿孔带,分别处于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5,从而使第三腔室15的气体通过中间芯管4返入第一腔室11,在第一腔室11振动,消除部分中频噪音。排气芯管5使第一腔室11的气体通过排气芯管5途经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5,从后隔板6传出,进入空气中。气流与声波经过进气芯管10、中间芯管4、排气芯管5的穿孔带在第二腔室12产生迷路,并在第二腔室12内三路声波进行相消干涉,从而抵消了大部分中低频噪声。在第三腔室15内部分残余声波通过玻璃丝绵8进行吸附,将来自于发动机的高频噪声和消声器内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吸收。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低频到高频良好的消声效果,保证了在高转速下背压较低,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两侧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I)、后端盖(9),前端盖(I)下部、后端盖(9)上部分别开端口,由前隔板(3)、后隔板(6)将壳体(2)空腔分割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5),进气芯管(10)的进气端口与前端盖(I)开有的端口相对接,所述的进气芯管(10)固定在前隔板(3)、后隔板(6)上,并贯穿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截止于第三腔室(15),排气芯管(5 )的排气端口与后端盖(9 )开有的端口相吻合,所述的排气芯管(5 )固定在前隔板(3 )、后隔板(6)上,并起始于第一腔室(11),穿过第二腔室(12)、第三腔室(15),截止于后端盖(9),排气芯管(5)和进气芯管(10)之间设有中间芯管(4),所述的中间芯管(4)固定在前隔板(3 )和后隔板(6 )上,排气芯管(5 )在第三腔室(15 )部分套装有外壳管(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芯管(4)分别在靠近两端端部位置设有开孔高度相同、大小相等的两列圆孔(16),中间芯管(4)中部开有5-15列孔径相等的圆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芯管(5)在第二腔室(12)部分设有孔径相等的2-20列圆孔(19),排气芯管(5)在第三腔室(15)部分开有孔径相等的2-20列圆孔(17),所述的圆孔(17)外包有玻璃丝棉(8),玻璃丝棉(8)以外壳管(7)固定于排气芯管(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芯管(10)在第二腔室(12)部分设有孔径相等的5-15列圆孔(13),进气芯管(10)位于第三腔室(15)部分的末端直径小于前端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复合式降背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隔板(3)和后隔板(6)的板面上设有12个以上开孔位置相同、大小相等的圆孔(18)。
【文档编号】F01N1/10GK204163808SQ201420617902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王岩杰, 卜范滨, 赵玉英 申请人:吉林艾瑞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