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却效果油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227发布日期:2019-01-08 21:3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高冷却效果油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散热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高冷却效果油冷器。



背景技术:

由于机油具有导热性能,并且在发动机内不断流动循环,所以,油冷器对发动机曲轴箱、离合器、气门组件等都起到冷却作用。即使是水冷发动机,能够用水冷却的部分也只有汽缸头和汽缸壁,其它部位仍要靠油冷器来冷却,因此油冷器的散热直接影响发动机各个部件的运转,现有油冷器结构简单,连接不可靠、散热不足,强度不够,极易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者泄露,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可靠以及结构强度高的高冷却效果油冷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冷却效果油冷器,包括进油管、出油管以及散热芯体,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的出油管结构相同,所述的散热芯体包括散热翅片和U型管,所述的U型管的直管部位穿插于所述的散热翅片中,所述的散热翅片呈梯形波浪状起伏延伸,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隔控制在2mm~3mm之间,对应所述散热芯体的四个侧壁分别设有护板,所述的护板上设有与所述散热芯体厚度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的散热芯体侧端卡入所述的卡槽内,所述的护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体,所述的U型管之间通过弯管连通并在护板上形成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进油口和所述的出油口上分别设有插管,所述的进油管和所述的出油管分别插入所述的插管内并焊接。

所述的进油管的外壁依次设有锥面段、直管段和倾斜导入段和连接段。

所述的连接段和所述插管的内壁形成环形的压槽,在所述插管外壁上设有卡紧凹槽。

所述的卡紧凹槽呈成对对称设置。

所述的护板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强度高,散热翅片间隔紧密,从而保证热交换的效率,使得冷却效率高,而进油管和出油管与管道连接更加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冷却效果油冷器,包括进油管1、出油管2以及散热芯体3,进油管1和出油管2结构相同,散热芯体3包括散热翅片31和U型管32,U型管32的直管部位穿插于散热翅片31中,散热翅片31呈梯形波浪状起伏延伸,散热翅片31之间的间隔控制在2mm~3mm之间,对应散热芯体3的四个侧壁分别设有不锈钢材质的护板4,护板4上设有与散热芯体3厚度相匹配的卡槽,散热芯体3侧端卡入卡槽内,护板4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体,四个护板4可围成方环状的定位槽,散热芯体3固定在定位凹槽内,使得散热芯体3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U型管32之间通过弯管6连通并在护板4上形成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上分别设有插管5,进油管1和出油管2分别插入插管5内并焊接。

进油管1的外壁依次设有锥面段11、直管段12和倾斜导入段13和连接段14,连接段14和插管5的内壁形成环形的压槽15,在插管5外壁上设有卡紧凹槽16,卡紧凹槽16呈成对对称设置。进油管1和出油管2的结构相同,进油管1和出油管2分别与连接管连接时,连接管沿锥面段11扩张插入,锥面段11和直管段12之间形成限位台阶,然后连接管会从倾斜导入段13伸入压槽15内,然后通过卡紧凹槽16对连接管进行压紧固定,同时在连接管对应直管段12的位置配置卡箍,这样可实现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强度高,散热翅片31间隔紧密,从而保证热交换的效率,使得冷却效率高,而进油管1和出油管2与管道连接更加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