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活塞压缩机、内燃机和喷管组合的航空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5571发布日期:2018-06-05 19:3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活塞压缩机、内燃机和喷管组合的航空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具体为一种离心、活塞压缩机、内燃机和喷管组合的航空发动机。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被誉为“工业之花”,它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现有的主流航空发动机都有扇叶和涡轮。我们以涡扇发动机为例,简单来说,涡扇发动机有2个同心圆涵道,由风扇、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喷管等5部分组成。空气从涡扇发动机的进气口流入,经过压气机压缩后,在燃烧室与煤油混合燃烧,高温高压燃气经由涡轮、喷管膨胀,最后高速从尾喷口喷出。涡扇发动机的推力一部分来自喷出燃气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另一部分是涡轮驱动风扇,风扇旋转驱动空气,经由发动机外涵道喷出的反作用力。扇叶和涡轮对材料工艺要求极高,这两点使得航空发动机造价居高不下。涡轮的耐温限制,使得航空发动机的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效率以及降低制造成本,提供了一种离心、活塞压缩机、内燃机和喷管组合的航空发动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活塞压缩机、内燃机和喷管组合的航空发动机,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部整流罩、后部整流罩,在后部整流罩内设置有内燃机及活塞压缩机组、增速箱,内燃机组排气喷管,离心压缩机组,所述的前部整流罩内部设有烧嘴、前部整流罩尾部设有气体喷管。

离心压缩机组包括离心压缩机组主轴,在离心压缩机组主轴上安装有离心压缩机组1级叶轮、离心压缩机组2级叶轮、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组1级叶轮位于前部整流罩内,离心压缩机组2级叶轮位于后部整流罩内,在离心压缩机组2级叶轮前端设有离心压缩机组回流器,在离心压缩机组2级叶轮后部设有离心压缩机蜗壳。

所述的内燃机及活塞压缩机组包括内燃机组、活塞压缩机,内燃机组通过伞形齿轮组连接内燃机组主轴和活塞压缩机,内燃机组主轴连接离心压缩机组主轴,所述的离心压缩机蜗壳连通活塞压缩机进气口,活塞压缩机出气口和内燃机组进气口连接,内燃机组排气口连接内燃机组排气喷管。

前部整流罩设有垂直推力气体喷管、垂直推力气体喷管通过垂直推力喷管风门控制气体流量,并且在气体喷管内设有水平推力气体喷管风门,在内燃机组排气喷管尾部连接有尾部可调旋转喷管。

本发明的创新点及经济效益:

受高温合金材料限制,现有主流航空发动机燃烧温度很难超过1800℃。而本发明技术方案由于内燃机燃烧温度可以轻易超过2500℃,燃油效率高。气缸和喷管可以有效冷却,其本身温度不高(可以≤600℃),不需要特别的高温合金材料。应用此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航空发动机的造价、运行及维护费用。

应用此技术的亚音速飞行器航空发动机总效率可以达到75%,远超现有的最先进的35%;造价及运行维护费低至其30%。其推重比比现有的涡扇航空发动机大,外径和长度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通用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构造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平飞状态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原理图以及气流走向图(图中箭头为气流方向);

图中:1前部整流罩、2离心压缩机组1级叶轮、3烧嘴、4离心压缩机组主轴、5离心压缩机组回流器、6气体喷管、7离心压缩机组2级叶轮、8增速箱、9离心压缩机蜗壳、10内燃机组主轴、11内燃机及活塞压缩机组、12后部整流罩、13内燃机组排气喷管、14内燃机组冷却进气口、15水平推力气体喷管风门、16内燃机组、17活塞压缩机、18垂直推力喷管风门、19垂直推力气体喷管、20尾部可调旋转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意,一种离心、活塞压缩机、内燃机和喷管组合的航空发动机,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部整流罩1、后部整流罩12,在后部整流罩12内设置有内燃机及活塞压缩机组11、增速箱8,内燃机组排气喷管13,离心压缩机组,所述的前部整流罩1内部设有烧嘴3、前部整流罩1尾部设有气体喷管6。

离心压缩机组包括离心压缩机组主轴4,在离心压缩机组4主轴上安装有离心压缩机组1级叶轮2、离心压缩机组2级叶轮7、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组1级叶轮2位于前部整流罩1内,离心压缩机组2级叶轮7位于后部整流罩12内,在离心压缩机组2级叶轮7前端设有离心压缩机组回流器5,在离心压缩机组2级叶轮7后部设有离心压缩机蜗壳9。

如图4所示意,所述的内燃机及活塞压缩机组11包括内燃机组16、活塞压缩机17,内燃机组16通过伞形齿轮组连接内燃机组主轴10和活塞压缩机17,内燃机组主轴10连接离心压缩机组主轴4,所述的离心压缩机蜗壳9连通活塞压缩机17进气口,活塞压缩机17出气口和内燃机组16进气口连接,内燃机组16排气口连接内燃机组排气喷管13。

在后部整流罩12上内燃机及活塞压缩机组11的位置设有内燃机组冷却进气口14,通过高速飞行中的冷空气对内燃机组16进行冷却。冷却气体通过后部整流罩12后部排出。

该构造为中小功率的通用航空发动机(亚音速),内燃机组16为3个气缸的内燃机组,活塞压缩机17为1个气缸的活塞压缩机。采用中低速内燃机(转速4000~8000rpm)。图中箭头为气流方向。

如图2所示意,前部整流罩1设有垂直推力气体喷管19、垂直推力气体喷管19通过垂直推力喷管风门18控制气体流量,并且在气体喷管6内设有水平推力气体喷管风门15,在内燃机组排气喷管13尾部连接有尾部可调旋转喷管20。

该发动机适用于垂直起降航空发动机(亚音速)起降或者悬停状态,内燃机组16为3个气缸的内燃机组,活塞压缩机17为1个气缸的活塞压缩机。采用中低速内燃机(转速4000~8000rpm)。图中箭头为气流方向。

如图3所示意,为垂直起降航空发动机(亚音速)平飞状态图。在飞机平飞状态,尾部可调旋转喷管20调整为水平状态,同时垂直推力喷管风门18关闭,停止垂直推力气体喷管19的工作。

图中箭头为气流方向。

离心压缩机组由多级叶轮组成。为了减轻重量,尽量减少级数。一般2~5级。从离心压缩机组中部(最后1~2级叶轮之前)引出一股空气去气体喷管(压力0.12~0.8MPa,流量占总流量的70~90%)。剩余空气经过全部离心压缩机组叶轮(压力0.3~2.8MPa)以及活塞压缩机(大功率可以取消)进入内燃机组。

活塞压缩机用于小功率发动机,与内燃机并列布置。比如可以采取:一个活塞压缩机气缸与三个内燃机气缸并列。

用于产生垂直推力的气体喷管位于1~2级离心压缩机之后(只有2级压缩的,在1级之后),喷口朝下方。喷管上带有风门,可以开关和调节风量,用于垂直起降或悬停。平飞时,关闭此喷管。

用于产生水平推力气体喷管位于1~2级离心压缩机之后(只有2级压缩的,在1级之后),环形喷口朝后方。喷管上带有风门,可以开关和调节风量。喷管位于发动机的最外围。垂直起降时,关闭此喷管。由于进气口与垂直推力喷管共用,也可以利用其烧嘴对气体加热。

增速箱位于离心压缩机与内燃机之间,用于协调二者之间的转速。如采用高速内燃机(≥12000rpm)的发动机,可以取消此装置。

内燃机组由多个气缸组成。其结构与普通活塞内燃机相似。

其不同点在于:没有压缩冲程和进气冲程,进气与做功为同一冲程,只有两冲程;采用电控气门,简化气门机构,灵活调整膨胀比,控制排气温度。

为了尽量减小发动机直径(减小飞行阻力),超过4个气缸时,可以分两段布置。气缸直径太大时,由于活塞惯性太大,会限制内燃机的最高转速。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活塞下行:进气(5~30%的行程)、喷油点火燃烧、膨胀做功;活塞上行:排气,完成一个循环。

电控气门采用油冷却(也可以采用风冷)。

气缸的冷却采用风冷。冷风从整流罩中部四周的小孔(或小缝)进入,从尾部环形喷口(中心为排气喷口、外围为冲压喷口)喷出,产生少量推力。

对于没有活塞压缩机的发动机,内燃机进气管前端与位于发动机前部的离心压缩机蜗壳连接,后端与内燃机进气门连接,采用双层保温管。

设置有活塞压缩机的发动机,活塞压缩机进气管前端与位于发动机前部的离心压缩机蜗壳连接,后端与活塞压缩机进气门连接。内燃机进气管与活塞压缩机排气管连接。

对于可以垂直起降的发动机,内燃机排气管与可以旋转的尾喷管连接。

内燃机机箱与离心压缩机蜗壳连接。

曲轴上的伞齿轮与内燃机主轴上的伞齿轮啮合。主轴与曲轴的速比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即增速或减速。气缸沿圆周均匀布置。气缸轴线与发动机主轴线平行。曲轴在前,气缸在后,便于排气。

本设计不需要启动马达,启动时,外带的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直接进入内燃机即可以喷油点火启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