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的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1643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3D打印的排气管。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也叫做增材制造,其基本原理是把一个通过设计或者扫描等方式做好的3D模型按照某一坐标轴切成无限多个剖面,然后一层一层打印出来并按原来的位置堆积到一起,形成一个实物的立体模型。目前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其中金属材料直接成形技术成为了研究与应用的一大热点。金属3D打印技术可以制备复杂形状的金属零件,但现有金属3D打印机造价过于昂贵,金属材料直接成形耗时过长效率极低,对原料金属粉末要求高,需求超细球形度好的金属粉末,成本较高,且打印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3D打印的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3D打印的排气管,包括进气口、未燃尽气体回送口、液态物排出口、废气排出口、混合气分离管路以及废气排出管路,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混合气分离管路一侧中间位置上,所述未燃尽气体回送口设置在所述混合气分离管路顶端,所述液态物排出口设置在所述混合气分离管路底端,在所述混合气分离管路上与所述进气口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废气排出管路,所述废气排出管路与所述混合气分离管路一体设置,所述废气排出管路与所述混合气分离管路均采用双层结构,所述废气排出管路一端设置有所述废气排出口。

所述混合气分离管路包括分离内管和分离外管,所述分离内管设置在所述分离外管内,所述分离内管与所述分离外管通过第一蜂窝状结构相连,所述第一蜂窝状结构的疏密程度为2-6mm。

所述废气排出管路包括排出内管和排出外管,所述排出内管设置在所述排出外管内,所述排出内管与所述排出外管通过第二蜂窝状结构相连,所述第二蜂窝状结构的疏密程度为2-6mm。

所述废气排出管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20-1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3D打印技术能够精确地按照设计图纸上设计出来的排气管原型进行精确的打印,从而制造少数的样品投入试验中,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从而避免了由于设计方案的欠缺而导致大量制造出来的排气管无法在实际中使用或者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避免了在制造模具方面上的金钱的浪费;通过混合气分离管路的作用能够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未进行完全燃烧的汽化汽油进行分离,从而使其能够通过未燃尽气体回送口再次回送至发动机中继续进行燃烧,避免了能源浪费;液态物排出口的设置则是为了避免由于排气管路与混合气体分离管路之间具有弯折造成的液态物大量聚集从而回流至发动机,而导致对发动机的损坏;将废气排出管路设计为与水平方向具有120-135°的夹角则是为了避免由于向下排气或者向左向右排气对行人或者其他车辆的影响;将废气排出管路与混合气分离管路均采用双层结构,且均采用蜂窝状结构将双层结构相连,则是为了使得打印出来的排气管更加的真实,且通过数据调控能够简便的控制废气排出管路与混合气分离管路的厚度,以期达到更好的分离与排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进气口,2为未燃尽气体回送口,3为液态物排出口,4为废气排出口,5为混合气分离管路,6为废气排出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3D打印的排气管,包括进气口1、未燃尽气体回送口2、液态物排出口3、废气排出口4、混合气分离管路5以及废气排出管路6,进气口1设置在混合气分离管路5一侧中间位置上,未燃尽气体回送口2设置在混合气分离管路5顶端,液态物排出口3设置在混合气分离管路5底端,在混合气分离管路5上与进气口1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废气排出管路6,废气排出管路6与混合气分离管路5一体设置,废气排出管路6与混合气分离管路5均采用双层结构,废气排出管路6一端设置有废气排出口4。

混合气分离管路5包括分离内管和分离外管,分离内管设置在分离外管内,分离内管与分离外管通过第一蜂窝状结构相连,第一蜂窝状结构的疏密程度为2-6mm。

废气排出管路6包括排出内管和排出外管,排出内管设置在排出外管内,排出内管与排出外管通过第二蜂窝状结构相连,第二蜂窝状结构的疏密程度为2-6mm。

废气排出管路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20-135°。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3D打印技术能够精确地按照设计图纸上设计出来的排气管原型进行精确的打印,从而制造少数的样品投入试验中,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从而避免了由于设计方案的欠缺而导致大量制造出来的排气管无法在实际中使用或者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避免了在制造模具方面上的金钱的浪费;通过混合气分离管路的作用能够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未进行完全燃烧的汽化汽油进行分离,从而使其能够通过未燃尽气体回送口再次回送至发动机中继续进行燃烧,避免了能源浪费;液态物排出口的设置则是为了避免由于排气管路与混合气体分离管路之间具有弯折造成的液态物大量聚集从而回流至发动机,而导致对发动机的损坏;将废气排出管路设计为与水平方向具有120-135°的夹角则是为了避免由于向下排气或者向左向右排气对行人或者其他车辆的影响;将废气排出管路与混合气分离管路均采用双层结构,且均采用蜂窝状结构将双层结构相连,则是为了使得打印出来的排气管更加的真实,且通过数据调控能够简便的控制废气排出管路与混合气分离管路的厚度,以期达到更好的分离与排气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