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83999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离心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离心力发动机
[0001] "主导能源"既是人类命脉,又将是毁灭人类的祸首。看似功在当代,实为祸及千 秋一-气候异常是见证。谁能发掘出新能源而替代燃料类的旧能源,并将作为主导能源即 所谓"理想能源"呢?运是科技史上一个重大的课题。但愿身怀抱负的有志者努力发掘。本发 明愿冒昧作为例举而开此先河,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下面就对其理论逐一作分别 详述:
[0002] -、组合体
[0003] 本发明只能是组合体,如图1(的"组合图")所示。其发电量远大于(电动机1)直接 传动(发电机3)的电量。对此,已被实践所证实。另外,本发明2固然不是永动机,而是由多项 诀资所组成的发动机。确信,它必远优于永动机。
[0004] 二、名称来由一一【背景技术】之一
[000引如图2(的"向屯、力变为离屯、力图")所示。当球1转动时,相应的向屯、力A与B等(实为 无数多的向屯、力)的作用点可分别沿其作用方向移到球屯、而其效果不变(据《理论力学》公 理一一【背景技术】之一)。运时,即变为离屯、力与等而背离中屯、,故因此得名为"离屯、力发 动机"。有别于球被甩动的离屯、力。 H、技术领域
[0006] 本发明将是"能源革命"的先兆,进而步入"理想能源"的境地,从而"解放"能源是 其目的。
[0007] 何谓"理想能源"?简言之,就是符合人们要求的能源。现有各能源均不够"格"此称 谓。
[0008] "理想能源"需同时具备下列要求:即易获取、易普及、独立性强(不受外界干扰)、 功率大、清洁、廉价、无限、安全W及适应性强(不挑场地)等优异要求。运些优异要求,无不 体现其革命性。唯有"理想能源"的诞生与普及,才能"解放"能源。
[0009] 四、动力来源一-又一"【背景技术】"
[0010] 1、动力来自《理论力学》的《刚体的简单运动》章节中,其结论是:"转动刚体内任一 点的法向加速度(又称向屯、加速度),等于刚体角速度的平方乘W该点到转轴的距离"。即an = R?2。它是速度方向的变化率,也是本发明又一"【背景技术】"。
[0011] 结合本发明,《结论》可改写为:转动球体内任一点的法向加速度(又称向屯、加速 度)等于球体角速度的平方乘W该点到转轴的距离。即an = R?2(R为球的外圆半径)。确信该 《结论》既有向屯、加速度(R?2)存在,因而必有向屯、力F = MRco 2相应同时存在--球的整体 岂容分割。虽然《结论》限于所设范围,未予提及。
[001引据上述派生《结论》可断言:转动(CO )的球体,必有向屯、加速度(R CO 2)发生。因此, 可列出其"相关演变""项目关聚'及其"量纲或单位"如下: 相关演变: "(巧)-----一民"2---?MR"2
[0013J 项目关系:。(巧)< 。2 < 民《2 < MRc02 量纲或单位:1/秒 1/秒2 厘米/秒2 克
[0014] ①按上述,虽然在"项目关系"中被层层加大,但其量纲或单位也相应发生变化。故 而谈不上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一一不可比较。因为"定律"只能约束其本身的能量(焦耳或 瓦特值)守恒,而管不到别的事物(量纲或单位不同)"本性"的作用与功能的发挥。要不然, 就是"结沦'也违背"定淨'了,匪夷所思!
[0015] ②少耗多获的有力根据:即球体只需具有角速度CO (消耗),竟可获得向屯、力F=MR ?2(获取),运"一小一大"正是本发明的所需。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理论力学》相关章节 有其理论阐述,不难理解。
[0016] 与此相仿,谁能说明星火可使汽油爆燃(其功率远大于原功率)而却不能使水爆 燃,反而被焰灭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定律"管不到的)物质"本性"不同所致。事例很多, 不胜枚举。上述"一小一大"事实的发生亦同此理,也是对《结论》的写照。
[0017] 世人还未有人对此有过利用或提出利用,故而我称之为"能源革命"的先兆。上述 "一小一大"就是动力来源的维形,也是诀资之一一一借助于《结论》。
[0018] 2、再看球的角速度CO :必须指出,只有CO的存在在先(电动机的作用所致),才有 ?2、R?2W及MRco 2等的存在。它们之间的维系就是CO。CO是由转体传动球的自转而发生的 球的角速度。如图3(的"力矩形成图")所示,转体1的直径远大于球体2的直径,故其传动比I >10,足见球的角速度《的值,一般都很大,且极易获取。当然则更大。
[0019] 再如图3所示,球是处在转体的环形槽内,不能轴向窜动,底部有滚动轴承支持,因 而不能下坠。
[0020] 无疑,图2的向屯、力都可沿其作用方向移到球屯、,其作用效果不变,已如前述。但球 与转体的切点只有一个,就是运个与切点重合的离屯、力F与(球静止时的重力)Mg+F(球因转 动而发生的向屯、力)汇交于球屯、,两者必可形成合力R(如图3)。再从转体中屯、0作合力R延线 的垂线,即得力臂L。至此,故得R对转体的作用力矩M =化。运就是该球体对转体所发生的力 矩Mo(R)"15个球所发力矩之和则为2Mo(R)。运就是本发明动力来源之一,也是诀资2。否则 若没有《公理》之助,何来合力R与SMo(R)D
[0021 ]还须指出,由于球对转体所处位置不同,故其所发生的力矩大小也不同。另外,"可 用离屯、力"必需立点同线,即切点,球屯、,〇立点共线。
[0022] 对球体的支持,则是滚动轴承的"责任",如图4(的"滚动轴承的支承装置图")所 示。1为转体固定圈2位于两轴承不动圈之间,5个轴承为一列,装在同一杆轴上,中间用套筒 隔开。轴承可用宽型的或两个轴承并列加宽,也可用球面轴承。视情况需要而定。只需梓紧 一螺母即全部梓紧。图中A向视图仅表明支持板的=个可调整槽的位置,同时可支撑=个杆 轴,即15个轴承。
[0023] 3、再看MR:请看我如何用数字替代MR?
[0024] MR=(P/g)R=( y V/g)R=[(7.8XJidV6)/981]d/2 [002引化简得480MR = d4(d为球的直径)
[0026] 由上式:当 d = 10cm,MR = 21 即 F=MRc〇2 可改写为 f = 21?2
[0027] 当 d =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