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98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风能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高铁发展迅猛,2015年年底,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高铁时代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较大的方便,而且提供了丰富的高铁线路风力资源,有着较大的开发价值。时速200公里的列车经过时,铁道两侧掀起的风速值大于14米/秒,相当于7级以上的大风。但由于高铁线路风力形成时间较短、瞬间消失,且风力过于分散、距离较长,这些因素一定程度影响着高铁线路风力资源的开发,导致现市场上缺乏成熟技术,需要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该装置利用风能转换机构采集风力动能,运用重力动力增速装置储存增加动能,采用液压传动机构实施动能二次聚集,形成满足需求的动力,通过发电机构实施发电,从而实现高效、稳定利用高铁线路风力资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主要由支架机构、动力轴、下连接杆、上连接杆、超越离合器、风能转换机构、液压传动机构和发电机构组成。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设有多个支架机构,支架机构主要由底座、支架、重力动力增速装置构成,底座固定于地下,支架固定在底座上,重力动力增速装置固定在支架上,动力轴装在重力动力增速装置上,下连接杆一端与一个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架相连接,上连接杆一端与一个重力动力增速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重力动力增速装置相连接,超越离合器装在动力轴上,风能转换机构下端装在下连接杆上,其上端装在动力轴上,装在上连接杆的液压传动机构一端与动力轴相配合,另一端与发电机构相配合;

所述风能转换机构,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设有多个风能转换机构,风能转换机构主要由推力轴承b、立轴、叶片、立轴锥形齿轮、锥形齿轮a、传动轴a、轴承a、传动轴架a、齿轮a、棘轮a、锥形齿轮b、传动轴b、轴承b、传动轴架b、齿轮b、棘轮b、防护罩构成。立轴下端设有轴肩,推力轴承b装在立轴下端,并固定在下连接杆上,立轴中间装有叶片,上端装有立轴锥形齿轮,立轴锥形齿轮的一侧与锥形齿轮a相啮合,锥形齿轮a固定在传动轴a的一端,装有轴承a的传动轴a固定在传动轴架a上,传动轴a的另一端装有齿轮a,齿轮a与设有外齿的棘轮a相啮合,棘轮a装在动力轴上,立轴锥形齿轮的另一侧与锥形齿轮b相啮合,锥形齿轮b固定在传动轴b的一端,装有轴承b的传动轴b固定在传动轴架b上,传动轴b的另一端装有齿轮b,齿轮b与设有外齿的棘轮b相啮合,棘轮b装在动力轴上,防护罩设在立轴的上端固定在上连接杆上;

所述液压传动机构,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设有多个液压传动机构,液压传动机构主要由大齿轮、小齿轮、液压泵、止回阀、输出管道、输入管道、油箱b、主输出管道、主输入管道构成。大齿轮装在动力轴上与设在液压泵轴上的小齿轮相啮合,液压泵分别与输出管道、输入管道的一端相连接,输出管道的另一端与主输出管道相连接,输入管道的另一端与主输入管道相连接,主输入管道的另一端与油箱b相连接;

所述发电机构,主要由液压马达、回流管道、变速箱、发电机构成,主输出管道的另一端与液压马达相连接,液压马达的回流管道与油箱b相连接,液压马达轴与变速箱输入轴相连接,变速箱输出轴与发电机轴相连接。

所述上连接杆设有通孔,立轴装在通孔中,上连接杆与立轴之间装有立轴轴承。

所述叶片截面为流线形结构,其前端为叶片圆头、后端为叶片尖头,立轴设在叶片圆头一端。

所述输出管道上装有止回阀。

所述棘轮a、棘轮b两者旋转方向相同。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通过多个风能转换机构并联的方式采集风力动能,运用重力动力增速装置储存增加动能,使高铁线路风力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二是针对高铁线路风力形成涉及距离较长,风力分散的特点,采用多个液压传动机构实施动能二次聚集,得到满足需求的动力,使发电机可实施连续发电。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采集风力动能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重力动力增速装置侧面剖面示意图。

图3是重力动力增速装置定位盘凸圆圈形轨道示意图。

图4是重力动力增速装置转盘长弧形轨道示意图。

图5是风能转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动能二次聚集发电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叶片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支架机构,11、底座,12、支架,13、重力动力增速装置,131、定位盘,132、转盘,133、重力球,134、轴承,135、推力轴承a,136、油箱a,137、转盘盖,138、a-b-c定位盘深凹圆弧形承重轨道,139、c-d-a定位盘浅凹圆弧形辅助轨道,1301、e-f转盘深凹圆弧形承重轨道,1302、f-g转盘浅凹圆弧形辅助轨道;

2、动力轴;

3、下连接杆;

4、上连接杆;

5、超越离合器;

6、风能转换机构,61、推力轴承b,62、立轴,63、立轴轴承,64、叶片,65、立轴锥形齿轮,66、锥形齿轮a,67、传动轴a,68、轴承a,69、传动轴架a,601、齿轮a,602、棘轮a,603、锥形齿轮b,604、传动轴b,605、轴承b,606、传动轴架b,607、齿轮b,608、棘轮b,609、防护罩,610、叶片圆头,611、叶片尖头;

7、液压传动机构,71、大齿轮,72、小齿轮,73、液压泵,74、止回阀,75、输出管道,76、输入管道,77、油箱b,78、主输出管道,79、主输入管道;

8、发电机构,81、液压马达,82、回流管道,83、变速箱,84、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主要由支架机构1、动力轴2、下连接杆3、上连接杆4、超越离合器5、风能转换机构6、液压传动机构7和发电机构8组成。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设有多个支架机构1,支架机构主要由底座11、支架12、重力动力增速装置13构成,底座11固定于地下,支架12固定在底座11上,重力动力增速装置13固定在支架12上,动力轴2装在重力动力增速装置13上,下连接杆3一端与一个支架12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架12相连接,上连接杆4一端与一个重力动力增速装置13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重力动力增速装置13相连接,超越离合器5装在动力轴2上,风能转换机构6下端装在下连接杆3上,其上端装在动力轴2上,装在上连接杆4的液压传动机构7一端与动力轴2相配合,另一端与发电机构8相配合;

所述风能转换机构6,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设有多个风能转换机构6,风能转换机构主要由推力轴承b61、立轴62、叶片64、立轴锥形齿轮65、锥形齿轮a66、传动轴a67、轴承a68、传动轴架a69、齿轮a601、棘轮a602、锥形齿轮b603、传动轴b604、轴承b605、传动轴架b606、齿轮b607、棘轮b608、防护罩609构成。立轴62下端设有轴肩,推力轴承b61装在立轴62下端,并固定在下连接杆3上,立轴62中间装有叶片64,上端装有立轴锥形齿轮65,立轴锥形齿轮65的一侧与锥形齿轮a66相啮合,锥形齿轮a66固定在传动轴a67的一端,装有轴承a68的传动轴a67固定在传动轴架a69上,传动轴a67的另一端装有齿轮a601,齿轮a601与设有外齿的棘轮a602相啮合,棘轮a602装在动力轴2上,立轴锥形齿轮65的另一侧与锥形齿轮b603相啮合,锥形齿轮b603固定在传动轴b604的一端,装有轴承b605的传动轴b604固定在传动轴架b606上,传动轴b604的另一端装有齿轮b607,齿轮b607与设有外齿的棘轮b608相啮合,棘轮b608装在动力轴2上,防护罩609设在立轴62的上端固定在上连接杆4上;

所述液压传动机构7,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设有多个液压传动机构7,液压传动机构主要由大齿轮71、小齿轮72、液压泵73、止回阀74、输出管道75、输入管道76、油箱b77、主输出管道78、主输入管道79构成。大齿轮71装在动力轴2上与设在液压泵73轴上的小齿轮72相啮合,液压泵73分别与输出管道75、输入管道76的一端相连接,输出管道75的另一端与主输出管道78相连接,输入管道76的另一端与主输入管道79相连接,主输入管道79的另一端与油箱b77相连接;

所述发电机构8,主要由液压马达81、回流管道82、变速箱83、发电机84构成,主输出管道78的另一端与液压马达81相连接,液压马达的回流管道82与油箱b77相连接,液压马达81轴与变速箱83输入轴相连接,变速箱83输出轴与发电机84轴相连接。

所述上连接杆4设有通孔,立轴62装在通孔中,上连接杆4与立轴62之间装有立轴轴承63。

所述叶片64截面为流线形结构,其前端为叶片圆头610、后端为叶片尖头611,立轴62设在叶片圆头610一端。

所述输出管道75上装有止回阀74。

所述棘轮a602、棘轮b608两者旋转方向相同。

所述重力动力增速装置(系本人另一发明的组件,专利号:zl201310117343.1):包括定位盘131、转盘132、重力球133、动力轴2、轴承134、推力轴承a135、油箱a136、转盘盖137,定位盘131固定在机座上,定位盘131、转盘盖137与动力轴2之间装有轴承134,定位盘131与转盘132、转盘132与转盘盖137之间装有推力轴承a135,转盘132固定在动力轴2上,定位盘131与转盘132设有重力球133轨道,两盘之间设有间隔空隙减少相互的摩擦,重力球133装在轨道内,转盘盖137固定在定位盘131上。

重力球133轨道截面为空心圆,由定位盘131和转盘132的凹圆弧两部分构成,其定位盘131重力球上升段承重轨道138呈深凹圆弧形,重力球下落段辅助轨道139呈浅凹圆弧形;转盘132重力球上升段辅助轨道1302呈浅凹圆弧形,重力球下落段承重轨道1301呈深凹圆弧形。两盘相配合通过深、浅凹圆弧形轨道的变化,使重力球上升时,其重心处在定位盘131承重轨道段138,减轻转盘132的承重,减少转盘132的动能损耗;当重力球133下落时,其重心处在转盘承重轨道段1301,使转盘132的势能加大,增加了转盘132的动能。

定位盘131轨道为凸圆圈形,转盘132轨道为长弧形,两盘轨道相配合作用重力球133上升时,重力球133处在离动力轴2较近的位置,当重力球133下落时处在离动力轴2较远的位置,根据杠杆原理的力效应,此时转盘132处于最佳能量输出状态,产生的动能最大。转盘132设有四条轨道,其每条轨道内装有一个重力球133,四个重力球133在旋转转盘132作用下,沿定位盘131凸圆圈形轨道斜向运行,连续不断产生惯性重力动能,为旋转动力装置增速。

油箱a136设在定位盘131上,与转盘132相配合,转盘132旋转时通过溅传润滑重力动力增速装置的部件。

一种高铁线路风力发电装置的具体安装实施时,可分采集风力动能单元与动能二次聚集发电单元两部分进行组合:

采集风力动能单元。以1.5倍列车长的距离,为一个采集风力动能单元进行组合,用多个支架机构1装在同一动力轴2上,每两个支架机构1之间,分别用下连接杆3、上连接杆4连接,在动力轴2与下连接杆3之间安装多个风能转换机构6;当列车通过时,车头气流产生一个向外的排斥力,车身部分气流产生一个向内的吸力,车尾气流产生一个向外的排斥力,此时,每个风能转换机构6先后受到三股气流的作用,当叶片64在气流的作用下,左向转动时,通过立轴62、立轴锥形齿轮65、锥形齿轮a66、传动轴a67、齿轮a601、棘轮a602驱动动力轴2旋转,此时棘轮b608处于空转状态,当叶片64在气流的作用下,右向转动时,通过立轴62、立轴锥形齿轮65、锥形齿轮b603、传动轴b604、齿轮b607、棘轮b608驱动动力轴2旋转,此时棘轮a602处于空转状态。同时,在采集风力动能单元中间位置,将超越离合器5、液压泵73装在动力轴2上,当列车车尾通过超越离合器5时,由于超越离合器5以前的部分风能转换机构6不再产生新动能,超越离合器5可将超越离合器5前的动力轴2与其后的动力轴2进行相对分离,使超越离合器5以前部分风能转换机构6停止运行后不损耗动力轴2动能;动力轴2转动带动液压泵73旋转,液压泵73运行时,将油箱b77的油,通过主输入管道79、输入管道76,增压后输送到输出管道75,进入主输出管道78形成液压动能,当液压泵73停止运行时,止回阀74可控制输出管道75油的回流,避免输出管道75、主输出管道78形成液压动能的流失。

动能二次聚集发电单元。根据列车发车频率,将铁路上至少有一列列车行驶设为动能二次聚集发电单元,在该单元段铁路上安装多个采集风力动能单元,将每个采集风力动能单元中的液压泵73均与主输出管道78连接。由于该段铁路上始终至少有一列列车行驶,可源源不断地产生风能,通过采集风力动能单元动能聚集、液压泵73增压后,使主输出管道78可持续不断地获取新的液压动能,此时,用主输出管道78液压动能驱动液压马达81转动,液压马达81再通过变速箱83驱动发电机84高速旋转,使发电机84实现连续运行,输出电能。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