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汽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2564发布日期:2018-11-20 18:1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汽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汽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油滤清器,包括设有内腔的外壳,与外壳内腔导通的进油管、出油管,外壳的内腔内设有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有纸芯、纸芯上盖、纸芯底座,纸芯卡设在纸芯上盖与纸芯底座之间,纸芯与纸芯上盖、纸芯底座之间均形成密封,纸芯内设有油道、出油管与油道导通,滤芯上盖上对应油道位置设有通孔,汽油从进油管进入内腔,经纸芯过滤后依次经油道、通孔、出油管流出。

但是,这种结构的汽油滤清器在使用时容易回流,影响过滤效果、影响使用,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用汽油滤清器,效果好。

一种汽车用汽油滤清器,包括壳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过滤网、移动片、第一单向膜、第二单向膜、第一磁致伸缩薄膜、第一线圈;

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壳体内具有容腔;

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均置于容腔内,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密封连接,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将上述容腔依次分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上述第一容纳腔与进油口连接,第三容纳腔与上述出油口连接;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上述第一容纳腔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上述第二容纳腔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三容纳腔连通;

第一过滤网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过滤网的侧边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第一隔板连接,上述进油口与第一通孔分别分布于第一过滤网的两侧;

第一单向膜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第一隔板铰接,第一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通孔;

第二单向膜置于第三容纳腔内,第二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第二隔板铰接,第二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

移动片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移动片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可移动连接,上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置于移动片的同一侧;

第一磁致伸缩薄膜安装在移动片上;

第一线圈安装在壳体上且与第一磁致伸缩薄膜平行,第一线圈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支杆、滑套、清洁板、第二磁致伸缩薄膜、第二线圈;

上述第一支杆、滑套、清洁板均位于第一过滤网靠近进油口的一侧;第一支杆的第一端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隔板连接;上述滑套可移动安装在第一支杆上;上述清洁板与第一过滤网的表面相配合,清洁板与滑套连接;

第二磁致伸缩薄膜安装在滑套上;

第二线圈安装在壳体上且与第二磁致伸缩薄膜平行,第二线圈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刷毛,刷毛安装在清洁板上且位于清洁板与第一过滤网之间。

优选的,第一支杆的第一端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转动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隔板转动连接;第一支杆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滑套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啮合的第一内螺纹;

还包括第一搅拌叶,该第一搅拌叶安装在第一支杆上。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支杆、第二搅拌叶,第二支杆位于第一过滤网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第二支杆的第一端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转动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隔板转动连接;

第一支杆上设有第一轮齿,第二支杆上设有与第一轮齿相配合的第二轮齿;

第二搅拌叶安装在第二支杆上。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置于第三容纳腔内并将第三容纳腔分成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第一过滤腔与第二通孔连接,第二过滤腔与出油口连接。

优选的,壳体上还设有排气孔,排气孔与第二容纳腔连接,排气孔与第一通孔分别分布于移动片的两侧。

优选的,进油口的尺寸自外向内逐渐增大。

优选的,进油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油口成排分布,多个进油口的分布方向与第一过滤网所在的平面平行。

本发明中,汽油从进油口进入第一容纳腔内,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进入第一通孔内;第一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力,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第一磁致伸缩薄膜会带动移动片移动,如图1,当移动片向右移动时,移动片左侧空间产生负压,第一容纳腔内汽油经过第一通孔推开第一单向膜进入第二容纳腔内;改变电流方向,移动片反向移动,移动片左侧的空间压强增大,第二容纳腔内汽油经过第二通孔推开第二单向膜进入第一过滤腔内,再经过第二过滤网过滤后进入第二过滤腔,然后从出油口排出。通过增加第一单向膜、第二单向膜等既保证了过滤效果,也有效的避免汽油反向流动,避免回流,提高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向第二线圈通电,第二线圈产生磁场,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第二磁致伸缩薄膜带动滑套沿第一支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利用刷毛清理第一过滤网上的杂物,避免杂物堆积、堵塞,提高过滤效果;由于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啮合、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啮合,因此第一支杆、第二支杆都会转动,利用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带动第一容纳腔内汽油转动,提高过滤效果,也避免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用汽油滤清器,包括壳体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一过滤网4、移动片5、第一单向膜6、第二单向膜7、第一磁致伸缩薄膜8、第一线圈9、第一支杆14、滑套15、清洁板16、第二磁致伸缩薄膜17、第二线圈18、刷毛19、第一搅拌叶20、第二支杆21、第二搅拌叶22、第二过滤网23。

壳体1上设有进油口10和出油口11,壳体1内具有容腔。

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均置于容腔内,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与壳体1的内周向表面密封连接,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将上述容腔依次分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上述第一容纳腔与进油口10连接;第一隔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12、第二隔板3上设有第二通孔13,上述第一容纳腔通过第一通孔12与第二容纳腔连通,上述第二容纳腔通过第二通孔13与第三容纳腔连通。

第一过滤网4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过滤网4的侧边与壳体1的内周向表面、第一隔板2连接,上述进油口10与第一通孔12分别分布于第一过滤网4的两侧。

第一单向膜6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单向膜6的第一端与第一隔板2铰接,第一单向膜6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单向膜6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通孔12。

第二单向膜7置于第三容纳腔内,第二单向膜7的第一端与第二隔板3铰接,第二单向膜7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单向膜7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通孔13。

移动片5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移动片5的边缘与壳体1的内周向表面、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可移动连接,上述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置于移动片5的同一侧。

第一磁致伸缩薄膜8安装在移动片5上。

第一线圈9安装在壳体1上且与第一磁致伸缩薄膜8平行,第一线圈9与外部电源连接。

上述第一支杆14、滑套15、清洁板16均位于第一过滤网4靠近进油口10的一侧;第一支杆14的第一端与壳体1的内周向表面转动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隔板2转动连接;上述滑套15可移动安装在第一支杆14上;上述清洁板16与第一过滤网4的表面相配合,清洁板16与滑套15连接。

第二磁致伸缩薄膜17安装在滑套15上;第二线圈18安装在壳体1上且与第二磁致伸缩薄膜17平行,第二线圈18与外部电源连接。

本实施例中,刷毛19安装在清洁板16上且位于清洁板16与第一过滤网4之间。

第一支杆14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滑套15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啮合的第一内螺纹;第一搅拌叶20安装在第一支杆14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杆21位于第一过滤网4远离第一通孔12的一侧,第二支杆21的第一端与壳体1的内周向表面转动连接且第二端与第一隔板2转动连接;

第一支杆14上设有第一轮齿,第二支杆21上设有与第一轮齿相配合的第二轮齿;第二搅拌叶22安装在第二支杆21上。

第二过滤网23置于第三容纳腔内并将第三容纳腔分成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第一过滤腔与第二通孔13连接,第二过滤腔与出油口11连接。

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还设有排气孔24,排气孔24与第二容纳腔连接,排气孔24与第一通孔12分别分布于移动片5的两侧;移动片5移动时,降低阻力。

本实施例中,进油口10的尺寸自外向内逐渐增大;降低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进油口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油口10成排分布,多个进油口10的分布方向与第一过滤网4所在的平面平行,避免冲击。

汽油从进油口10进入第一容纳腔内,经过第一过滤网4过滤进入第一通孔12内;第一线圈9通电时产生磁场力,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第一磁致伸缩薄膜8会带动移动片5移动,如图1,当移动片5向右移动时,移动片5左侧空间产生负压,第一容纳腔内汽油经过第一通孔12推开第一单向膜6进入第二容纳腔内;改变电流方向,移动片5反向移动,移动片5左侧的空间压强增大,第二容纳腔内汽油经过第二通孔13推开第二单向膜7进入第一过滤腔内,再经过第二过滤网23过滤后进入第二过滤腔,然后从出油口11排出。通过增加第一单向膜6、第二单向膜7等既保证了过滤效果,也有效的避免汽油反向流动,避免回流,提高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向第二线圈18通电,第二线圈18产生磁场,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第二磁致伸缩薄膜17带动滑套15沿第一支杆14的长度方向移动,利用刷毛19清理第一过滤网4上的杂物,避免杂物堆积、堵塞,提高过滤效果;由于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啮合、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啮合,因此第一支杆14、第二支杆21都会转动,利用第一搅拌叶20、第二搅拌叶22带动第一容纳腔内汽油转动,提高过滤效果,也避免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