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956阅读:1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润滑油路基本没有很好的按需分配,如VVT、HLA等零部件对油压需求高,但凸轮轴轴承、真空泵、正时张紧器等零部件对油压需求较低。如果不对润滑油路进行精确匹配,为了满足VVT、HLA等零部件的高油压需求,凸轮轴轴承、真空泵、正时张紧器等零部件的油压会存在很大的过剩,导致润滑油存在巨大的浪费,机油泵功耗增大,而且由于机油流量太大,导致轴承等部位温度过低,摩擦力增大,从而导致发动机油耗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分配润滑系统各零部件的润滑油需求量的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结构。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结构,其包括油底壳油道、缸体油道、缸盖油道以及缸盖罩油道,润滑油从油底壳油道依次流经缸体油道、缸盖油道以及缸盖罩油道,缸体油道上设有主轴承入口油道,缸盖罩油道上设有凸轮入口油道,凸轮入口油道上设有第一节流阀,主轴承入口油道上设有第二节流阀。

进一步地,通过第二节流阀的润滑油的流量大于通过第一节流阀的润滑油的流量。

进一步地,第一节流阀为空心圆柱体。

进一步地,第一节流阀的内径为1.5mm,长为4mm。

进一步地,第二节流阀为空心圆柱体。

进一步地,第二节流阀的内径为2mm,长为4mm。

由于在凸轮入口油道上设有第一节流阀,主轴承入口油道上设有第二节流阀,因此可根据该凸轮和该主轴承所需的油压分配适量的润滑油,这样可降低润滑油的浪费,进而减小机油泵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润滑油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一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二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润滑油路结构包括油底壳油道1、缸体油道2、缸盖油道3以及缸盖罩油道4。润滑油在油底壳油道1经过滤后,依次流经缸体油道2、缸盖油道3以及缸盖罩油道4。缸体油道2上设有主轴承入口油道21,缸盖罩油道4上设有凸轮入口油道41。

凸轮入口油道41上设有第一节流阀5,主轴承入口油道21上设有第二节流阀6。第一节流阀5用于降低经过凸轮入口油道41的润滑油的流量以及油压,第二节流阀6用于降低经过主轴承入口油道21的润滑油的流量以及油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阀5和第二节流阀6均为空心圆柱体,其具体尺寸可以根据该凸轮和该主轴承所需的油压进行计算。具体地,第一节流阀5的内径为1.5mm,外径为4mm,长为4mm。第二节流阀6的内径为2mm,外径为6mm,长为4mm。这样,可使通过第二节流阀6的润滑油的流量大于通过第一节流阀5的润滑油的流量。

由于在凸轮入口油道41上设有第一节流阀5,主轴承入口油道21上设有第二节流阀6,因此可根据该凸轮和该主轴承所需的油压分配适量的润滑油,这样可降低润滑油的浪费,进而减小机油泵的功耗。而且,由于降低了凸轮轴承内部的润滑油流量,从而可提高凸轮轴承内部的润滑油温度,从而降低凸轮轴承的摩擦损失;由于降低了润滑系统润滑油流量,因而能够降低油道中的冷却器、滤清器等原件的节流损失。另外,由于凸轮入口油道41是缸盖罩油道4上的一个支路,在凸轮入口油道41上设有第一节流阀5,既可以满足凸轮对小油压的要求,又不会影响其他部件对大油压的要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