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83865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B从流入口 42A流入油分离室42。该窜漏气体B与分隔壁45B和分隔壁54的上壁部54A碰撞,由此从窜漏气体B分离油0,分离后的油0向油分离室42的底面落下。
[0089]由分隔壁45B和分隔壁54的上壁部54A分离了油0的窜漏气体B被窜漏气体通路57引导而流入油分离室43。
[0090]流入油分离室43的窜漏气体B被分隔壁55的连通孔55a限流后流速上升,之后与碰撞壁58碰撞,使没有完全从窜漏气体B分离的油0分离。
[0091]接着,分离了油0的窜漏气体B在从分隔壁45C和碰撞壁58之间的空间流入油分离室44后,由于发动机1的吸入负压而从罩构件51的排气孔52a经过窜漏气体排出管36、进气岐管33以及进气管34被抽吸到燃烧室14后与混合气体一起燃烧。
[0092]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设于罩构件51的分隔壁53具有使从流入口41A流入油分离室41的窜漏气体流到油分离室42的连通孔53a,罩构件51具有以与连通孔53a相对的方式位于油分离室42、经过连通孔53a流入油分离室42的窜漏气体所碰撞的碰撞壁56。
[0093]由此,使从流入口 41A流入油分离室41的窜漏气体经过连通孔53a而提高流速后与碰撞壁56碰撞,由此能易于从窜漏气体分离油。
[0094]另外,形成于罩构件51的纵壁部54B具有第3面54b,第3面54b与碰撞壁56的第2面56b相对,碰撞壁56的第2面56b位于与连通孔53a相对的碰撞壁56的与第1面56a相反的一侧,通过由碰撞壁56的第2面56b和纵壁部54B的第3面54b形成的窜漏气体通路57将窜漏气体从油分离室41、42向油分离室43引导。
[0095]由此,能将流入油分离室41、42的窜漏气体通过由碰撞壁56的第2面56b和纵壁部54B的第3面54b形成的共用的窜漏气体通路57向油分离室43引导。
[0096]因此,能无需单独地形成用于从油分离室41、42向油分离室43引导窜漏气体的窜漏气体通路。其结果是,能使油分离室17实现小型化。
[009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设于气缸体2的侧面2B的油分离室41?44被设于壳体部40的分隔壁45A?45C以及设于罩构件51的与分隔壁45A?45C抵接的分隔壁53?55隔开,在分隔壁53、55中形成使窜漏气体在油分离室41?44之间流通的连通孔 53a、55a。
[0098]由此,能使窜漏气体经过与气缸体2的侧面2B有距离的罩构件51侧的连通孔53a、55a而在油分离室41?44之间流通。因此,能用外部气体冷却窜漏气体后促进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蒸气的液化。因此,能增大油雾的粒径而从窜漏气体容易地分离油,能提高油的分离性能。
[009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油分离室41的第1流入口 41A与链收纳室22连通,油分离室42经过第2流入口 42A而与曲柄室24连通。由此,能抑制由在链收纳室22或曲柄室24中油的凝聚造成的油泥的产生。
[0100]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如上所述能使油分离室17实现小型化,因此在气缸体2中构成了将链收纳室22或曲柄室24与油分离室41、42连通的连通路20、23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气缸体2的大型化。
[0101]另外,油分离室42具有与曲柄室24连通、曲柄室24内的窜漏气体流入的流入口42A,因此能使油分离室41通过流入口 41A和链收纳室22而与曲柄室24连通,并且能使油分离室42通过流入口 42A而与曲柄室24连通。
[0102]因此,当曲柄室24的内压上升时,能将曲柄室24的压力通过流入口 41A、42A疏散到油分离室41、42,能快速地抑制曲柄室24的压力上升。
[0103]因而,能抑制存积于油底壳5的油流入油分离室41、42,能在油分离室41、42中从窜漏气体可靠地分离油。其结果是,能提高油的分离性能。
[010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使油分离室41的容积大于油分离室42的容积。由此,在曲柄室24中由于活塞28的往复运动而流速变快的窜漏气体被导入容积比油分离室41小的油分离室42,与油分离室42的分隔壁45B和罩构件51的上壁部54A高速碰撞从而能易于从窜漏气体分离油。另外,与分隔壁45B和上壁部54A碰撞的油向油分离室42的底面落下。
[0105]另一方面,从曲柄室24经过链收纳室22被导入油分离室41的窜漏气体与曲柄室24隔离,由此由于活塞28的往复运动造成的影响小,因此与被导入油分离室42的窜漏气体相比,流速更慢。
[0106]油分离室41与油分离室42相比容积更大,因此被导入油分离室41的流速慢的窜漏气体能通过在容积大的油分离室41内滞留、凝聚而促进油的分离。其结果是,能在油分离室41中更有效地提高油的分离性能。
[0107]图13是表示在油分离室41中窜漏气体B滞留的状态的图。如图13所示,流速慢的窜漏气体B在容积大的油分离室41内滞留、凝聚是明确的。这样当窜漏气体B滞留、凝聚时,与高速移动的窜漏气体相比,能促进油从窜漏气体B分离。
[0108]另外,由于油分离室17在气缸体2中的设置空间的限制,无法较大地取得油分离室17的设置空间。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中,即使缩小油分离室42的容积也能将流速快的窜漏气体导入油分离室42而提高油的分离性能,因此能按可缩小油分离室42的容积的量来缩小整个油分离室17的容积。因而,能缩小油分离室17的设置空间并且更有效地提高油的分离性能。
[010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油分离室41相对于油分离室42和油分离室43设置在链收纳室22侧,在与油分离室41相反的一侧与油分离室43相邻地设有油分离室44 ο
[0110]由此,能以由油分离室41和油分离室44夹着油分离室43的方式将油分离室17形成于气缸体2。因此,能将油分离室17以更小的空间设置于气缸体2。
[0111]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经由流入口 41Α将油分离室41与链收纳室22连通,经由流入口 42Α将油分离室42与曲柄室24连通,但也可以经由流入口 42Α将油分离室42与链收纳室22连通,经由流入口 41Α将油分离室41与曲柄室24连通。
[0112]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施加变更。旨在将所有这种修正和等价物包括在权利要求中。
【主权项】
1.一种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中, 具有多个油分离室,上述油分离室由壳体部和覆盖上述壳体部的罩构件构成,用于分离窜漏气体中的油, 上述油分离室包括:第1油分离室,其从第1流入口导入窜漏气体;第2油分离室,其与上述第1油分离室相邻设置,从第2流入口导入窜漏气体;以及第3油分离室,其与上述第2油分离室相邻,相对于上述第2油分离室设置在窜漏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上述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1油分尚室和上述第2油分尚室被壳体侧分隔壁和第1罩侧分隔壁隔开,上述壳体侧分隔壁设于上述壳体部,以及第1罩侧分隔壁设于上述罩构件且与上述壳体侧分隔壁抵接, 上述第1罩侧分隔壁具有连通孔,上述连通孔使从上述第1流入口流入上述第1油分离室的窜漏气体流到上述第2油分离室, 上述罩构件具有:上述第2油分离室,该第2油分离室与上述连通孔相对;碰撞壁,经过上述连通孔流入上述第2油分离室的窜漏气体碰撞该碰撞壁, 上述罩构件具有第2罩侧分隔壁,上述第2罩侧分隔壁具有第3面,上述第3面与上述碰撞壁的第2面相对,上述碰撞壁的第1面与上述连通孔相对,上述碰撞壁的第2面位于与上述碰撞壁的第1面相反的一侧, 由上述碰撞壁的上述第2面和上述第2罩侧分隔壁的上述第3面形成窜漏气体通路,通过该窜漏气体通路将窜漏气体从上述第1油分离室和上述第2油分离室引向上述第3油分离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部设于气缸体的侧面,上述第1流入口和上述第2流入口中的任一方与形成于上述气缸体的内部的曲柄室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气缸体和设于上述气缸体的上部的气缸盖的端部,安装有覆盖将曲柄轴的驱动力向凸轮轴传递的正时链的链壳体,由上述链壳体、上述气缸体以及上述气缸盖包围成链收纳室, 上述第1流入口与上述链收纳室连通,上述第2流入口与上述曲柄室连通。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能使用共用的窜漏气体通路将流入第1油分离室和第2油分离室的窜漏气体引导到第3油分离室,能使油分离室实现小型化。根据油分离结构,油分离室(41)和油分离室(42)被设于壳体部(40)的分隔壁(45A)和设于罩构件(51)的与分隔壁(45A)抵接的分隔壁(53)隔开,分隔壁(53)具有使从流入口(41A)流入油分离室(41)的窜漏气体流到油分离室(42)的连通孔(53a),罩构件(51)具有以与连通孔(53a)相对的方式位于油分离室(42)、经过连通孔(53a)流入油分离室(42)的窜漏气体所碰撞的碰撞壁(56)。
【IPC分类】F01M13/04
【公开号】CN105443195
【申请号】CN201510617811
【发明人】冈村翔, 田中健二郎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公告号】DE102015218201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