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油器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344355阅读:来源:国知局
、44留有间隔地设置在油路的宽度方向上,所以油容易流通。油通过过滤器10,由此被过滤后流入下游侧空间Rl。
[0163]在油从上游侧空间R2流入下游侧空间Rl时,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被下侧部件40的突出部44、44从下侧支撑而与上侧部件30的抵接部34a抵接,因此在夹板部14与抵接部34a之间不形成间隙。因此,不会发生上游侧空间R2的过滤前的油从夹板部14与抵接部34a之间流入下游侧空间Rl的情况。
[0164]如上述说明,根据该实施方式中的滤油器1,在将过滤器10从壳体20内部的长边方向一端部设置到中途部的情况下,上侧部件30的抵接部34a与过滤器10中的设置在壳体20长边方向中途部的端部上的夹板部14抵接。另一方面,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从抵接部34a的相反侧被下侧部件40的突出部44、44支撑。由此,能够使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处于推压到抵接部34a上的状态。由于该抵接部34a与上侧部件30的上侧焊接用突条部33是连续的,所以在过滤器10的周缘部与上侧部件30之间不会形成间隙,从而能够将未被过滤的油通过两者之间的情况防止于未然,由此能够防止过滤不良现象。
[0165]由于利用多个突出部44、44支撑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所以能够可靠地消除过滤器10的周缘部与上侧部件30之间的间隙。由于在油路的宽度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置突出部44、44,所以能够抑制油的流通阻力增大的现象。
[0166]如图23中的变形例I所示,还可以在过滤器10的网状部12与夹板部14之间设置导油板部16。导油板部16从夹板部14侧朝向网状部12侧向下倾斜。因此,能够利用导油板部16将从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 (参照图20)流向空间Ra的油流一边引向过滤器10的下方一边使该油流顺畅。
[016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过滤器10嵌入在形成于下侧部件40上的嵌合凹部45中,但是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将嵌合凹部(未图示)形成在上侧部件30上并将过滤器10收放于上侧部件30中。在该情况下,对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突条部14b的背面侧进行支撑的突出部44从上侧部件30的里侧向下延伸,其下端与夹板部14的突条部14b的背面侧抵接。油流入孔21设置在壳体20中的下侧部件40上。在下侧部件40内表面的与过滤器10的突条部14b对应的位置上朝上形成有抵接部34a。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地用抵接部34a与突出部44夹住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因此能够可靠地焊接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突条部14b与抵接部34a。
[0168]突出部44还能够如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那样形成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柱状部分和以将这些柱状部分的上端互相连接的方式设置的部分的形状。
[0169]突出部44还能够一体地设置在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下侧抵接面14a上。
[0170]还能够使过滤器10的夹板部14的下侧抵接面14a的形状为如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那样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还能够将阶梯部形状的限位部45t形成在嵌合凹部45上,并且夹板部14的两个端面嵌入在限位部45t,上述嵌合凹部45形成在下侧部件40上。
[0171]如图24中的变形例2所示,还可以将凹状嵌合部(凹部)45u形成在上述阶梯部形状的限位部45t上,并且使在夹板部14的两个端面上突出地形成的被嵌合部(突出部)14u嵌合在上述嵌合部45u中。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过滤器10的位置发生偏移的现象。
[0172]优选将壳体20的形状设定为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的宽度方向中心部位于突出部44、44之间。由此,从空间Rb流向空间Ra的油的主流部分通过突出部44、44之间,因此能够减少因形成突出部44、44所引起的阻碍油的流动的现象。
[0173]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还可以位于低于过滤器10的设置高度的位置处。由此,能够使从空间Rb流向空间Ra的油顺畅地流向过滤器10的下方。
[0174]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的截面形状可以为近似矩形、近似圆形、近似椭圆形等任意形状,例如还可以为仅仅使上侧部件30的上壁部中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向上方鼓出来使空间Rb的截面形状向上方扩大的形状。
[0175]油流入孔21和油流出孔22的截面积还可以大致相同。
[0176]下游侧空间Rl的截面积还可以与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a的截面积大致相等,或者下游侧空间Rl的截面积稍大。
[0177]油流入孔21的截面积、下游侧空间Rl的截面积、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a的截面积、以及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的截面积还可以大致相等。
[0178]过滤器10还可以为由金属制成的网状物。
[0179]下游侧空间Rl的截面积、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a的截面积、以及上游侧空间R2的空间Rb的截面积可以大于油流入孔21的截面积。
[0180]上述滤油器I除了能够用于发动机中以外,还能够用于运送装置等动力装置中。
[0181]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示例而已,不得以此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限定性的解释。属于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等同的任何变形、变更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182]一产业实用性一
[0183]如上述说明,本发明中的滤油器例如能够设置在发动机的油底壳内部来使用。
[0184]—符号说明一
[0185]1-滤油器;10-过滤器;11_网状部;12_框部;13_肋部;14_夹板;20_壳体;21-油流入孔;22_油流出孔;30_上侧部件;33_密封部;34_支撑部;40_下侧部件;43_密封部;44_支撑部;E-发动机体;R1_上游侧空间;R2-下游侧空间。
【主权项】
1.一种滤油器(I),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器(10),用于过滤油;以及 壳体(20),收放上述过滤器(10)并且在该壳体(20)上形成有油流入孔(21)和油流出孔(22), 上述滤油器(I)构成为利用上述过滤器(10)过滤从上述油流入孔(21)流入到上述壳体(20)内的油并使油从上述油流出孔(22)流出, 上述壳体(20)由第一分割体(40)与第二分割体(30)组合而成, 在上述壳体(20)的内部形成有上述过滤器(10)的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空间(Rl)和上述过滤器(10)的油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空间(R2), 在上述壳体(20)的第一分割体(40)形成有用于密封上述上游侧空间(Rl)与上述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43),上述密封部(43)形成为与上述壳体(20)内壁面相分离并横切油路的架桥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器(I),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分割体(40)的密封部(43)焊接在上述第二分割体(3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器(I),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器(10)上设置有被上述第一分割体(40)与上述第二分割体(30)夹住的被夹部(14), 上述第一分割体(40)的密封部(43)与上述被夹部(14)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器(I),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10)包括过滤油的网状部(11)和包围该网状部(11)的框部(12), 上述框部(12)被上述第一分割体(40)的密封部(43)与上述第二分割体(30)夹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滤油器(I),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分割体(40)设置有支撑上述密封部(43)的支撑部(44)。
6.一种滤油器(I),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器(10),过滤油;以及 壳体(20),呈筒状并收放上述过滤器(10)并且在该壳体(20)上具有油流入孔(21)和油流出孔(22), 上述滤油器(I)构成为使从上述油流入孔(21)流入到上述壳体(20)内的油通过上述过滤器(10)来进行过滤,并使油从上述油流出孔(22)流出, 上述壳体(20)由在与该壳体(20)的长边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分割而成的第一分割体(30)与第二分割体(40) —体化而成, 上述过滤器(10)被设置成该过滤器(10)的至少一端部位于上述壳体(20)内部的长边方向中途部, 在上述第一分割体(30)的内部以与该第一分割体(30)的外周缘部连续的方式形成有抵接部(34a),上述抵接部(34a)与上述过滤器(10)的对应于上述壳体(20)长边方向中途部的端部抵接, 在上述第二分割体(40)的外周缘部形成有供上述过滤器(10)嵌合的嵌合部(45),上述嵌合部(45)以至少位于上述壳体(20)的长边方向中途部的方式形成, 在上述第二分割体(40)的内部形成有支撑部(44),上述支撑部(44)从与上述抵接部(34a)相反的一侧支撑上述过滤器(10)的与上述壳体(20)长边方向中途部对应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油器(I),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44、44)在上述第二分割体(40)的里侧形成有多个,上述支撑部(44、44)彼此留有间隔地设置在油路(R2)的宽度方向上。
【专利摘要】提供了一种滤油器,其中,在收放过滤器(10)的壳体(20)上形成密封上游侧空间(R1)与下游侧空间(R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43),所述密封部(43)形成为与油路壁面相分离而横切流路的架桥状。
【IPC分类】F16H57-04, B01D29-01, B01D35-02, B01D35-30, F01M11-03
【公开号】CN104662267
【申请号】CN201380048413
【发明人】幸淳史, 高次健吾
【申请人】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3年9月10日
【公告号】US20150247431, WO2014045545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