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0590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加注重车辆的越野性能,要求车辆能够适应各种道路。目前汽车在不规则的道路上行驶时比如:爬坡或下坡,发动机中的机油存在倾斜,在发动机倾斜到一定角度的时候,机油收集器可能存在收集机油困难的问题,从而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报废。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通常是限制发动机在机舱中的倾斜角度或加长机油收集器在油底壳中的深度。但是,对于限制发动机在机舱中的倾斜角度,会严重限制发动机搭载车型,不利于发动机的统一性。对于加长机油收集器长度,往往受到发动机内部结构影响,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长度,而且机油收集器越长结构强度以及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越差。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和挡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壳体隔设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并能够在壳体倾斜状态下阻挡所述下腔体中的至少部分机油进入到所述上腔体。进一步地,所述挡油组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隔设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的边缘密封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周壁。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油底壳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的台阶面结构,所述台阶面结构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板体及从所述板体的外周沿向所述板体的一侧弯折伸出的翻边结构;所述挡油组件还包括: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所述卡槽的开口允许所述翻边结构以嵌入的方式与所述隔板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平面板体上设有避让缺口。进一步地,所述避让缺口自后端向前端延伸。进一步地,所述避让缺口的宽度自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的方向变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壳体倾斜状态下阻挡壳体的下腔体中的至少部分机油进入到壳体的上腔体,这样有利于保证机油的整体液面高度,使得下腔体中的机油的液面始终能够位于较高位,因此便于机油收集器在壳体倾斜状态下始终能够收集到机油,从而为缩小油底壳的体积、降低油底壳的设计深度、减少机油收集器的设计高度以及减少机油加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在发生倾斜时机油液面的位置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在发生倾斜时机油液面的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隔板3安装部4避让缺口5机油收集器6安装孔7第一液面线8第二液面线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现有技术中,鉴于空间局限性以及与地面的距离要求,发动机油底壳的壳体1设计较宽,机油收集器5伸入到壳体1中的管长偏短,在机油量一定的情况下,机油深度偏浅,一旦发动机产生倾斜,机油将会朝倾斜侧聚集,其相对侧机油较少甚至没有,因此可能出现机油收集器5无法收集到机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1和挡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设在壳体1内,将壳体1隔设成上腔体1a和下腔体1b,此处的“上”和“下”由油底壳在使用状态下的位置方向确定。所述挡油组件沿壳体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主要由壳体1的深度以及机油收集器5伸入到壳体1的深度确定。所述挡油组件能够在壳体1倾斜状态下阻挡下腔体1b中的至少部分机油进入到上腔体1a,这样有利于保证机油的整体液面高度,使得下腔体1b中的机油的液面始终能够位于较高位,因此便于机油收集器5在壳体1倾斜状态下始终能够收集到机油,从而为缩小油底壳的体积、降低油底壳的设计深度、减少机油收集器的设计高度以及减少机油加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油组件包括隔板2,隔板2设在壳体1内,用于将壳体1隔设成上腔体1a和下腔体1b。隔板2的边缘密封连接到壳体1的内周壁,这样在壳体1倾斜的时候防止下腔体1b中的机油从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处进入到上腔体1a,从而为在壳体1倾斜的时候提高机油的液位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油底壳还包括安装部3,安装部3将隔板2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的内周壁,如图1示出地,隔板2和安装部3相连接的部位均开设有安装孔6,采用螺栓构件可以将隔板2固定连接到安装部3,从而将壳体1隔出来上腔体1a和下腔体1b。当机油充足时完全满足机油收集器5收集机油,当机油量减少时,机油液面在隔板2以下时,发动机发生倾斜时,由于隔板2的作用仍能保证机油收集器5收集机油。安装部3与隔板2密封连接,也就是说,安装部3在安装时与隔板2的结合处采用但不限于硅胶进行密封,使上腔体1a和下腔体1b无法通过安装部3和隔板2的结合处进行连通,即下腔体1b的机油无法通过安装部3和隔板2的结合处流入到上腔体1a。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隔板2为平面板体,其外周轮廓与机油壳体1的内径相适配。安装部3包括台阶面结构,所述台阶面结构形成在壳体1的内周壁上,并允许所述平面板体以坐设的方式与隔板2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隔板2坐在台阶面结构上,隔板2的与台阶面结构相结合的一圈开设有安装孔6,台阶面结构的与隔板2相接合的位置也开设有安装孔(图中为示出),通过螺栓构件向下依次穿过隔板2的安装孔6和台阶面结构的安装孔,可以将隔板2固定连接搭到壳体1的内周壁上。在一个实施例中,隔板2包括板体及从所述板体的外周沿向所述板体的一侧弯折伸出的翻边结构。所述挡油组件还包括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壳体1的内周壁上,所述卡槽的开口允许所述翻边结构以嵌入的方式与隔板2连接在一起。再次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隔板2上设有避让缺口4,用于避让机油收集器5和机油尺(图中为示出)及其安装,也能够方便隔板2上方的机油经由避让缺口4回流到下腔体1b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避让缺口4自后端向前端延伸,这样可以保证车辆在爬坡的时候,发动机将会向后端的方向倾斜,那么,通过将避让缺口4设置成自后端向前端延伸,可以保证隔板2上方临近前端的机油能够迅速回油。“后端”指的是发动机正时端,“前端”指的是飞轮壳体端。优选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机油泵设在后端,因此,避让缺口4的临近后端的端部用于安装机油收集器5,并供机油收集器5从避让缺口4穿过伸入到下腔体1b中。因此,避让缺口4临近后端的宽度大于机油收集器5和机油尺,但是为了兼顾尽可能地使隔板2的挡油面积大,那么避让缺口4的面积需要尽可能的小,那么,避让缺口4的宽度自后端向前端的方向变小。例如:避让缺口4呈水滴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如图3和图4所示,发动机油底壳具有同样的倾斜角度,均向图中示出的左侧倾斜。在图3中,机油液面7存在隔板2,一部分机油被隔板2阻挡进入到上腔体1a,使得下腔体1b中机油液面的整体高度较高,机油收集器5完全的收集口位于机油液面7以下。在图4中,机油液面8在没有隔板2阻挡,机油收集器5不能完全沉浸在机油液面8以下,收集机油功能失效,这样会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报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