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设备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8419发布日期:2018-06-15 23:5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风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设备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但数千年来,风能技术发展缓慢,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在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一部分才重新有了长足的发展。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对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以及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达到的农村、边疆,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可靠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在发达国家,风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能源部就曾经调查过,单是德克萨斯州和南达科他州两州的风能密度就足以供应全美国的用电量。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风能就是空气的动能,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全球的风能约为2.74X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X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及为风能。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太阳的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均,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风。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同时也没有一个很好的保温效果,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隔音效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安装便捷性,不方便安装和固定,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风力设备保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力设备保温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上下两端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装置主体的上下两端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内腔均匀安装有缓冲装置,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腔安装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的内腔中部安装真空柱,所述真空柱的外端设有减压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与装置主体的空隙处间隔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之间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设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槽和连接装置,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卡接装置,且卡接装置的一侧设有固定卡扣。

优选地,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腔安装有抽气装置,且抽气装置与真空柱通过电动气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装置主体的外端两侧设有防滑装置,且防滑装置的上侧设有稳固装置。

优选地,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安装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的一侧设有端盖。

本发明中,同时在使用过程也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一个更好的安装便捷性,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便利,同时该装置方便安装,方便固定,可以很好的节约使用者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好的给使用者带来便利,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该装置有一个很好的使用效果,具有一个很好的缓冲效果,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使用性,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风力设备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装置、2真空柱、3放置板、4连接装置、5装置主体、6减压装置、7保温装置、8调节装置、9支撑装置、10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风力设备保温装置,包括装置主体5,装置主体5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连接装置4,连接装置4的上下两端安装有固定装置10,装置主体5的上下两端安装有放置板3,放置板3的内腔均匀安装有缓冲装置1,装置主体5的内腔安装有保温装置7,保温装置7的内腔中部安装真空柱2,真空柱2的外端设有减压装置6,保温装置7与装置主体5的空隙处间隔安装有支撑装置9,支撑装置9之间安装有调节装置8,调节装置8与支撑装置9之间设有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槽和连接装置,装置主体5的一侧安装有卡接装置,且卡接装置的一侧设有固定卡扣,装置主体5的内腔安装有抽气装置,且抽气装置与真空柱2通过电动气管连接,装置主体5的外端两侧设有防滑装置,且防滑装置的上侧设有稳固装置,装置主体5的下端安装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卡口,卡口的一侧设有端盖。本发明使用简单,安装便捷,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安装便捷性,可以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同时在使用过程可以有一个很好的保温和隔音的效果,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