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8753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具有压缩比可变机构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与加速操作量相应地运算要求转矩,并基于该要求转矩运算节气门的开口面积,将所述开口面积转换为目标开度,并与所述目标开度相应地控制电子控制节气门的开度。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275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具有压缩比可变机构的内燃机中,即便吸入空气量、换言之空气填充率恒定,因压缩比变化,也导致理论热效率变化且产生转矩变化。因此,在基于吸入空气量推定产生转矩来控制内燃机或基于产生转矩的要求控制吸入空气量的情况下,有时因压缩比而使得控制精度降低。
[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在具有压缩比可变机构的内燃机中,即便压缩比变化,也可以抑制控制精度的降低。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因此,本发明构成为,与能够由压缩比可变机构改变的压缩比相应地,变更内燃机负荷的控制和与内燃机负荷相应的控制中的至少一方。
[0011]发明的效果
[0012]根据上述发明,可以实施与由压缩比的变化引起的理论热效率的变化相应的控制,可以抑制控制精度相对于压缩比的变化而降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内燃机的系统图。
[0014]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压缩比与转矩比的相关性的图。
[0015]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失火判定值映像(map)的图。
[0016]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失火判定值的插补运算所使用的映像的图。
[0017]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失火诊断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0018]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失火判定值的与压缩比相应的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0019]图7是表示通过插补运算求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失火判定值的处理的流程图。
[0020]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压缩比与正转矩区域的相关性的图。
[0021]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每个基本压缩比的正转矩判定值表格的图。
[0022]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通过插补运算求出正转矩判定值的处理的流程图。
[0023]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点火正时的设定所使用的内燃机负荷的修正特性的图。
[0024]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由内燃机负荷的修正引起的映像检索值(点火正时)的差异的图。
[0025]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基本点火正时的映像的图。
[0026]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基本点火正时的修正特性的图。
[0027]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由内燃机负荷的修正引起的映像检索值(催化剂温度)的差异的图。
[0028]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催化剂温度的推定所使用的内燃机负荷的修正特性的图。
[0029]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催化剂温度的映像的图。
[0030]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催化剂温度的推定所使用的内燃机负荷的修正特性的图。
[0031]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转矩控制中的目标吸入空气量的修正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3]图1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车辆用内燃机的一例。
[0034]内燃机I具有:缸体2、在形成于缸体2内的缸膛3内设置的活塞4、形成有进气口5以及排气口 6的缸盖10、对进气口 5、排气口 6的开口端进行开闭的针对每一气缸分别设置的一对进气门7、7以及一对排气门8、8。
[0035]活塞4经由由下连杆11和上连杆12构成的连杆13与曲轴9连结。
[0036]而且,在活塞4的顶面4a与缸盖10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燃烧室14。在形成燃烧室14的缸盖10的大致中央,设置有火花塞15。
[0037]另外,发动机I具有:能够改变进气门7、7的气门提升量以及工作角的可变气门提升机构21、能够改变进气门7、7打开期间的相对于曲轴9的相位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22、以及通过变更活塞4的上止点位置能够改变压缩比的压缩比可变机构23。
[0038]可变气门提升机构21例如如日本特开2003-172112号公报等所公开的那样是如下的机构:通过由电动马达等促动器使控制轴的角度位置变化,使进气门7、7的最大气门提升量增减,与该最大气门提升量的增减连动地使工作角增减。
[0039]另外,可变气门正时机构22是如下的机构:通过变更进气凸轮轴24相对于曲轴9的相位,在使进气门7、7的工作角恒定的状态下,使工作角的中心相位提前、滞后。
[0040]压缩比可变机构23是具有如下功能的机构:通过利用例如日本特开2002-276446号公报所公开那样的构造使活塞4的上止点位置变化,从而能够改变内燃机I的压缩比。以下,说明压缩比可变机构23的构造的一例。
[0041]曲轴9具有多个轴颈部9a和曲柄销部%,轴颈部9a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缸体2的主轴承。
[0042]曲柄销部9b从轴颈部9a偏心,下连杆11旋转自如地与曲柄销部9b连结。
[0043]下连杆11构成为一分为二,曲柄销部9b与设置于大致中央的连结孔嵌合。
[0044]上连杆12的下端侧由连结销25能够转动地连结于下连杆11的一端,上端侧由活塞销26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活塞4。
[0045]控制连杆27的上端侧由连结销28能够转动地连结于下连杆11的另一端,下端侧经由控制轴29能够转动地连结于缸体2的下部。
[0046]详细而言,控制轴29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缸体2,并且具有从其旋转中心偏心的偏心凸轮部29a,控制连杆27的下端部能够旋转地嵌合于该偏心凸轮部29a。
[0047]控制轴29由使用了电动马达的压缩比控制促动器30来控制转动位置。
[0048]在使用了上述那样的多连杆式活塞-曲柄机构的压缩比可变机构23中,在控制轴29借助压缩比控制促动器30的作用而转动时,偏心凸轮部29a的中心位置、即相对于缸体2的相对位置变化。
[0049]由此,控制连杆27的下端的摆动支承位置变化,若控制连杆27的摆动支承位置变化,则活塞4的行程变化,活塞上止点TDC处的活塞4的位置增高或降低,从而变更发动机I的压缩比。
[0050]另外,在内燃机I的进气系统中设置有通过使进气系统的开口面积变化来调整内燃机I的吸入空气量的电子控制节气门41。
[0051]可变气门提升机构21、可变气门正时机构22、压缩比可变机构23、电子控制节气门41、以及控制在点火线圈的I次侧流动的电流的功率晶体管43等,由具有计算机的控制装置31控制。
[0052]从对内燃机I的运转条件进行检测的各种传感器向控制装置31输入信号。
[0053]作为检测内燃机I的运转条件的各种传感器,除上述空燃比传感器42之外,还设置有:与内燃机旋转同步地输出脉冲信号POS的曲轴转角传感器32、输出表示内燃机I的吸入空气流量的信号QA的空气流量传感器33、输出表示加速踏板的踩踏量(油门开度)的信号ACC的油门开度传感器34、输出表示搭载有内燃机I的车辆的行驶速度(车速)的信号VSP的车速传感器35、输出表不内燃机I的冷却水温度(发动机温度)的信号TW的水温传感器37、以及经由排气中的氧浓度检测空燃比(空气过剩率λ)的空燃比传感器42等。
[0054]以下,详细说明控制装置31的控制内容。
[0055]“失火诊断”
[0056]控制装置31具有检测内燃机I中有无失火的失火诊断功能。
[0057]在该失火判定中,例如基于脉冲信号POS在恒定周期运算内燃机旋转速度,在该内燃机旋转速度在判定期间内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