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机油过滤器的滤芯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机器,是汽车的心脏和关键部件,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为了保障汽车发动机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上都安装有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的作用是对来自机油中有害杂质进行滤除,以洁净的机油供给曲轴、连杆、凸轮轴、增压器、活塞环等运动副,起到润滑、冷却、清洗作用,从而延长这些零部件的寿命。
对于汽车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其主要是通过滤芯进行过滤,滤芯在长时间使用后,里面会沉积很多杂质,这些杂质主要包括机械零部件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铁粉,以及机油在润滑循环过程中带回来的灰尘大颗粒,这些杂质容易堵塞滤芯,使滤芯的过滤效果变差,不仅降低滤芯的过滤效率,而且降低了滤芯的整体使用寿命。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其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杂质进入到机油滤清器的滤芯中,保证滤芯的过滤效率,延长滤芯的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机油过滤器的滤芯保护装置,其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杂质进入到机油滤清器的滤芯中,保证滤芯的过滤效率,延长滤芯的整体使用寿命,有利于广泛地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机油过滤器的滤芯保护装置,包括中空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内侧设置有一个固定底板;
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中心位置垂直设置有一个中空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顶部与一个中空的中心套相连通;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滤芯;
所述滤芯的上方设置有多个进油窗,所述进油窗位于所述滤芯的正上方;
所述进油窗外设置有机油杂质过滤装置,该机油杂质过滤装置用于对将要进入到进油窗的机油中的杂质提前进行过滤。
其中,所述滤芯是横截面为圆环形的滤芯;
所述滤芯位于所述中心管的四周侧壁外部和所述中心套的四周侧壁外部。
其中,所述机油杂质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位于所述进油窗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正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板上开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板上开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孔位于所述进油窗的正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之间能够相对转动。
其中,所述中心套的上部外壁与一个轴承的内圈相固定连接;
所述轴承的外圈与一个环形的齿圈相固定连接;
所述齿圈上开有多个所述进油窗;
所述第一过滤板为环形分布的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齿圈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过滤板为环形分布的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连接。
其中,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中心套的上部外壁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齿圈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中心套的上部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环形分布的挡肩,所述挡肩与所述中心套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轴承的纵向宽度,所述挡肩与所述轴承内圈底面相接。
其中,所述外壳的右端侧壁上垂直设置有一个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顶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齿轮;
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圈的外侧边缘相啮合。
其中,所述中心套的顶部还设有一个圆环形的内密封圈;
所述外壳的顶部顶端设有圆环形的外密封圈。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机油过滤器的滤芯保护装置,其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杂质进入到机油滤清器的滤芯中,保证滤芯的过滤效率,延长滤芯的整体使用寿命,有利于广泛地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机油过滤器的滤芯保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壳,2为固定座板,3为中心管,4为中心套,5为轴承,6为齿圈;
45为内密封圈,10为步进电机,11为齿轮,12为外密封圈,40为挡肩,60为进油窗;
61为第一过滤板,611为第一过滤孔,62为第二过滤板,621为第二过滤孔,100为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机油过滤器的滤芯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对防止外部的杂质进入到机油滤清器的滤芯中,保证滤芯的过滤效率,延长滤芯的整体使用寿命。该汽车发动机用机油过滤器的滤芯保护装置包括中空的外壳1,所述外壳1的底部内侧设置有一个固定底板2;
所述固定底板2的顶部中心位置垂直设置有一个中空的中心管3,所述中心管3的顶部与一个中空的中心套4相连通;
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滤芯100;
所述滤芯100的上方设置有多个进油窗60,所述进油窗60与所述滤芯100所在空间相连通,且位于所述滤芯100的正上方;
所述进油窗60外设置有机油杂质过滤装置,该机油杂质过滤装置用于对将要进入到进油窗60的机油中的杂质提前进行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滤芯100是横截面为圆环形的滤芯。
具体实现上,所述滤芯100位于所述中心管3的四周侧壁外部和所述中心套4的四周侧壁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油杂质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板61和第二过滤板62,所述第一过滤板61位于所述进油窗60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过滤板6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61的正上方。
具体实现上,所述第一过滤板61上开有多个第一过滤孔611,所述第二过滤板62上开有多个第二过滤孔621,所述第二过滤孔621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孔611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孔611位于所述进油窗60的正上方(即正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过滤板61和第二过滤板62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对将要进入到进油窗60的机油中的杂质提前进行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对外部杂质的过滤能力,过滤更小粒径的杂质,所述第一过滤板61和第二过滤板6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所述第二过滤孔621和第一过滤孔611进行上下相对错位处理,使得调小第一过滤孔611和第二过滤孔622在相对错位后的过油孔隙。
为了让所述第一过滤板61和第二过滤板6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具体实现上,所述中心套4的上部外壁与一个轴承5的内圈相固定连接;
所述轴承5的外圈与一个环形的齿圈6相固定连接;
所述齿圈6上开有多个所述进油窗60;
所述第一过滤板61为环形分布的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61与所述齿圈6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过滤板62为环形分布的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62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齿圈6的四周外壁间隔分布有多个轮齿(例如为直齿或者斜齿)。
具体实现上,所述轴承5的内圈与所述中心套4的上部外壁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具体实现上,所述轴承5的外圈与所述齿圈6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具体实现上,所述中心套4的上部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环形分布的挡肩40,所述挡肩40与所述中心套4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轴承5的纵向宽度,所述挡肩40与所述轴承5内圈底面相接。因此,在挡肩40的作用下,可以使得轴承5内圈的上端与中心套4的顶部平齐,从而保证轴承5的旋转平滑进行。
对于本实用新型,为了能够灵活、方便地转动第一过滤板61,具体实现上,所述外壳1的右端侧壁上垂直设置有一个步进电机10,所述步进电机10顶部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齿轮11;
所述齿轮11与所述齿圈6的外侧边缘相啮合。
因此,在步进电机10的驱动下,所述齿圈6会跟着齿轮11的转动而发生转动,而第一过滤板61与齿轮6的顶部固定连接,因此第一过滤板61及其上的第一过滤孔611将随着转动,从而第一过滤孔611和第二过滤板62上的第二过滤孔622将产生相对错位,因此,能够调小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之间的过油孔隙,进一步增强对外部杂质的过滤能力。
对于本实用新型,为了保证其密封效果,避免外部的灰尘等杂志进入到本实用新型中,提高整个装置的密封性,所述中心套4的顶部还设有一个圆环形的内密封圈45;
所述外壳1的顶部顶端设有圆环形的外密封圈12。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对机油的整个过滤过程进行说明。
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用机油过滤器的滤芯保护装置,首先,参见图1所示的箭头A方向,机油从第二过滤板62上的第二过滤孔621进入,然后经过第一过滤板61上的第一过滤孔611,然后再从第一过滤孔611下方的进油窗60进入滤芯100中;
接着,机油经过滤芯100过滤后,从中心管3中间流出来,然后再从中心套4中,沿着箭头B方向进入到本实用新型外部的机油供油管路中。
随着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间的延长,每间隔预设周期,将步进电机10通电,控制步进电机10进行,步进电机10通过其输出轴上的齿轮11来驱动相互啮合的齿圈6一起转动,然后使得与齿圈6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过滤板61一起随之运动,因此,第一过滤板61在转动后,由于第二过滤板62固定连接外壳1的内壁而保持位置不变,从而能够使第一过滤板61上的第一过滤孔611和第二过滤板62上的第二过滤孔621产生相对错位,因此,能够调小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之间的过油孔隙,因此,能够将机油在长时间工作产生的大颗粒杂质过滤在第二过滤板62之外,因此,能够显著提高滤芯的工作周期,保证滤芯的过滤效率,延长滤芯的整体使用寿命。
综合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结构设置,可以实现将大颗粒的杂质优先过滤在滤芯之外,有效避免外部的杂质进入到机油滤清器的滤芯中,从而提高滤芯的工作周期,并且随着机油滤清器的工作时间延长,可以适当调小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在相对错位后的过油孔隙,进一步增强对外部杂质的过滤能力。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机油过滤器的滤芯保护装置,其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杂质进入到机油滤清器的滤芯中,保证滤芯的过滤效率,延长滤芯的整体使用寿命,有利于广泛地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