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油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44355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比中心部粗而难以向下方弯曲,所以进一步提高防止分隔部30d变形的效果。通过由支撑部44、44支撑密封部43,也进一步提高防止分隔部30d变形的效果。
[0105]说明使用按照以上所述构成的滤油器I的情况。油底壳内的油从滤油器I的油流入孔21被吸入后流入上游侧空间Rl。上游侧空间Rl的油在壳体20内流向下游侧空间R2,通过密封部43与壳体20的底壁部40a之间的间隙后到达过滤器10。由于支撑部44、44具有在油流动方向上长度较长的截面形状,所以当油通过密封部43与壳体20的底壁部40a之间的间隙时难以阻碍油流。
[0106]到达过滤器10后的油一边朝油流出孔22向斜上方流动一边通过网状部11而被过滤。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密封部43从下方支撑长边方向部分的分隔部30d整体,过滤器10的框部12难以与高低部30f相分离,并且难以在框部12与高低部30f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将过滤前的油通过框部12与高低部30f之间的间隙到达下游侧空间R2的情况防止于未然。
[0107]如上述说明,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由于将对壳体20内的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部43形成为与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的架桥状,所以能够不会阻碍油的流动地可靠地密封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较广的范围。由此,使得过滤器10的上游侧的过滤前的油不会以未被过滤的状态直接向下游侧泄漏,从而能够提高过滤性能。
[0108]由于将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焊接在上侧部件30的分隔部30d上,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将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牢固地形成为一体。
[0109]由于设置了支撑密封部43的支撑部44、44,所以即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抑制密封部43发生变形,从而能够确保密封性。此外,支撑部4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支撑部44例如还可以是圆柱状或多边柱状。
[0110]密封部43的截面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还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1、如图9所示的变形例2那样的形状。变形例I中,在密封部43下表面中的除了长边方向中心部的部分上形成凹部43b。凹部43b形成在密封部43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由此,如同密封部43形成为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侧的较粗部分的下侧成为被削去的形状,因此油容易地从密封部43的上游侧流向下游侧。此外,凹部43b还能够设置在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整体上。
[0111]在变形例2中,在密封部43的下表面形成有在整个长边方向两端部上连续的凹部43c。此外,该凹部43c的内表面由弯曲面构成。由此油的流动更加顺畅。凹部43c还可以仅仅局部地设置在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上。
[011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过滤器10嵌入在上侧部件30中,但是还可以使过滤器10嵌入在下侧部件40中。
[0113](第二实施方式)
[0114]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I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I的部分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过滤器10收放在下侧部件40中,以及由密封部43和上侧部件30夹住过滤器10。下面,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0115]在下侧部件40的周壁部40b内表面形成有供过滤器10的框部12嵌入的高低部40fo在过滤器10的框部12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在框部12的上方被密封部43与上侧部件30夹住的夹板(被夹部)14 一体地成形。夹板14位于网状部11的上方,并且跨越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两端延伸。在夹板14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焊接用突条部He。该焊接用突条部14e焊接在分隔部30d的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上。
[0116]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形成为,沿过滤器10的夹板14的下表面与该夹板14的整个下表面抵接。支撑部44、44在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大体上形成为圆柱状,但并不限于此,其还可以形成为呈在油的流动方向上较长的截面形状。
[0117]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利用密封部43从下方支撑过滤器10的整个夹板14,所以能够将夹板14的焊接用突条部14e可靠地焊接在分隔部30d的中间焊接用突条部30e上,来密封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由于能够一直从下方支撑夹板14,所以夹板14不会与上侧部件30的分隔部30d相分离,由此也能够充分地确保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密封性。
[0118]通过使夹板14的高度低于过滤器10的框部12的高度,能够减小夹板14与密封部43合在一起后的厚度,因此能够抑制油的流通阻力。
[0119]如上述说明,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能够利用密封部43密封壳体20内的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由于将该密封部43形成为与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的架桥状,所以能够不阻碍油的流动地可靠地密封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较大的范围。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地,使得过滤器10的上游侧的过滤前的油不会以未被过滤的状态直接向下游侧泄漏,由此能够提高过滤性能。
[0120]能够利用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与上侧部件30夹住过滤器10的夹板14。由此,能够使过滤器10稳定在壳体20内的规定位置上。
[012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过滤器10嵌入在下侧部件40中,但是过滤器10还可以嵌入在上侧部件30中。
[0122](第三实施方式)
[0123]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I的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密封部分别对过滤器1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进行密封。下面,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0124]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0设置在壳体20内部中的油流动方向中间部。在上侧部件30的里侧,密封部33形成为与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并横切油路的架桥状。该密封部33由从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30a向下方突出的支撑部34支撑。密封部33在下侧部件40的内表面上焊接在整个宽度方向两端。由此,能够密封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较大的范围。上侧部件30里侧的高低部30f还形成在密封部33上,从而过滤器10的框部12的一部分还嵌入在密封部33中。在该状态下,框部12的跨越宽度方向两端的较大的范围被密封部33与下侧部件40的平板部42夹住。在上侧部件3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形成有平板部32,由该平板部32堵塞下侧部件4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
[0125]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从下方支撑过滤器10的框部12。密封部43和上侧部件30将过滤器10的框部12上下夹住。由此,过滤器10的框部12难以与上侧部件30的高低部30f相分离,并且在框部12与高低部30f之间难以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对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密封部43还能够焊接在上侧部件30上。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形成在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接合面上的焊接用突条部。
[0126]在下侧部件40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形成有平板部42,利用该平板部42堵塞上侧部件30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
[0127]如上述说明,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能够利用密封部33、43对壳体20内的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由于使密封部33、43与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并形成为架桥状,所以能够不阻碍油的流动地可靠地密封上游侧空间Rl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较广的范围。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地,使得过滤器10的上游侧的过滤前的油不会以未被过滤的状态直接向下游侧泄漏,由此能够提高过滤性能。
[0128]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使过滤器10嵌入在上侧部件30中,但是还可以使过滤器10嵌入在下侧部件40中。
[0129]若将夹板形成在过滤器10的框部12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并减小密封部33的厚度而夹住夹板,则还能够进一步减小夹板与密封部33的厚度之和,因此能够抑制油的流通阻力,在此未图示。该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密封性。
[0130]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中的下侧部件40的剖视图。在该变形例I中省略了支撑部44、44。由此,油的流通变得顺畅。还可以只省略支撑部44、44中的一个。
[0131]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下侧部件40的剖视图。在该变形例2中,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不与下侧部件40的周壁部40b连接,从而油能够在密封部4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与下侧部件40的周壁部40b之间流通。由该密封部43和支撑部44、44构成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柱状部分和以将这些柱状部分的上端互相连接的方式设置的部分的形状,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密封部43的长度可以大于图示的长度,也可以小于图示的长度。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的结构还能够应用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
[0132]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中的滤油器I的剖视图。该变形例3中,在滤油器I的密封部43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分割部位向下方变化。根据该分割部位的变化,如图16所示,下侧部件40的密封部43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构成为不具有周壁部40b的平板结构,因此下侧部件4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的刚性降低。由此,例如即便在振动焊接前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焊接面因成形误差等影响而形成为不是严格地一致的形状,也能够在将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的焊接面合在一起来振动时变形成使下侧部件40紧密接合在上侧部件30上,从而能够可靠地焊接上侧部件30与下侧部件40。虽然在该变形例3中省略了支撑部44,但是还可以设置支撑部44,还能够应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0133](第四实施方式)
[0134]图17以及图1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