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导流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25275阅读:来源:国知局
出现。前述的图1中的内燃机10还被构造成以垂直机轴位置来运转,其中,平坦的侧表面102基本上与水平线平行并且因此成为抗搅炼表面。可替代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将易于认识到:其它的表面可以彼此协同使用,从而在以近似45度增长的方式旋转的发动机结构方向中提供至少两个抗搅炼表面。这种结构保证了并入本发明的发动机的广泛实施。在水平表面上的该增加的表面面积允许燃料在更广阔的表面散开,以提升更高的蒸发速率,其进而改善雾化,从而改善燃烧过程,并且导致降低的不发火以及改进废气排放的浓度。此外,由本发明所提供的减少和/或除去燃料搅炼还减少了任何周期性的过富的燃烧,其典型地导致黑色的废气排放。
[0041]图8示出了气缸盖14,其装配有安装在其上的摇臂组件90和通过推杆管60向上延伸到摇臂组件90的推杆38。进气口 80在侧面透视图中被示出。正如之前所提及的,图1中的摇杆罩16附接到气缸盖14上,从而封闭摇臂组件90。
[0042]现在参考图9,气缸盖14在横截面中被示出通过推杆管60。推杆管60具有在下端的较小直径66以及在上端的较大直径64。当气缸盖14在上端具有较大的孔88以及在下端具有较小的孔86,从而使得推杆管60落入通道孔62中直到遇见阻力,借此推杆管60然后被逆着凸起挡块(boss stops) 120紧压入位。凸起挡块提供将推杆管60正向地置于气缸盖14中。
[0043]参考图10,气缸盖14以从顶面侧视图的视角被示出,其中,推杆管60 (a)在推杆管通道孔62上,以及推杆管60(b)部分地插入其对应的通道,然后牢固地被紧压入位。改进的D形进气孔80从顶面侧视图的视角被示出。
[0044]图11示出了以装配的结构的气缸盖14,其中,摇臂组件90安装在其中以及推杆38从那里开始延伸。空气分流器70被示出旋转远离固定于此的气缸盖14。空气分流器70包括主分流器防护物72,其从在发动机前侧121处的冷却源开始延伸到发动机的后侧122。图1的冷却源31将空气向里吸入通过发动机罩20以及空气分流器70,将一部分冷却空气引向并且横过气缸盖14的至少两个独立面积。主分流器防护物72具有第一弧形构件124,以将冷却空气引导遍布并且横过气缸盖14的后侧122的散热片32。第二弧形构件126将空气引向和横过推杆管60和推杆管60后面的散热片32。空气流建设性地被分成三个路径,由箭头128所示出以及由第二级空气导流装置/分流器74和第二弧形构件126所引导的内部空气路径,以及由主分流器防护物72和第一弧形构件124所引导的后部空气流动路径 130,132ο
[0045]参考图12,这些空气流动通路由第二弧形构件126来形成,所述第二弧形构件126具有小于第一弧形构件124的宽度137的宽度135。空气导流装置70被构造具有上和下缘边(Iip) 134,136,以助于将空气流动保持在空气导流装置70内部。开口 138允许紧固物通过那里并且将空气导流装置70紧固到气缸盖14。
[0046]图13是示出了多个空气路径/通路128,130,132的截面图。空气流动路径130将冷却空气引导横过散热片32(a),同时空气流动路径132将空气引导横过散热片32(b)。内部空气流动路径128将空气引导横过位于气缸盖14的中心和里面的散热片32(c)。
[0047]参考图14,是示出了从顶视图上看安装在气缸盖14上的空气分流器70的顶截面视图。空气导流装置70包括与过渡部分142连接的第一平面部分140,其向前延伸以在其中接收空气流,所述过渡部分142通向纵向平面的部分144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弧形构件124,126处终止。图14还示出了安装在气缸盖14中的推杆管60,其中推杆38从那里延伸通过。
[0048]图15示出了由并入了本发明的内燃机10所供能的车轮驱动车辆150的示例。在该实例中,车轮驱动车辆是割草机,但是可以等同地是任何车轮驱动车辆。
[0049]图16示出了非车轮驱动设备160,在该实例中,便携式发电机。便携式发电机包括驱动发电机单元162的内燃机10并且仅仅是从此处所描述的发明中受益的非车轮驱动设备的一个示例。
[005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分流器包括:主分流器防护物,其具有从冷却源延伸到远端的近端,所述远端延伸到内燃机的后端,第一弧形构件,其附接到主分流器防护物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主分流器防护物,以及第二弧形构件,其与主分流器防护物的远端附近的主分流器防护物连接。
[005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空气冷却的内燃机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气缸的缸体,与缸体连接并且具有布置在气缸盖边缘周围的多个散热片的气缸盖,以及附接到气缸盖并且被构建成将空气流引向气缸盖的至少两个独立区域的空气分流器。
[0052]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气缸盖组件包括:具有在气缸盖边缘周围延伸的多个散热片的气缸盖,以及耦合到气缸盖的空气分流器。空气分流器还包括:具有基本上直线的部分和曲线的部分的主体,基本上直线的部分从冷却源延伸到气缸盖背端处的曲线的部分,以及耦合到主体的基本上直线的部分的弧形构件。
[0053]所写出的说明书使用示例来公开本发明,包括最佳方式,并且还使得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包括制成和使用任何装置或者系统以及执行任何并入的方法。本发明的可专利性范围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想到的其它示例。这些其它示例将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即使它们具有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不同的结构化要素,或者即使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无实质不同的等同结构化要素。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分流器,包括: 主分流器防护物,其具有从冷却源延伸到远端的近端,所述远端延伸到内燃机的后端; 第一弧形构件,其附接到主分流器防护物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主分流器防护物;以及 第二弧形构件,其与主分流器防护物的远端附近的主分流器防护物连接。
2.如权利要求1的空气分流器,其中,空气分流器附接到多气缸发动机的单个气缸。
3.如权利要求1的空气分流器,其中,第一弧形构件具有小于第二弧形构件的宽度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的空气分流器,其中,第一弧形构件将空气流通常引向气缸盖的中心。
5.如权利要求4的空气分流器,其中,空气流被引导横过推杆管,所述推杆管封闭内燃机的推杆。
6.如权利要求5的空气分流器,其中,推杆管整个地延伸到内燃机的气缸盖内部。
7.如权利要求1的空气分流器,其中,第二弧形构件将空气流引导横过内燃机的气缸盖的后空气散热片。
8.如权利要求1的空气分流器,其中,第二弧形构件与主分流器防护物一起整体构建。
9.如权利要求1的空气分流器,其中,第一弧形构件是独立构件并且紧固到主分流器防护物,以及主分流器防护物利用至少一个紧固件紧固到内燃机的气缸盖。
10.一种空气冷却的内燃机,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气缸的缸体; 气缸盖,其与缸体连接并且具有布置在气缸盖边缘周围的多个散热片;以及 空气分流器,其附接到气缸盖并且被构建成将空气流引向气缸盖的至少两个独立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的空气冷却的内燃机,其中,空气分流器具有第一和第二空气分流通路,第一空气分流通路被布置成朝向气缸盖的中心分流冷却空气,以及第二空气分流通路被布置成将空气引向气缸盖的后散热片。
12.如权利要求10的空气冷却的内燃机,其中,空气分流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弧形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的空气冷却的内燃机,其中,第一弧形构件具有小于第二弧形构件的宽度的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2的空气冷却的内燃机,其中,第一弧形构件布置在空气分流器上,以形成三个空气流动路径。
15.如权利要求14的空气冷却的内燃机,其中,第一和第三空气流动路径将空气引向第二弧形构件以及第二空气流动路径将空气引向气缸盖的中心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0的空气冷却的内燃机,其被并入车轮驱动车辆中。
17.如权利要求10的空气冷却的内燃机,其被并入非车轮驱动设备中。
18.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气缸盖组件,包括: 气缸盖,其具有在气缸盖的边缘周围延伸的多个散热片; 空气分流器,其親合到气缸盖,空气分流器包括: 主体,其具有基本上直线的部分和曲线的部分,基本上直线的部分从冷却源延伸到气缸盖背端处的曲线的部分;以及 弧形构件,其耦合到主体的基本上直线的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8的气缸盖组件,其中,曲线的部分被配置成将空气流引导横过朝向气缸盖的散热片的后面。
20.如权利要求18的气缸盖组件,其中,弧形构件具有小于曲线的部分宽度的宽度以及弧形构件被配置成将冷却空气引向气缸盖的中心区域。
21.如权利要求20的气缸盖组件,其中,弧形构件布置在主体上,以形成三个空气流动路径。
22.如权利要求18的气缸盖组件,还包括:一对推杆管,其耦合到气缸盖并且从气缸盖的外面向外设置,弧形构件被配置成将冷却空气引导横过推杆管。
23.如权利要求18的气缸盖组件,其安装到车轮驱动车辆中的发动机中。
24.如权利要求18的气缸盖组件,其安装到非车轮驱动设备中的发动机中。
【专利摘要】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到内燃机的气缸盖的空气导流装置/分流器。空气分流器将冷却空气引向气缸盖上的多个位置。空气分流器包括主分流器防护物,其具有从冷却源延伸到远端的近端,所述远端延伸到内燃机的后面。空气分流器包括第一弧形构件,其附接到主分流器防护物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主分流器防护物,以及与主分流器防护物的远端附近的主分流器防护物连接的第二弧形构件。空气导流装置创建多个空气通路,以利用更少的附加成本提供更有效的冷却。
【IPC分类】F02F1-34
【公开号】CN104847522
【申请号】CN201510203193
【发明人】阿列克·D·萨提瑞艾德斯, 罗素·J·道普克
【申请人】钱皮恩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